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明
-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黄龙核心景区水环境动态特征及钙华沉积能力分析
- 2023年
- 为有效地评估四川黄龙核心景区水体水化学环境、钙华沉积能力,及时掌握景区水体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分析转花池泉群的水环境特征,黄龙核心景区的钙华沉积能力及其水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转花池泉群是提供区内钙华沉积的主要钙源和碳源,与黄龙后沟地表水一同构成驱动区内钙华景观发育演化的水源;黄龙沟和转花池泉群的水量补给来源主体分别为降雨和冰雪融水。(2)1999年以来,转花池泉群流量总体稳中有增,水质极为稳定,近30年来历史最大水量出现在2020年,1999—2017年转花池多年日平均水量为7817 m^(3)·d^(-1),2018—2020年多年日平均流量为9368 m^(3)·d^(-1)。(3)2018年转花池一带出现线状TOC异常带,主要原因是黄龙沟上游三道坪至头道坪一带的放牧活动造成钙华沉积速率下降,因此,建议加强对钙华源泉涵养区的保护,减少放牧活动对其的影响。(4)区内各水循环段的景观水仍具备一定的沉积能力,2019年SIc值下降,与强降雨的稀释作用有关,从而降低了钙华沉积能力。
- 刘馨泽张清明孙东唐淑田长宝黄何平周亚萍熊雨霞梁馨予范家君范鸣陈洪伟
- 关键词:水环境特征水质监测
-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黄龙钙华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被引量:36
- 2009年
- 本文对作者十余年来在四川黄龙(世界遗产地)的钙华研究成果和最新的一些监测发现进行了综述,目的是为公众更好地了解黄龙、保护黄龙提供科学基础。主要结果和结论是:(1)黄龙钙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深部高分压的CO2在碳酸盐岩补给区产生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当其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时,由于泉水的CO2分压远远高于空气,泉水中的CO2大量逸出,结果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积;(2)黄龙钙华的颜色以黄色为主色调,主要是在雨季因雨水冲刷土壤向水中混入泥沙的缘故;而在旱季,钙华主要形成于清亮干净的泉水,因此,钙华的颜色呈现出纯净碳酸钙沉积的本色-白色。这也是黄龙洞钙华剖面年层中出现黄-白相间亚层的原因;(3)高精度的铀-钍同位素测年表明,黄龙钙华主体是全新世以来形成的;(4)地表水向地下河的漏失是黄龙地表水日益减少,导致钙华体表面干涸,从而气生蓝藻大量滋生,致使某些钙华变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尽早采取防渗补水措施;(5)旅游活动已对黄龙钙华景观产生影响,包括上游人为践踏使下游钙华池淤塞,以及磷酸盐污染使硅藻等过度繁殖和钙华沉积速率可能降低等,因此,必须尽早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 刘再华田友萍安德军王海静唐淑张金流孙海龙刘彦张清明
- 关键词:钙华人为污染
- 黄龙景区水环境保护与控制对策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探明黄龙景区水环境质量变差的真正原因,改善景区水环境质量,减缓黄龙钙华景观退化速度,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发现引起黄龙景区水环境污染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旅游活动,还有非法放牧。针对黄龙景区水环境污染现状,作者提出,通过加强景区管理、完善保护制度、改造环保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以实现黄龙景区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目标。
- 张清明唐淑米鹏
- 关键词:水环境
- 影响黄龙藻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为了探讨引起黄龙钙华沉积区附着藻类大量滋生的原因、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钙华景观产生的影响,于2015年春、夏、秋季采集景区内12个典型样地的藻样和水样,在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和环境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CA(典型对应分析)以探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试验共检出藻类88种,隶属于5门9纲18目20科37属,优势种以贫营养土著型为主;2随季节更替,物种丰度、生物量和Margalef指数增加,Pielou指数下降,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稳定;3基于CCA结果发现,pH(F=1.6,P=0.02)和海拔(F=1.5,P=0.04)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当前环境下,自然因子较人为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后期在制订水环境评估及钙华资源保护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特定环境因子的影响.
