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阳敏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造血
  • 3篇连接蛋白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造血调控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重建
  • 2篇生物学
  • 2篇细胞间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信号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偶合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张阳敏
  • 2篇傅晋翔
  • 2篇张立莹
  • 1篇孙谕
  • 1篇周东明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x43在造血调控及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采用条件性基因敲除技术构建造血系统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Cx43^(-/-))小鼠模型,并探讨Cx43在维持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及功能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将引进的2对转基因小鼠Cx43 loxP/loxP和Lyz-Cre/+杂交,选取F1雌性子代Cx43 loxP/-_Lyz-Cre/+与雄性Cx43 loxP/loxP合笼回配,提取所获得子代小鼠鼠尾组织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鉴定小鼠基因型,RT-PCR方法筛选Cx43^(-/-)小鼠,同时分析小鼠不同器官中Cx43基因的表达差异;该类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125 mg/kg)处理,在化疗前及化疗后第5、10和15天经眼球取血分析其血象变化。Cx43^(-/-)及Cx43^(+/+)小鼠予7.5 Gy(^(60)Co-γ)的致死量照射,剂量率1 Gy/min,照射后6 h分别给予事先准备就序的骨髓细胞,每只3×10~6细胞于尾静脉注入,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造血是否重建:分离股骨切片后,收集骨髓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选用的单抗为CD45R、Gr-1、CD4、 CD8a、TCRαβ、Mac-1、抗sIgM、TER119、Sca-1及CD117);同时进行体外造血细胞集落实验观察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本研究通过2种转基因小鼠间杂交和回交,成功获得造血系统选择性Cx43基因敲除小鼠;该类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无Cx43表达,参与造血的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Cx43表达也显著下调(P<0.01),而心脏和肾脏的Cx43表达则无影响,小鼠成年后外周血象分析并无明显异常,但应急代偿能力下降,经5-FU处理后,其造血功能恢复显著减缓,处理15 d后,Cx43^(+/+)小鼠造血功能已接近正常水平,而Cx43^(-/-)小鼠仍无明显的恢复迹象,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仍处低位,2者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体外集落试验也证实Cx43^(-/-)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CFU-GM或CFU-E集落数均明显少于Cx43^(+/+)小鼠(P<0.01),但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x43^(-/-)小鼠骨髓中Lin^-/c-Kit^+/Sca-1^+细胞亚群数量与Cx43^(+/+)小鼠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显�
张阳敏罗筱衍徐燕霞周东明张立莹傅晋翔
关键词:间隙连接蛋白43造血调控造血重建
连接蛋白43(Cx43)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膜通道,对细胞生理功能至关重要。GJ是由连接蛋白(Cx)所构成,目前最丰富和研究最广泛的连接蛋白是连接蛋白43(Cx43)。在造血系统中,Cx43分子广泛...
张阳敏
关键词:连接蛋白CX43造血调控造血重建多发性骨髓瘤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细胞信号
连接蛋白43偶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由连接蛋白43(Cx43)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及其介导的信号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MM患者、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采用RTPCR及蛋白印迹检测不同来源MSC中Cx4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MM侧群细胞(SP),直接共培养后观察不同来源MSC对SP细胞周期、Cx43表达、体外集落形成、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和耐药的变化以及加入GJIC抑制剂18α甘草次酸(18α-GA)的影响。结果:MM患者及正常人骨髓所获的MSC形态及表型无明显区别,蛋白印迹证实,这两种MSC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x43,与SP细胞共培养后可上调其Cx43表达,18α-GA可部分抑制该作用,对来源于MM患者的MSC作用更为显著(P<0.001);SP细胞具较强的体外集落形成能力,MM-MSCs具促进作用,加入18α-GA后SP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能力下降;RT-PCR检测证实RPMI 8266细胞存在少量c-myc、Klf-4、Sox-2和Oct-4基因表达,但SP细胞亚群中该类基因明显上调(P<0.001),MM-MSC可显著上调SP细胞c-myc、Klf-4和Sox-2基因的表达(P<0.001),而下调Oct-4基因表达,加入GJ阻断剂后,上调的基因均有不同程度下调,但无明显差异(P>0.05);CBA分析结果显示,MM-MSC分泌的高水平白介素(IL),与SP细胞共培养后,其上清中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上调(P<0.05),尤其是IL-6和IL-10较单独培养时显著上调(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IL-17共培养前后则无明显变化,加入18α-GA后,上清中IL-6、IL-10和TGF-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I/Annexin V检测证实,MM细胞对硼替佐米诱导的凋亡敏感,但SP细胞敏感性较差,凋亡率分别为75.2%±0.77%和8.12%±0.86%(P<0.001),MM-MSC可显著减少硼替佐米介导的细胞凋亡(P<0.05),加入18α-GA可部分恢复MM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结论:MM患者来源的MSC通过上调MM细胞Cx43表达,强化GJIC维持其"干"性,同时通�
孙谕张阳敏徐燕霞何苑宁张立莹傅晋翔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连接蛋白43肿瘤微环境
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的细胞群体,早期主要从成人骨髓中分离获得,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组织中均含有MSC如外周血、脐带血、脂肪组织、羊水以及其他的一些胎儿组织。MSC在体外能够扩增,其在适合的条件下,可...
张阳敏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免疫调节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