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肖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萎缩性
  • 3篇胃炎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萎缩性
  • 2篇治未病
  • 2篇治未病思想
  • 2篇疏肝
  • 2篇疏肝和胃
  • 2篇疏肝和胃法
  • 2篇萎缩性胃炎
  • 2篇未病
  • 2篇胃炎治疗
  • 2篇慢性萎缩性胃...
  • 2篇和胃法
  • 1篇阴不足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人群筛查
  • 1篇脾胃
  • 1篇脾胃虚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中医药...

作者

  • 5篇张肖
  • 1篇王池
  • 1篇孔德松
  • 1篇胡学军
  • 1篇徐婷婷
  • 1篇施甜
  • 1篇花海兵
  • 1篇苏克雷
  • 1篇马炯

传媒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医药前沿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治未病”思想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防变作用的理论机制探讨
本文基于“治未病”理论,仅就中医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其防变机制,从理论角度试作探讨。研究了肝气郁结与CAG发病机制相关,分析了疏肝和胃对CAG疗效作用机制,剖析了疏肝和胃对CAG治疗防变机制的机理。总之...
张肖朱方石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未病思想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基于危险度分层的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用分析:一项社区人群筛查研究
2022年
目的:以江阴市大肠癌的筛查结果为依据,探讨国内大肠癌筛查模式在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问卷筛查、粪便隐血试验(FOBT)、肠镜三者相结合,选取临床近6万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瘤组、异型增生组、大肠癌组、良性息肉组病变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年龄性别的差异,并分析FOBT、危险度评估及两者并联筛查的效益。结果:初筛阳性人数为7155人,初筛阳性率为11.87%。对3万例进行FOBT检查,阳性比例为2.54%。且年龄与阳性率呈正向关系。对其中的1320例进行肠镜检查,不同性别间,初筛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0岁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为18.05%,而50岁以上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均低于14%。男性大肠癌阳性比例58.40%,女性大肠癌阳性48.55%,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大肠癌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相较于45~50岁的受试者,70岁以上的受试者大肠癌检出率增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饮酒情况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取的问卷筛查、FOBT、肠镜三者相结合的筛查方法不仅弥补了单一FOBT检测的不足,且筛查人群大肠癌疾病的诊疗费用低于非筛查人群,符合我国社区人群筛查的基本要求。
尤菊萍严海东严峥孔德松胡学军胡学军马炯张肖
关键词:结直肠癌FOBT肠镜检查
基于“治未病”思想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防变作用的理论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防变作用从中医发病学、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疗效作用、防变机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医肝郁导致肝胃不和的病机变化是胃黏膜萎缩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疏肝和胃法作为治疗CAG主要治法之一,其发挥的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萎缩进一步发展变化的"防变"作用,亦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且有其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张肖朱方石
关键词:治未病疏肝和胃
胃萎Ⅰ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6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胃萎Ⅰ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对6家研究中心101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按GCP规范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疗程3个月,观察症状学指标、胃镜下黏膜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与维酶素对照,评价胃萎Ⅰ号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的临床疗效。结果:胃萎Ⅰ号组(党参15g、炒白术10g、法半夏6g、茯苓12g、陈皮6g、广木香6g、砂仁2g、炙甘草3g、白花蛇舌草15g,1袋/日,冲服,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共服1疗程)治疗前后主症和次症的改善率均﹥70%,而维酶素组﹥30%、﹤70%,则显示了有效。胃萎Ⅰ号组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10%,维酶素组为56.41%(P﹤0.05)。胃萎Ⅰ号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萎缩积分减少率及病理分级积分减少率分别为26.58%、35.48%,而维酶素组则分别为22.64%、21.31%(P>0.05)。结论:胃萎Ⅰ号颗粒能有效的改善脾胃虚弱型CAG临床症状,对胃镜下粘膜征象及病理萎缩状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显示出较对照药的疗效优势强项。
苏克雷朱方石施甜徐婷婷张肖王池
关键词:维酶素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胃萎Ⅲ号颗粒对胃阴不足型CAG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张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