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珍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碎米双酶法制备葡萄糖的工艺研究(英文)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双酶法制备葡萄糖的液化和糖化过程的研究,结合糖化液的高效液相分析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还原糖裴林试剂滴定法分析液化液,糖化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由单因素实验可得最佳液化工艺为:耐高温α-淀粉酶加入量15 U/g,粉浆浓度25%,反应温度95℃,自然pH值,反应时间为20 min。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最佳糖化工艺为: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48 h,温度60℃,pH4.0。结论对上述工艺进行验证,得液化液的平均DE值(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占糖浆干物质的百分比)为17.8%,糖化液的DX值(葡萄糖质量占干物质的百分比)可达98.2%,透光率为86.1%,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 肖祎云张秀珍温家根龚永福任震眠陈玉祥
- 关键词:碎米双酶法液化糖化
- 溪黄草抗乙肝及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体外筛选(英文)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溪黄草抗乙肝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为进一步分离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三种不同方法萃取所得的溪黄草提取物进行抗乙肝活性筛选,以用于进一步分析提纯。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分泌及乙肝病毒DNA含量。然后,用硅胶柱色谱法进一步提取分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用MTT和ELISA检测所分离各组分的抗乙肝活性。最后,在MCF-7,BGC-823和HepG2细胞中检测细胞毒性最大的三个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所得的提取物抗乙肝活性最大,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的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并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被用来进一步分离提纯。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14个组分,其中A3和A5组分对HBs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A9组分对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治疗指数均比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要高。A6,A7和A11组分细胞毒性大,对不同的肿瘤细胞有不同的抑制活性。结论溪黄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其分离成分具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具有很好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进一步提取分离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纯化而具更强的活性。此外,一些分离成分对不同的肿瘤细胞还有很高的细胞毒性,具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溪黄草在临床的使用及其作为潜在的高效抗乙肝和肿瘤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 何颖李辉莹康丽群张秀珍胥洪鹃刘欢陈玉祥
- 关键词:溪黄草抗肿瘤作用
- 气相色谱法检测药用葡萄糖原料碎米的有机氯残留被引量:1
- 2012年
- 考察湖南部分地区碎米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为以碎米为原料生产药用葡萄糖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为合理使用有机氯农药提供参考。在《中国药典》方法基础上改良,提取样品,浓硫酸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含量。色谱柱为SE-54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32mm),经程序升温技术分离,然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碎米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 张秀珍龚永福杨满华任震眠肖祎云温家根肖少香陈玉祥肖少香
-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残留大米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