- 张存凯李琼芳唐淑张清明陈超吕治州张文静
- 关键词:附着藻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优势种
- 四川黄龙沟源头黄龙泉泉水及其下游溪水的水化学变化研究被引量:20
- 2009年
- 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及取样室内分析等方法,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龙钙华的沉积主要起因于水中CO2的大量释放,造成溪流自黄龙泉泉口向下游方向水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电导率(EC)降低,pH值和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升高。但仔细分析发现,水化学的这一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SIc<1.0时;当SIc>1.0后,向下游方向,水化学趋于稳定。同时,黄龙沟地表融雪水和沿途泉水分别产生的稀释和浓集作用对溪流水化学的这一空间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此外,源头黄龙泉的水化学稳定,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下游的池水则出现pH值、EC和SIc及p(CO2)的显著日变化,即白天p(CO2)、EC较低,而pH和SIc较高,反映了白天较快的碳酸钙沉积,其中温度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分别达到19%和81%。
- 王海静刘再华曾成刘香玲孙海龙安德军唐淑张清明
- 关键词:钙华水化学温度效应
- 钙华天然海绵地质体多孔特性及其对水循环调节意义——以四川黄龙为例被引量:13
- 2019年
- 四川黄龙自然遗产点以钙华景观闻名海内外,其钙华体多孔性地质结构,使钙华地质体具备"海绵"特性。本文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探地雷达、电磁法等地质探测技术对钙华地质体的多孔性质和水循环特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多年现场踏勘经验探讨了钙华地质体的多孔性质对水循环的调节意义。分析结果显示,黄龙钙华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了不同尺度的孔隙结构,其中生物参与形成的微观孔道具备"渗透、净化"功能;侵蚀作用产生的可视孔洞、缝隙快速透水,并进一步发育成塌陷区和钙华漏斗。彩池、溶洞和裂缝为水体储蓄和运移提供很好通道和场所,地质探测分析表明典型钙华段地下腔体具备"蓄水、排水"功能。各尺度孔隙互相影响,共同调节黄龙景区内的地表-地下水循环系统。初步研究发现,藻类在黄龙钙华沉积过程中具有加速和减少孔隙形成的双向调控作用,未来将结合藻类在钙华构筑过程的作用,继续深化黄龙钙华地质体的孔隙结构性质研究,为钙华景观的维护和保育提供参考。
- 代群威党政彭启轩董发勤李琼芳罗尧东王富东赵学钦安德军张清明
- 关键词:钙华多孔性水循环
- 黄龙景区多年水量动态变化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近年来黄龙钙华景观出现黑化、沙化等现象,这说明区内的水量、水质发生了变化,导致钙华表面失去水份涵养而碳化或风化。通过对形成景观的源水(转花泉群、地表雪融水)及转化泉(源水经过地表及地下循环后再次出露于地表的泉)多年水量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在转化过程中大量水体地下流失及钙华地表水下渗是造成区内地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后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流失及地表水下渗的可能因素。
- 唐淑张清明台永东安德军汪孝萍
- 关键词:水量
- 黄龙五彩池源水区渗漏特征分析和人工降渗保育综合研究
- 2024年
- 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之五彩池,其源水区上游转花池泉群地表溢流后,在灌丛林区中形成较为强烈的渗漏,导致五彩池涵养水量下降,出现一定程度退化。通过野外调查、长期监测、取样测试等手段,查明源水区水体径流渗漏特征及原因,分析人工降渗手段对五彩池钙华景观演化影响。结果表明:(1)五彩池源水区河道发生了极为强烈的入渗,造成五彩池涵养水量下降,平均径流渗漏占比达51%,月动态变化较小,造成渗漏增强的原因主要为高山柳灌丛根劈、冻融等增加钙华有效孔隙度形成强渗透层;(2)源水区强渗漏造成五彩池下游边缘出现失水黑化,后沟地表水替换了彩池群内原有景观水体(水体置换)引发“灰化”现象;(3)通过人工保育降低源水区强渗漏,五彩池内涵养水量出现明显增加,北边缘彩池群黑化消失,东侧灰化现象减弱,五彩池钙华水域景观范围扩大16.3%,径流渗漏量比前期减少34%,主要景观涵养期内,进入五彩池的涵养水量占比由保育前的49%增加至83%,月平均涵养水量由4892 m^(3)·d^(-1)增加至8674 m^(3)·d^(-1),涵养水量增加77%;(4)降低源水区渗漏,增加下游彩池群涵养水量,对钙华水域景观范围扩大、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为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价值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刘馨泽张清明唐淑田长宝高文皓周亚萍陈洪伟韩梅东孙东
- 关键词:渗漏灌丛
- 黄龙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湖泊水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22年
- 湖泊颜色是黄龙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景观的核心美景.以黄龙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湖泊和高原非喀斯特湖泊(措琼海、夏茹措)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光谱设备测定离水辐亮度量化湖泊水色,对比分析黄龙自然保护区与其他高原非喀斯特湖泊水色特征及其水环境因子,进而探究黄龙自然保护区湖泊水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黄龙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湖泊水体呈现蓝绿色,湖泊归一化离水辐亮度反射波长主要集中在420-570 nm.(2)黄龙喀斯特湖泊水化学类型为Ca^(2+)-HCO_(3)^(-)和Mg^(2+)-HCO_(3)^(-)型,具有高透明度和贫营养化等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具有强烈的波长选择性,而非喀斯特湖泊光谱曲线的变化没有黄龙喀斯特湖泊明显.(3)对黄龙喀斯特湖泊水色成因分析,黄龙喀斯特湖泊含有丰富的Ca^(2+)、Mg^(2+)、HCO3_(3)^(-),钙华沉积是喀斯特湖泊水色形成的核心过程.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不同的水环境因子与水体颜色三刺激值(R,G,B)间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或显著正相关(P<0.05)的差异性,与钙华沉积相关的水质参数都与水体颜色间具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钙华沉积过程及其水环境因素对于黄龙自然保护区水色的维持和保护至关重要.
- 李冰李小辉彭启轩彭启轩张清明唐淑Anaelka Plenkovic-Moraj孙庚
- 关键词:水色影响因素
- 黄龙钙华^(210)Pb计年与现代沉积的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以黄龙钙华岩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210Pb定年技术在测定年轻碳酸盐样品短时间尺度上的优势建立了研究区近100年来高精度的年代标尺及环境记录;通过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分析,讨论了钙华稳定同位素记录与器测气候数据的相关性特征,并与其他定年技术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研究区钙华δ18O在1908~2004年时段内的变化范围为-12.13‰~-10.42‰,平均值为-11.23‰,变化幅度达到了1.7‰。同属西南季风区、由于海拔效应和距离水汽来源远近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同时段内黄龙钙华δ18O的变化范围和变化幅度都比董歌洞和Kahf Defore洞的δ18O记录要大,说明处于中纬度、高海拔的黄龙钙华相对于低海拔的董歌洞和Kahf Defore洞石笋对气候环境的响应可能更加敏感。
- 王华覃嘉铭安德军杨琰孙海龙林玉山杨勋林应启和张清明
- 关键词:钙华稳定同位素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