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平

作品数:76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专利
  • 2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催化
  • 33篇催化剂
  • 29篇金属
  • 20篇化合物
  • 15篇金属催化剂
  • 13篇配体
  • 12篇酸酯
  • 12篇羟基
  • 12篇
  • 11篇丙酸酯
  • 10篇羟基丙酸
  • 10篇3-羟基丙酸
  • 9篇加氢
  • 8篇金属化合物
  • 7篇乙烯
  • 7篇茂金属
  • 7篇甲酯
  • 6篇烯烃
  • 6篇丙酸甲酯
  • 5篇茂金属催化

机构

  • 76篇厦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常州大学
  • 4篇上海化工研究...
  • 4篇中国石化
  • 2篇池州学院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作者

  • 76篇朱红平
  • 6篇李岩
  • 5篇谭庚文
  • 5篇李军
  • 4篇任斌
  • 4篇吴德印
  • 4篇刘睿
  • 4篇刘振宇
  • 4篇梁胜彪
  • 3篇朱涛
  • 3篇江云宝
  • 3篇康金灿
  • 3篇赵娜
  • 3篇万惠霖
  • 3篇吴翊乐
  • 3篇杨鹰
  • 3篇袁友珠
  • 3篇朱孔涛
  • 2篇沈安
  • 2篇黄逸凡

