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16层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3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容积重建进行诊断,包括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结果:43例肋骨骨折共152根,其中多发、粉碎性骨折17例,两侧共107根;多发性骨折16例,两侧共35根;单发性骨折10例,两侧共10根。结论:胸部外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结合容积重建等方法诊断肋骨骨折,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肋骨骨折的数量、性质、部位及合并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学淳张通方明朱相宁
- 关键词: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
- 成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正常HRCT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正常HR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成人的正常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HRCT图像,对其形态进行影像学分类;对可能存在的两侧锤砧关节或砧镫关节形态不对称情况进行统计;对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间隙进行影像学测量,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到一组正常值范围。结果:锤砧关节HRCT表现为3种形态:均匀的弧形(77耳,83.7%)、锯齿样(9耳,9.8%)和喇叭口样(6耳,6.5%);砧镫关节形态为2种:直接连接(31耳,33.7%)和间接连接(61耳,66.3%)。46例受检者中,两侧锤砧关节形态不对称5例(10.9%);砧镫关节形态不对称3例(6.5%)。对横断面上的锤砧关节和镫骨斜位上的砧镫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分别为(0.45±0.10)mm和(0.43±0.12)mm。结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正常HRCT表现可为特殊情况下诊断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脱位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 方明孔繁荣冯磊王国华张通
- 关键词:听小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摄影测量法解剖学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4例报告)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 (AHD)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AHD的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便秘症状 ,X线表现与小儿Hirschsprung’s病相仿 ,惟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病理上病变段肠管神经节细胞以稀少、变性为主 3例 ,缺如者仅 1例。结论 钡灌肠检查为AHD主要临床确诊方法 ,成人慢性便秘者应首选钡灌肠检查 ,如显示出结肠边缘光滑的狭窄段及近端肠腔相应扩张 ,可提示AHD的诊断。
- 王国华张通程楷方明宋春雷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成人病理学X线表现
- 胶囊式内窥镜投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式内窥镜投药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摄取人体腔体内部的,可无线传输给外部接收器的图像,并能释放药物的内窥镜胶囊,其中,在所述内窥镜胶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单独的摄像机,以提供从不同方向摄取的图像;所述内窥镜胶...
- 胡斌代旭东方明刘鸿雁韩春蕾
- 文献传递
- 喉癌与现代影像学被引量:1
- 1999年
- 为了术前准确地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案、现代影像学技术对喉癌的术前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CT和MR在喉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予以介绍。 1 喉癌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技术 随着部分喉切除术的开展,术前准确勾画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的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几乎所有喉的恶性肿瘤都发生在粘膜表面,易直接显示和活检。喉内窥镜和活组织检查为诊断喉癌的重要手段。喉镜显示粘膜表面肿瘤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并能推测癌侵犯的范围,结合活检。
- 丁国荣陈春香方明安丰新荆向军
- 关键词:喉癌喉切除喉软骨外科手术
- 肝豆状核变性13例骨与关节X线表现
- 2000年
-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s病,是铜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临床少见。笔者对本院确诊的13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骨与关节X线表现进行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1至38岁,15岁以下5例,15至30岁6例。30岁以上2例。病程7个月至12年。
- 方明孔繁荣王钦习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关节X线表现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横断面CT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显示血栓栓子的形态。结果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及栓子形态。其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49支,叶动脉栓塞105支,段动脉栓塞318支,亚段动脉栓塞292支,能确定的亚亚段肺动脉栓塞为63支。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及其形态,其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方明吕奎荣
- 关键词:肺栓塞血管造影术
- 颅神经血管压迫症的MR血管断层表现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颅神经血管压迫症的MR血管断层成像(MRTA)的表现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行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MRTA中的血管对神经的压迫程度和术后疗效进行分组、分级.223例患者分为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重度压迫组;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为3级,Ⅰ级为完全缓解、Ⅱ级为基本缓解,Ⅲ级为无缓解.用秩和检验的Kruskal-Wallis法比较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及重度压迫组各组间的手术疗效有无统计学差异;用Nemenyi法作各组间手术疗效优劣的两两比较.结果 微血管减压术后缓解程度,无压迫组Ⅰ级为31例,Ⅱ级为13例,Ⅲ级为9例;轻度压迫组Ⅰ级为95例,Ⅱ级为11例,Ⅲ级为4例;重度压迫组Ⅰ级为48例,Ⅱ级为7例,Ⅲ级为5例.三组之间手术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值χ^2=16.84,P〈0.05).无压迫组、轻度压迫组与重度压迫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134.21、102.37及110.04.轻度压迫组、重度压迫组与无压迫组的平均秩次之差分别为31.84、24.17,P值均〈0.05.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疗效与术前MRTA的表现具有密切相关性;轻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的手术疗效优于无压迫组;MRTA对于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预后有指导作用.
- 刘增胜陈祥民孙屹岩方明管勇孙淼王萍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11个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其中6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8例,门静脉期5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 方明吕奎荣
- 关键词:肝细胞胆管肝内X线计算机
- 正常成人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的价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项检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颅脑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灌注成像软件得到额、颞、顶叶皮质及白质、豆状核和丘脑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参数,利用统计软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健康成人平均脑灰质血流量为(46.3±2.52)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4.0±0.19)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7±0.21)秒,平均峰值时间为(20.7±0.7)秒;脑白质平均血流量为(28.8±4.4)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2.8±0.2)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6.3±1.0)秒,峰值时间平均为(20.9±0.9)秒;基底节平均脑血容量为(47.2±1.4)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3.8±0.2)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9±0.3)秒,峰值时间为(20.6±1.2)秒。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颅脑灌注扫描可以获得正常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为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依据。
- 方明郁万江王钦习刘增胜左云海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