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桦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部分省份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民间组织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民间组织状况,为更好地动员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利用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作为平台,通过网络招募、邮件组、深入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民间组织在不同省份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其中55%为未注册的机构,基本都具有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所有专门从事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的机构均未注册,且分布在城市;专门从事吸毒和暗娼人群干预的民间组织为数不多,为感染者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关怀和支持的机构,则与感染者的分布及是否有项目支持相关。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民间组织开展工作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强化和支持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技术支持作用,同时鼓励民间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 李慧罗玫李锦峰李峰张桦苏涛杨静玮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民间组织草根组织
-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6
- 2008年
- 从1985年在北京报告第1例艾滋病患者,到艾滋病疫情在全国蔓延,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全面开展并初见成效.这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关注艾滋病防治的人们一道努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的艾滋病防治策略.营造了良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出台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四免一关怀"政策;建立健全了协调和管理架构;开展了综合干预措施,如全民健康教育,针对吸毒人群的美沙酮替代,安全套推广使用,同伴教育等,使得艾滋病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令国际社会关注和赞扬的成绩.目前,经采供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已被切断.但通过静脉注射毒品、卖淫嫖娼、男男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艾滋病的传播仍在继续,因此控制艾滋病通过这些高危行为的传播成为我们防治艾滋病的重点工作内容.
- 孙江平李慧郭浩岩薛辉张桦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高危行为全民健康教育静脉注射毒品男男性行为防治艾滋病
- 运用SEX2.0模型分析云南德宏州暗娼人群干预的成本效果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德宏州暗娼人群干预的成本及其效果,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今后合理配置暗娼人群干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德宏州2005-2007年暗娼人群干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德宏州2004年基线调查、暗娼哨点监测、2007年经性途径传播现场调查等相关资料,干预效果分析采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推荐的SEX2.0模型计算,成本效果比为总成本/干预所避免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人数。结果2005-2007年全州用于暗娼干预的经费累计支出91.64万元,3年共有效干预暗娼3297名,平均每干预1名暗娼的实际单位成本为277.9元。在完成全部暗娼干预要求的工作内容情况下,暗娼干预的预算单位成本为500.5元。2005-2007年因采取暗娼人群干预措施共避免了69名暗娟感染HIV。暗娼人群干预的成本效果比为13282元。结论德宏州开展的暗娼人群干预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
- 郭浩岩段松项丽芬叶润华杨跃诚张桦袁建华曹卫华邢彦孙江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干预性研究
- 校外青少年感染HIV的脆弱性现状被引量:4
- 2010年
-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社会的关注,其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在感染HIV人群中占有很人的比例,是全球AIDS流行的重点人群。2008年,约490万15~24岁青少年HIV感染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新感染人群中15~24岁青少年占45%。
- 张桦李慧郭浩岩孙江平
- 关键词:HIV感染者中低收入国家心理特点
- 德宏州校外青少年非母婴途径感染艾滋病原因调查
- 背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其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近几年校外青少年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德宏地区特殊的社会人文及地理环境导致很多适龄青少年脱离学校,进入社会,接触毒品,过早发生...
- 张桦
-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少数民族毒品
- 文献传递
-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 从1985年在北京报告第1例艾滋病患者,到艾滋病疫情在全国蔓延,时至今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全面开展并初见成效.这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关注艾滋病防治的人们一道努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 孙江平李慧郭浩岩薛辉张桦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监测宣传教育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资源配置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投入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国际合作项目资源分配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中央和各省2000-2006年国际合作项目资源与分配相关数据,选择各省GDP、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数作为影响国际合作项目投入的因素,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他们与国际合作项目投入经费数量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省需求Z值并与国际合作项目投入状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卡方检验计算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与中央经费在不同防治领域投入的一致性。结果2000-2006年国际合作项目投入地方的资金分别为489.30、2466.91、5056.65、5294.96、11214.31、36339.63和24704.53万元;投入中央的资金分别为300.65、1972.56、2903.52、3753.00、7749.99、10578.62和7703.54万元。各省国际合作项目的投入情况与HIV/AIDS数(R=0.56,P〈0.01)及艾滋病患者数(R=0.69,P〈0.01)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GD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6,P=0.725)。各省的国际合作项目投入与需求并不完全对应,广东、山东、江苏的z值排名分别为3、5、6,而国际合作项目的经费投入排名仅为18、13、28。在监测(检测)、宣传教育干预、治疗关怀和其他领域的经费投入比例2005年中央经费分别为22.4%、19.7%、36.8%和21.1%,国际合作项目分别为11.5%、20.8%、10.4%和57.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09,P〈0.001);2006年中央经费分别为18.6%、23.8%、32.6%和25.0%,国际合作项目分别为14.0%、34.3%、17.1%和34.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P=0.026)。说明国际合作项目与中央项目投入的侧重点不同。结论国际合作项目应该纳入国家和项目地区的整体防治工作,结合各地�
- 李慧薛珲刘惠郭浩岩张桦孙江平
- 关键词: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