传媒

  • 11篇有机化学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当代化工
  • 1篇石化技术与应...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可控自组装...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0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脒基胺硼基硅宾与单酮和二酮的氧化环加成反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合成了一种新的脒基胺硼基硅宾化合物(L)[(1,5-C_(8)H_(14))B(1-Ad)N]Si(3,L=Ph C(N^(t)Bu)_(2),1-Ad=C_(10)H_(15)),进一步研究了3和另外两种脒基胺硼基硅宾化合物(L)[(1,5-C_(8)H_(14))B(2,4,6-Me_(3)C_(6)H_(2))N]Si(1)和(L)[(1,5-C_(8)H_(14))B(2,6-^(i)Pr_(2)C_(6)H_(3))N]Si(2)分别与酮类分子的反应.化合物1和2分别与二苯甲酮发生[1+2]氧化环加成反应,生成了Si CO-三元环化合物(L)[(1,5-C_(8)H_(14))B(2,4,6-Me_(3)C_(6)H_(2))N]SiOC(Ph_(2))(4)和(L)[(1,5-C_(8)H_(14))B(2,6-^(i)Pr_(2)C_(6)H_(3))N]SiOC(Ph_(2))(5),化合物3不发生反应.化合物1~3都能与蒽酮发生[1+2]氧化环加成,并进一步环芳香化以及CH_(2)基团H^(-)迁移,生成硅氢蒽氧化物(L)[(1,5-C_(8)H_(14))B(R)N]Si(H)OC(C_(14)H_(9))[R=2,4,6-Me_(3)C_(6)H_(2)(6),2,6-^(i)Pr_(2)C_(6)H_(3)(7),1-Ad(8)].最后探讨了化合物与二苯二乙酮的反应,经过[1+4]氧化环加成得到Si C_(2)O_(2)-五元环化合物(L)[(1,5-C_(8)H_(14))B(R)N]SiO_(2)C_(2)(Ph)_(2)[R=2,4,6-Me_(3)C_(6)H_(2)(9),2,6-^(i)Pr_(2)C_(6)H_(3)(10),1-Ad(11)].对新合成的化合物3~11进行了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化合物3,5~6以及8~10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测定,探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并讨论了这些反应的机理.
孔德亮戴闻赵怡玲陈艺林朱红平
聚合条件对乙烯-1-辛烯共聚反应及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以甲苯为溶剂,采用自制茂金属催化剂、助催化剂三异丁基铝[Al(^iBu)3]和三苯碳四(五氟苯基硼)[Ph3C]^+[B(C6F5)4]^-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探究了聚合温度和1-辛烯浓度对乙烯-1-辛烯共聚反应以及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从100℃升高到150℃时,催化活性下降,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持续降低,其分布则变宽,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均上升;当1-辛烯浓度从0升高到1.2mol/L时,催化活性显著增大,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均下降。
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吴志军朱红平
关键词:茂金属催化剂
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钌金属均相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草酸酯加氢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在工业制乙二醇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钌金属配合物均相催化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催化反应体系为焦点,探讨了多种因素如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添加剂等对底物转化率以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催化反应机理,其中金属-配体协同促进的H2分子异裂,进而完成对底物分子中酯基依次加氢的反应机理是探讨的重点,这为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张亦伟陈艺林方霄龙袁友珠朱红平
关键词:乙二醇
N-四氢糠基PNP配体/铬催化体系及其乙烯选择性齐聚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胺基锂盐分离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未有报道过的N-四氢糠基PNP配体E.E分别与Cr Cl3(THF)3和Cr(CO)6反应生成化合物[{Ph2PN(CH2OC4H7)PPh2}Cr Cl2(μ-Cl)]2(1)和[Ph2PN(CH2OC4H7)PPh2]Cr(CO)4(2).这三个化合物通过谱学和元素分析表征,化合物2进一步经过X射线单晶结构确认.在甲基铝氧烷(MAO)或其它助剂作用下,考察了1、2以及E/Cr Cl3(THF)3、E/Cr(acac)3、E/Cr Cl2(THF)2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这些体系高选择性地催化乙烯四聚,最高活性为15.9 kg(product)/g(Cr)·h,1-辛烯的选择性最高可达63.6%.
刘睿钟向宏刘振宇梁胜彪朱红平
关键词:铬配合物
基于[PNP]配体的铬催化剂体系选择性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乙烯选择性三聚和四聚催化反应为制备1-己烯和1-辛烯提供了重要途径.在报道和披露的众多结构和组成的催化剂体系中,我们选择[PNP]配位骨架的铬催化剂体系,对其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论文以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联性为主线,阐述[PNP]骨架以及N和P上取代基的电子和立体空间效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态势来看,[PNP]配位骨架的铬催化剂体系在乙烯选择性齐聚生产1-辛烯等线性α-烯烃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刘睿肖树萌钟向宏曹育才梁胜彪刘振宇叶晓峰沈安朱红平
关键词:铬催化剂1-己烯1-辛烯
复杂精馏构型的可控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热泵辅助反应分隔壁精馏塔(HP-RDWC)将热泵技术与反应分隔壁塔相结合,集成了两种过程强化技术的优势。但由于HP-RDWC具有强耦合性和强非线性等特点,其控制方案的设计一直是研究重点之一。以HP-RDWC生产乙酸甲酯过程为研究案例,基于稳态过程的可控性指数筛选出兼具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基础控制结构,为HP-RDWC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潘奇朱红平赖旭元王慧
关键词:热泵
新型二元膦胺-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酯加氢性能的研究
羧酸酯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同时也是生物质和合成气转化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中间体,对有关酯类化合物的升级转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2].近年来,作为酯类化合物升级转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加氢还原...
方霄龙孙铭俊李斌曹泽星朱红平袁友珠
硅宾/有机铝的Lewis酸碱对体系及其丙烯酸酯聚合的引发性能
2023年
研究了硅宾/有机铝组成的Lewis酸碱对(LP)体系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的性能,合成了4种硅宾:L(Ph_(2)P)Si(Si-1,L=Ph C(NtBu)_(2))、L[4-MeC_(6)H_(4)(Ph_(2)P)N]Si(Si-2)、L[2,6-iPr_(2)C_(6)H_(3)(1,5-C_(8)H_(14)B)N]Si(Si-3)、L(LSi)Si(Si-4)和6种有机铝:Al(C_(6)F_(5))_(3)、AlMe(BHT)_(2)、AliBu(BHT)_(2)、AliBu_(2)(BHT)、AliBu(BHT*)_(2)、AliBu_(2)(BHT*)(BHT=2,6-tBu_(2)-4-MeC_(6)H_(2)O,BHT*=2,4,6-tBu_(3)C_(6)H_(2)O).Si-1/有机铝和Si-4/有机铝LP体系均能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完全聚合,活性转换频率(TOF)值为50~400 h^(-1),产出PMMA的分子量Mn82000~271000和分子量分布D1.11~1.81.Si-2/有机铝和Si-3/有机铝LP体系没有活性.Si-1/Al(C6F5)3体系对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EHA)的活性较差,但是Si-1/其它有机铝都能高效引发nBA和EHA完全聚合.对nBA,TOF值4.8×10^(4)~14.4×10^(4)h^(-1),产出Pn BA的Mn100000~179000和D1.08~1.59;对EHA,TOF值至14.4×10^(4)~36.0×10^(4)h^(-1),生成PEHA的Mn 81000~240000以及?1.12~1.95.研究了聚合反应的可能机理.
赵怡玲陈志康李磊刘聪磊朱红平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
硅宾与质子氢分子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硅氢物种
2024年
硅宾与质子氢分子的氧化加成反应是合成硅氢物种的一种有效方法.使用脒基硼胺基硅宾(L)[(1,5-C_(8)H_(14))B-(R)N]Si[L=PhC(NtBu)_(2);R=2,4,6-Me_(3)C_(6)H_(2)(1)、2,6-iPr_(2)C_(6)H_(3)(2)、1-C_(10)H_(15)(3)],分别与N-二苯甲基氮杂环丁烷-3-醇反应生成脒基硼胺基烷氧基硅氢(L)[(1,5-C_(8)H_(14))B(R)N]Si(H)[O-cyclo-CH(CH_(2))_(2)N(CHPh_(2))](4~6);与硫醇(2-萘硫醇、对氟苯硫醇、邻氯苯硫醇)反应生成脒基硼胺基芳巯基硅氢(L)[(1,5-C_(8)H_(14))B(R)N]Si(H)(SR')(7~14).硅宾1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脒基硼胺基胺基硅氢(L)[(1,5-C_(8)H_(14))B(2,4,6-Me_(3)C_(6)H_(2))N]Si(H)(NPh_(2))(15).化合物4~15都进行了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其中化合物5、7和11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的测定.化合物4~15都是结构和组成新颖的硅氢物种,硅中心键联四个不同的基团,经由硅宾Si:中心分别对质子氢分子的O—H、S—H、N—H键的氧化加成反应生成,其中质子氢发生极性反转,形成键联于硅中心的负氢基.
孔德亮杨萧昂赵怡玲彭彦博朱红平
制备用于原位切入烯烃齐聚和聚合反应的烷基铝氧烷的方法、装置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用于原位切入烯烃齐聚和聚合反应的烷基铝氧烷的方法、装置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填充柱计量载水,并在流动相的驱动下将所述水注入到烷基铝与第一惰性有机溶剂形成的溶液中进行反应,获得包含烷基铝氧烷的混合液,...
梁胜彪朱红平刘振宇陈志康蒋文军孔德亮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