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虎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荧光粉
  • 2篇植物
  • 2篇山岩
  • 2篇节能
  • 2篇节能性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发光
  • 2篇发光技术
  • 2篇发光体
  • 2篇长余辉
  • 1篇地体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滇西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带
  • 1篇冶金
  • 1篇早侏罗世
  • 1篇造岩

机构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8篇张虎
  • 2篇杨玺
  • 2篇余雪
  • 2篇冯庆来
  • 2篇张明宇
  • 2篇邱建备
  • 2篇徐旭辉
  • 1篇沈上越
  • 1篇魏启荣
  • 1篇范柱国
  • 1篇姚雪
  • 1篇曾文涛

传媒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云南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长余辉型LED植物灯发光芯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余辉型LED植物灯,属于LED植物发光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荧光粉BaMgAl<Sub>10</Sub>O<Sub>17</Sub>:Eu<Sup>2+</Sup>、Sr<Sub>2</Sub>SiO<Sub...
徐旭辉章皓茹毅张明宇杨玺张虎余雪邱建备
文献传递
景洪变质岩带中绿片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1
2005年
澜沧江断裂以东的景洪变质岩带中的绿片岩分布较为广泛,其原岩为基性火山岩。主量元素表现为低碱、低钛、低FeO*/MgO、富纳、稀土配分曲线呈平坦型。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上,不相容元素亦具平坦型特点。显示作为绿片岩原岩的基性火山岩属大洋拉斑玄武岩。经构造环境判别,进一步证实为N型洋中脊玄武岩,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澜沧江洋密切相关。
张虎范柱国曾文涛
关键词:绿片岩
南澜沧江带北段上二叠统陆缘弧火山岩的厘定被引量:15
2006年
从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云县-临沧花岗岩东侧的小定西、崴里等地分布的上二叠统P2火山岩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极少量的粗安岩-粗面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及碱性系列较少;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A l2O3低T iO2为特征,K2O含量显示极强的极性;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亏损T i,C r和部分亏损P,N b;岩石化学投图绝大部分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南澜沧江带南段及北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岩投点相一致。厘定了南澜沧江带北段上二叠统P2陆缘弧火山岩的存在。该陆缘弧火岩带与昌宁-孟连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蛇绿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蛇绿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澜沧江洋壳向东俯冲。该成果对探讨澜沧江带古特提斯的演化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沈上越冯庆来魏启荣张志斌张虎
关键词:上二叠统
冶金硅中杂质赋存特征及湿法高效提纯研究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作为主要原料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多晶硅的主要制备技术以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等为主。然而,却存在能耗高、投资大等问题,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应用。因此,利用冶金级硅制备多晶硅的冶金法...
张虎
M/KNbO3(M=Fe,Co,Ni)的界面磁电耦合机制和自旋相关输运
多铁性材料中存在的磁电耦合效应使得它可能应用在传感器、存储器和硬盘等领域。室温下能够存在磁电耦合效应的单相多铁性材料比较稀少,磁电耦合也比较小。因此人们把目光转向复相多铁性材料。其中典型材料是铁磁/铁电异质外延结构的多铁...
张虎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
文献传递
云南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早侏罗世后碰撞火山岩研究
云南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早侏罗世后碰撞火山岩特指云南境内北起云县、南至景洪的大致沿澜沧江分布的早侏罗世火山岩系,南北长400km,东西宽15-30km(景洪往南宽80km以上并延出国外),呈狭长带状分布。岩石类型复杂,由基...
张虎
关键词:早侏罗世构造岩浆带火山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一种长余辉型LED植物灯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余辉型LED植物灯,属于LED植物发光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荧光粉BaMgAl<Sub>10</Sub>O<Sub>17</Sub>:Eu<Sup>2+</Sup>、Sr<Sub>2</Sub>SiO<Sub...
徐旭辉章皓茹毅张明宇杨玺张虎余雪邱建备
文献传递
滇西保山地区晚寒武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滇西保山地区上岩箐—白岩凹林场一带的晚寒武世火山岩虽不甚发育,但分布广泛。早期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晚期为钙碱性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期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晚期火山岩为消减作用产物。保山地体构造背景在晚寒武世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转换,并形成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提供了岩石学证据。
张虎冯庆来曾文涛姚雪王晓林赵云江
关键词:滇西寒武纪火山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