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4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入为例
-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育人的重要举措。《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同向,进而共舞、共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 徐雷吴和珍黄必胜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药用植物学
- 一种鞣花酸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鞣花酸脂质体,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鞣花酸1‑10份、磷脂100‑200份、胆固醇10‑20份,其中,所述胆固醇由寡聚透明质酸进行了修饰,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制剂领...
- 陈欣妍石召华叶利春胡俊杰孟燕徐雷杨晓婧
-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实施总结与探讨
- 2012年
-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参与野外实习,对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野外实习的基地选择、前期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最终考核四个方面,同时对近年来野外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 徐雷陈科力
-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 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茯苓品质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以茯苓为试材,在不同贮藏期、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1-5℃、-20℃)贮藏茯苓药材1年,定期测定其有效成分(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条件下,茯苓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前3个月多糖含量迅速下降,此后贮藏于低温条件下其降幅趋缓,而室温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稳定期后再次快速下降;三萜化合物含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平稳。
- 徐雷刘常丽刘合刚汪文杰
- 关键词:茯苓贮藏多糖三萜
- 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的产量比较及其构成因子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对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对植株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植物性状,以期为药用菊花栽培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药用菊花不同繁殖方法的产量和主要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取扦插繁殖的植株产量明显高于分株繁殖,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头状花序的数量是构成其产量的主要因素(r=0.933),其次为植株总分枝数(r=0.819)。结论药用菊花栽培过程中,采用扦插繁殖法,并通过适时打顶促进植株分枝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产量。
- 徐雷刘常丽陈科力
- 关键词:药用菊花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 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有效成分最优条件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筛选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中多糖和总三萜类活性成分的最优条件,以便快速准确地进行茯苓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测定茯苓多糖的含量,分别从沸水浴时间、苯酚和浓硫酸用量等方面考察最优条件;采用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比色法测定茯苓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从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用量、高氯酸用量、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方面考察最优条件;同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方面的考察.结果:茯苓多糖测定的优化条件为苯酚1.0mL、浓硫酸5.0mL、沸水浴20min,糖含量在10~100μg范围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8 4X-0.000 9(R2=0.999 2);总三萜类成分优化条件为5%香草醛-冰乙酸0.2mL、高氯酸1.0mL、70℃水浴20min,三萜类成分10~70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1 4X-0.006 7(R2=0.999 9).结论:此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多糖和总三萜类含量的分析.
- 刘常丽解小霞刘合刚徐雷
- 关键词:茯苓分光光度法多糖总三萜
- 黄连解毒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对黄连解毒汤治疗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黄连解毒汤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临床试验和动物...
- 徐雷
-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黄连解毒汤动物实验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易混科主要特征的比较
- 2013年
- 被子植物门药用植物在我国中药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门具有重要药用植物的科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点,所涉及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药用植物均需要反复理解和背诵记忆,特别是其中某些科之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又具相似特征,极易混淆,鉴于此对易混科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主要异同点,以便学习过程中准确掌握。
- 徐雷
-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 大别山区桔梗种子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大别山区桔梗种子的分级方法及标准。方法采用筛分法将桔梗种子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测定不同等级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指标,用扫描电镜测种子大小、表面纹理。结果Ⅰ级种子为优质种子,其种子大小、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长势等均优于Ⅱ、Ⅲ级,且种子表面纹理皱缩程度明显小于Ⅱ、Ⅲ级。结论该研究将桔梗种子合理分为三个等级,且分级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为桔梗种植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 崔月曦胡志刚徐雷刘合刚余坤
- 关键词:桔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长势
-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 徐雷刘常丽张群陈科力
- 关键词:茯苓多糖三萜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