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阳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主动脉
  • 2篇脱细胞
  • 2篇细胞系
  • 2篇细胞相容性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肝癌
  • 1篇异种
  • 1篇异种移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永生化
  • 1篇原位
  • 1篇原位移植
  • 1篇原位移植模型
  • 1篇生化
  • 1篇鼠肝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曹阳
  • 5篇韩炜
  • 5篇张勇
  • 4篇李伟民
  • 4篇姜楠
  • 4篇窦科峰
  • 4篇王建锋
  • 2篇李霄
  • 2篇季茹
  • 2篇张卓超
  • 2篇陈勇
  • 1篇周倜
  • 1篇王德盛
  • 1篇李俊杰
  • 1篇郑志刚
  • 1篇吴楠
  • 1篇杨帆
  • 1篇郭欣
  • 1篇陈亚峰
  • 1篇王德益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大鼠药物诱导肝癌过程中进行脾脏切除,探讨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雌雄SD大鼠性别内分别分为对照组、脾亢组、脾亢切脾组,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采用门静脉缩窄术联合脾静脉结扎术进行制备,各组均予以DEN(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按体重20mg/kg给药,每周3次,12周停药,14周处死。其中,脾亢脾切除组于给药第四周进行脾切除术,手术恢复期间持续给药。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大体变化及病理改变,计算成瘤率。结果:实际成瘤率显示脾亢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雄性脾亢切脾组的成瘤率较脾亢组有所降低。雌性脾亢切脾组成瘤率同脾亢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态下进行脾切除,对于雄性能减低肝癌发生的风险,对于雌性的意义不大,给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吴楠陈勇周倜杨帆陈亚峰郑志刚曹阳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DEN
脱细胞肝支架的结构和成分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各脱细胞肝支架(decellularized liver biological,DLB)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细胞相容性,探讨其内部联系.方法 取50只成年F344大鼠肝脏,使用文献报道的三种方法(以SDS...
姜楠季茹韩炜王建锋李伟民曹阳张勇窦科峰
永生化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目的】建立永生化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系,为以猪为供体的异种移植研究提供必需的细胞水平研究平台。【方法】分离健康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并用携带链霉素抗性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实时定量PCR...
王建锋王德盛窦科峰李霄韩炜张卓超李伟民张勇姜楠曹阳李俊杰
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株,为以猪为供体的异种移植研究提供必要的细胞水平研究平台。方法分离健康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并用携带链霉素抗性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检测SV40LT基因和仪一1,3-半乳糖转移酶(a-1,3-GT)基因和仪-1,3-半乳糖抗原表达。最后测定2类细胞与人血清发生反应的能力。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SV40LT基因在转染后细胞内高表达(P〈0.05)。原代细胞倍增时间约为21h,而细胞株倍增时间约18h。2类细胞均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表达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特性(P〉0.05)。a-1,3-GT基因和a-1,3-半乳糖抗原在2类细胞内表达均无差异[荧光强度分别为(498.2±3.5)和(500.6±3.2),P〉0.05]。与人血清共培养时,随血清浓度升高,2类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并均可结合人IgM抗体、c3和C5b-9(P〉0.05)。结论猪动脉内皮细胞株具有与原代内皮细胞相同的形态结构和表型特征,并具有和人血清发生免疫反应的能力。
王建锋李霄韩炜张卓超姜楠张勇李伟民曹阳王德益窦科峰
关键词:内皮细胞异种移植
脱细胞肝支架的结构和成分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备脱细胞肝支架(DLBS)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细胞相容性,探讨其内部联系.方法 取50只成年F344大鼠肝脏,使用文献报道的3种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Triton X-100和NP-40为主洗脱剂]制备大鼠DLBS.进行扫描电镜和孔径计算和氨基葡聚糖(GAG)检测.后经门静脉灌注肝卵圆细胞,进行黏附率、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扫描电镜以及白蛋白分泌检测.结果 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孔径计算表明NP-40方案细胞外基质较SDS和Triton X-100方案整齐;GAG检测NP-40方案[(44.19±3.35) ng/mg]高于Triton X-100方案[(36.71±2.01) ng/mg]和SDS方案[(21.63 ±2.78) ng/mg];细胞黏附率显示NP-40方案[(95.78±2.11)%]高于SDS方案[(84.18±3.30)%]和Triton X-100方案[(91.15±2.21)%];细胞增殖情况Triton X-100方案和NP-40方案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高于SDS方案(P<0.05);白蛋白分泌NP-40方案[(85.77±3.30) mg/106个细胞]明显好于SDS方案[(49.37±2.43) mg/106个细胞]和Triton X-100方案[(74.66 ±4.80) mg/106个细胞].结论 DLBS的结构和成分对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明显观察到NP-40方案较SDS和Triton X-100方案在制备DLBS的优势.
姜楠季茹韩炜王建锋李伟民曹阳张勇窦科峰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卵圆细胞
活体荧光成像对裸鼠肝癌细胞系MHCC97-H原位移植模型的动态量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利用生物自发光的裸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以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对肝癌的生长和转移情况进行动态、量化分析。方法:将稳定转染了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LUC细胞,移植至裸鼠肝脏包膜下,每周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部位和范围进行成像,测量肿瘤细胞生物发光量,动态观察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肿瘤数量、生长速度和转移情况。结果:建立可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LUC并用于进行生物自发光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鼠体内的移植瘤成像,见发光部位由肝脏向腹腔扩散,发光量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病理学观察证实肿瘤细胞长。结论: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动态量化分析可灵敏、准确地监测裸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情况,为肿瘤发生、生长、转移机制及对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手段。
曹阳韩炜刘洋张勇郭欣陈勇
关键词:荧光素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