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文
- 作品数:25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临床治疗中应用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4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临床相关指标发现,术中出血量为(439.61±25.67)ml,手术时间为(71.98±5.08)min,住院时间为(9.34±1.04)d,均属于较优指标。观察术前术后的MEPS评分发现,术后3个月(59.97±1.05)分、6个月(73.61±2.14)分和12个月(89.64±5.01)分的评分均高于术前的(42.28±2.32)分,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6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无患者出现伤口表浅感染、术后尺神经症状、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属于较低指标。结论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可见其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张志文黄玉良丘龙海王晓锋
- 关键词:外侧入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关节内骨折是指关节囊内部的骨折,常累及跟距关节面,临床中跟骨的关节内骨折较常见。由于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承担人体重量的承重职责,所以跟骨骨折治疗非常重要。一旦治疗不当,很可能导致患侧肢体运动障碍。本研究选取骨外科就诊的5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64足,对其进行外侧切开,内置钢板复位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陈锐雄黄玉良王晓峰张志文邬哲慧刘志彬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
-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创伤程度及骨代谢评估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创伤程度及骨代谢情况。方法:76例跟骨骨折所致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创伤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影像学参数指标值差异。结果:术后7d时,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P、IL-6、PGE2、β-EP、MYO、IMA、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A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LP、BG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ACP、P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月时,观察组患者X线下距跟高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距跟角、距骨倾斜角、跟骨补偿角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有助于减轻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创伤程度、促进成骨过程,最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张志文黄玉良邬哲慧刘志彬李国文
- 关键词:跟骨骨折距下关节融合术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骨缺损被引量:4
- 2021年
- 背景:有研究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目的:对比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修复兔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采用融合共混与冷冻干燥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采用浸渍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表面,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细胞增殖、细胞黏附与成骨基因检测。在36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远端制备直径5 mm的骨缺损模型,抽签法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单纯复合支架组、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组分别植入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进行骨缺损部位X射线片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①在培养的1-11 d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的细胞增殖快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快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与支架共培养4 d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培养4,7 d的成骨基因Ⅰ型胶原、骨钙素、骨桥蛋白及Runx2 mRNA表达均高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高于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组(P<0.05);③共培养7 d后的扫描电镜显示,两组支架均支持MC3T3-E1细胞的黏附;④动物实验X射线片显示,空白组术后12周时无明显的骨修复;单纯复合支架组术后8周时可见新骨生成,术后12周时可见明显新骨生成;细胞因子+复合支架组术后4周时即可见新骨生成,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部位几乎完全修复;⑤动物实验术后12周的缺损部位苏木精染色与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两支架组可见大量的新骨生成,其中生长因�
- 张志文黄玉良张理选王晓锋陈锐雄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
- 三柱理论指导下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指导下锁定钢板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均为三柱骨折,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9-64岁,平均(36.6±3.1)岁。均采用漂浮体位下三柱侧柱锁定钢板固定,平台塌陷处以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后随访2年,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程度,比较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Rasmussen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良好固定,膝关节内翻角和后倾角均得到很好纠正,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满意,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2年HSS评分优良率达到90%。除2例出现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外,其他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三柱固定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体现在中期随访中,锁定钢板三柱固定可使骨折获得更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张志文黄玉良巫洪波王晓锋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植骨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治疗不同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LCP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预后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武明鑫许立陈锐雄张志文
-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加压钢板
- DHS治疗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对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采用X线片检查及临床功能评定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优良率达81.3%。结论 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内固定确切有效。
- 刘志彬黄玉良武明鑫邬哲慧邹菁王家梁张志文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DHS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 Ⅲ型20例,Mason Ⅳ型3例,术前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68°(46°~75°),旋前平均30°(15°~35°),旋后平均29°(20°~40°)。术后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135°(100°~145°),较术前平均改善67°;旋前平均72°(45°~85°),较术前平均改善42°;旋后平均68°(40°~76°),较术前平均改善39°。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6.9%。随访期间,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螺钉松脱,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感染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张志文吴家文陈锐雄邬哲慧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骨板
- 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研究
- 黄玉良刘志彬邬哲慧张志文肖慧芳郭善红林晓莉彭育志陈锐雄王晓锋王家梁武明鑫蔡宏华邹菁许立李国文林庆新
- 为研究适当的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避免传统张力带克氏针引起的针尾触痛、钢丝从克氏针滑脱等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本项目研究小组自1995年开始,运用Pyrford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对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 单一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一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治疗肘入路关节三联征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手术治疗的43例肘关节三联征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外侧入路(A组,24例)和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B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尺神经损伤症状高于A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24.6月,终末随访时,A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B组好,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5);A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MEPS总评分低于B组,但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一外侧入路及外侧入路联合前内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单一外侧入可以较好减轻肘关节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僵硬及尺神经损伤等风险,在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有明显优势。
- 张志文黄玉良丘龙海陈锐雄王晓峰
- 关键词:手术入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