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生

作品数:27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北齐
  • 4篇贞观
  • 4篇贞观政要
  • 4篇政要
  • 4篇《贞观政要》
  • 3篇魏书
  • 3篇伦理
  • 3篇南北朝
  • 3篇北朝
  • 3篇北史
  • 3篇北魏
  • 3篇《北史》
  • 2篇东晋
  • 2篇书法
  • 2篇蜀汉
  • 2篇亡国
  • 2篇两晋
  • 2篇两晋南北朝
  • 2篇君臣
  • 2篇《通鉴》

机构

  • 23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四川省社会科...

作者

  • 27篇李万生

传媒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史研究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人文杂志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阅江学刊
  • 1篇荣宝斋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四川档案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侯景叛东魏的历史原因
1999年
侯景叛东魏,是所谓“后三国”即南北朝后期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侯景乱梁、西魏平江陵等重大事件都由其直接或间接引发。学术界对侯景叛东魏当时的现实原因都有不少论述,而对历史原因却未有考察。[1]故写作此文,以求教正。笔者首先是循着侯景与高欢的关系来进行考察。...
李万生
关键词:《通鉴》历史原因《北齐书》《北史》《南史》
书法鉴赏
2013年
李万生
关键词:书法鉴赏
南北朝史二题被引量:2
2002年
(一 )北齐轻视淮南 ,是因为淮南对北齐的战略意义已经失去。旧说只以“备周”即防备北周的进攻来解释北齐轻视淮南的原因 ,于北齐经略淮南的目的这个大背景有所忽略。 (二 )陈后主昏庸 ,是陈宣帝北伐失败后陈朝政权呈现颓丧之气的表现。
李万生
关键词:北齐
读《周书·萧詧传》书后被引量:2
1998年
李万生
关键词:西魏北周《北史》《陈书》《隋书》
全文增补中
说《贞观政要》所题之吴兢职名被引量:2
2008年
现在所见《贞观政要》一书所题之吴兢职名,无论中外,皆误。在中国,从元代戈直以来,直到今天,都如此。只有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吴兢职名"卫尉少卿兼修国史"正确。但陈氏及其后来的学者都对此职名的可靠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此为错误一直不能得到改正的原因。
李万生
前伦理时代的生态写照──读《中国:另一种危机》
1995年
前伦理时代的生态写照──读《中国:另一种危机》李万生这个泱泱大国,曾拂过“诗书传家”的古风。人们是否有理由指望:徐刚先生的这部新作,足以畅销、加印、再版。我们没有权利忘记,世纪末的读书界正寻求着与危机对话。它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为生命而悲鸣。对拒绝死亡...
李万生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生态危机环境质量写照人文环境心态失衡
论所谓“人民不愿作战”——蜀汉亡国原因探讨之二
2019年
王仲荦认为,蜀汉的灭亡是由于益州“人民不愿作战”。这种意见虽然影响很大,已经支配了数十年来的学界,却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的基础来于王氏对重要史料的误读,而仅仅被王氏遗漏了的极为重要的史料就构成对这种意见的否定。可以断言,蜀汉的灭亡,只有一个原因,即战略错误,亦即它没有在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即阴平桥头以西以南的险要之地———阴平桥头与江由之间的险要之地———布防。如果没有这个原因,邓艾的军队不能到达益州平原(今成都平原),蜀汉就不会灭亡。
李万生
关键词:人民
记两晋南北朝之华山郡(上)
2013年
西晋在匈奴氐羌之乱后设立华山郡,然未发挥其应有之作用,西晋之亡与之有关。东晋之华山郡助东晋守潼关以东地带乃至洛阳。南朝宋齐梁之华山郡显示南北朝历史之主流在北不在南。北魏华山郡反映北魏历史发展及民族融合之实际。自西魏北周之华山郡可见南北朝历史向西晋统一历史之回归。
李万生
关键词:西晋东晋北魏南朝
说“关中本位政策”被引量:12
2010年
陈寅恪先生1940年代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说,在西魏北周隋唐政治史研究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说认为,西魏实施"关中本位政策",北周、隋及唐前期(开元以前)皆踪行之。西魏靠实施此政策而与东魏、梁朝抗衡,北周因实施此政策而灭北齐,而唐代三百年间统治阶级的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合集团的兴衰及其分化。岑仲勉、黄永年二先生乃"关中本位政策"说的主要批评者。岑先生认为,从唐太宗用人看,不存在"关中本位政策";黄先生则更进一步,认为隋炀帝用人已不显示有"关中本位政策"可言。实际上,岑、黄二先生的看法都是误解的结果,因为他们都是根据《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论述而作批评,没有疏通该书中篇及其他相关论著的论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表述有欠精确,则是岑、黄二先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因此,仅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表述看,当认为岑、黄二先生的批评都有理;但从陈先生关于"关中本位政策"的系统论述看,则可说岑、黄二先生的批评都无理。
李万生
关键词:关中本位政策府兵制陈寅恪
《魏书·高允传》所见邵县之释证与推论被引量:1
2015年
学界大抵不知北朝有邵县。邵县当始置于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或稍后,废于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先后属北魏怀州邵上郡、司州河内郡、司州邵郡及东魏东雍州邵郡。邵上郡始置于北魏皇兴四年,太和十八年(494年)并入河内郡,孝昌二年(526年)复立郡,改名邵郡。北魏立邵上郡、邵县、邵公庙皆出于攀缘西周召公之目的,在北魏汉化潮流中具有特别之意义。北魏设立邵郡之目的在于保卫首都洛阳之安全。胡太后乱政而未于邵郡等地及太行山诸关隘布防,或未以足够之兵力布防,导致尔朱荣之军轻易入洛,北魏因之而发生若干剧烈变动,以至速亡。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东西魏分裂后,邵郡乃东魏边地之军事据点。西魏于危急存亡之关头即大统三年夺得邵郡,且以之为极其重要之军事据点,积极经营,并占据黄河东岸大片地域,奠定强大之基础。北周之世,邵郡亦是其极其重要之军事据点,在其稳定、发展乃至灭齐诸方面皆发挥有极其重要之作用。
李万生
关键词:汉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