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成像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
  • 2篇全脊柱
  • 2篇脊柱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性疾病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6篇徐中佑
  • 4篇何万林
  • 3篇周兴宁
  • 3篇周燚
  • 2篇曾艳
  • 1篇卢武胜
  • 1篇周赞
  • 1篇唐磊
  • 1篇曹磊
  • 1篇刘远福
  • 1篇周赞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西藏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S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tlti-sliceCT MSCT)三维血管成像(MS 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A表现。所有患者原始图像均采用容积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0例VBD病例均显示椎基底动脉增粗、扩张、迂曲,测量其直径≧4.5mm,且分叉高于鞍上池或位置超出鞍背或斜坡范围,单纯型8例,骑跨型12例。VBD伴椎基底动脉壁钙化17例,脑干局部受压11例,后循环供血区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积水5例。结论 VBD无特殊临床表现,MS 3D-CTA可以作为VBD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何万林周燚周兴宁曹磊徐中佑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脊柱数字化拼接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拼接法数字化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DR数字化成像设备及PACS影像处理系统上,检查134例脊柱侧弯、旋转病例,共获得168帧全脊柱影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图像观察、测量。结果拼接后的图像与拼接前的图像甲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度=2,χ2=1.48,P>0.05)。全脊柱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对全脊柱进行观察、诊断及对Cobb角、临床人体平衡线的测量要求。结论拼接法全脊柱成像清晰显示全段脊柱结构,满足临床脊柱侧弯、旋转畸形测量要求,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周兴宁徐中佑周燚何万林唐磊周赞曾艳
关键词:脊柱侧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将下肢血管分成8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结果 20例患者共显示狭窄段72个,其中髂总动脉狭窄5段,髂外动脉狭窄8段,股动脉狭窄10段,动脉狭窄22段,胫前动脉狭窄11段,胫后动脉狭窄12段,腓动脉狭窄4段。结论 16层螺旋CT是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可靠评估方法。
何万林徐中佑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动脉闭塞性疾病
全脊柱与全下肢X线成像技术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软件的不断发展,骨科医师对骨骼的X线检查有了更高要求,常需得到患者完整的脊柱或下肢X线影像。除线扫描外,大部分X线摄影系统中成像器件尺寸有限,所以只能对有较大尺寸的全脊柱或全下肢分成几次拍摄成像,再经过图像拼接软件把多个图像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全脊柱或全下肢图像,以便于长度、角度、力线等的测量和全景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徐中佑周燚周赞
关键词:X线摄影图像拼接全景成像全脊柱全下肢
无创性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
目的评价无创性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患者均用16层螺旋CT行0.5mm超薄层亚毫米扫描,CTA重建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部分选用曲面重建(CPR)技术,全部结果均经手术或DSA证实。结果83例患者中,单发动脉瘤41例,多发动脉瘤4例,动脉瘤术后瘤夹在位且血管显影正常32例,烟雾病2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实现了真正的各向同性扫描,能无创、精确、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周徐中佑刘远福何万林周兴宁曾艳
关键词:脑血管性疾病血管成像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2014年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瘤体生长较缓慢,临床症状轻微,患者预后良好,至今无恶变的报道,大部分患者只需进行定期观察即可.部分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患者瘤体生长速度较快,其机制尚不明确.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血管瘤的常用方法,部分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多采用介入治疗,本文对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徐中佑卢武胜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