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1)静脉滴注,并根据使用时间分为两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①、治疗组②、对照组三组间接胆红素胆(IB 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①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②治疗48 h后血I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两治疗组在治疗24 h和48 h后血IB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①较治疗组②明显降低,前者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病有显著疗效,但宜早期使用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 张德凤张琼枝张彦萍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免疫球蛋白
- 儿童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性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 2004年
- 目的 :探索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电生理特性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检查术 (TEAP)对 71例DAVNP儿童实施S1 S2刺激 ,测定房室结快径路前传时间 (FP)、有效不应期 (FPERP)、功能不应期 (FPFRP)、相对不应期 (FPRRP)、房室结慢径路前传时间 (SP)及有效不应期 (SPERP)、功能不应期 (SPFRP)及S2 R跳跃幅度 ,计算SP与FP间、FPERP与SPERP间、SPFRP与FPFRP间的差值。诱发AVNRT后 ,计算其频率。结果 :71例经TEAP诱发AVNRT发作 2 5例 ,均为慢 快型 ,诱发率为 35 .2 % ;诱发与未诱发AVNRT组SP及不应期、S2 R跳跃、FP及不应期、SP -FP、FPERP -SPERP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间SPFRP -FPF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诱发AVNRT组SPFRP均大于FPFRP ,而未诱发AVNRT组 1 2例SPFRP小于FPFRP。结论 :SPFRP -FPFRP的值越大的DAVNP越容易发生AVNRT ,SPFRP小于FPFRP的DAVNP儿童不容易发生AVNRT。
- 安金斗张彦萍王志远刘松茂高铁铮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儿童
- 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对小儿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type natfiuretie peptide,BNP)浓度对判断小儿呼吸困难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心衰24例、肺炎23例、肺炎心衰18例、正常对照15名、肺炎心衰恢复期10例患儿的血清BNP浓度。结果:心衰组BNP浓度(141.55±75.99)ps/ml高于肺炎心衰组(113.73±87.05)pg/ml、肺炎组(26.00±14.57)pg/ml及正常组(19.31±10.29)pg/ml(P〈0.05-P〈0.01);肺炎心衰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及正常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对判断小儿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彦萍潘家华安金斗周建华
- 关键词:利钠肽儿童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将该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4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成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儿组(6~14岁),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重症病例的治疗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婴幼儿常伴有喘息、痰咳,影像学以斑片状阴影多见;学龄组、学龄前组各观察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常见症状为高热、刺激性干咳,影像学以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多见。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加用糖皮质激素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疑似病例应尽早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可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重症病例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肺不张者,可配合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 张德凤张彦萍潘家华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 周晓丽张彦萍潘家华
- 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参数
- 244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244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指导重症手足口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44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4例重症病例中,238例(97.54%)患儿出现发热,热峰平均为(39.00±0.69)℃,热程平均(4.09±2.20)d,出现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平均(2.46±1.24)d,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依次为精神差(90.16%)、易惊(85.66%)、肢体抖动(37.3%)、呕吐(26.23%)、嗜睡(13.52%)、烦躁(11.07%)等。134例(54.92%)患儿白细胞增高,66例(27.05%)患儿血糖升高。经积极治疗,1例患儿(0.41%)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3例患儿(1.23%)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热峰高、热程长、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呕吐、嗜睡、烦躁、白细胞高、血糖高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特别是易惊、肢体抖动是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关键。
- 邓军霞吕勇潘家华张彦萍熊梅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
- 不同年龄儿童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征的变化
- 2005年
- 目的 探索房室结双径路 (DAVDP)电生理特征随年龄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小儿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对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诊断为DAVDP的 5 7例儿童的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7例DAVDP儿童 ,学龄前组 (3~ 7岁 ) 16例 ,学龄组 (7~ 14岁 ) 4 1例。学龄组的FP ERP及FP FRP显著长于学龄前组的 (30 4 0 6± 73 0 6 )ms与(35 0 0 0± 6 8 4 8)ms ,(P <0 0 5 )和 (36 7 19± 6 2 4 5 )ms与 (4 10 2 4± 6 8 2 8)ms,(P <0 0 5 )。年龄与FP ERP间存在正相关 (r =0 4 6 3,P <0 0 0 1)。两组间SP ERP无显著性差异 ,但年龄与SP ERP间也存在正相关 (r =0 4 4 2 ,P <0 0 1)。两组儿童的快慢径前向传导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年龄与快径路前向传导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 (r =0 319,P <0 0 5 ) ,年龄与慢径路前向传导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随年龄的增长 ,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征发生了改变 。
- 安金斗张彦萍盛光耀刘松茂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食道心房调搏
- 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防治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方法:2004~2005年住院早产儿107例(未给药组),未给予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2006~2008年住院早产儿260例(给药组),入院后即给予莫沙必利及妈咪爱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给药组、未给药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分别为65例、38例,发病率分别为24.07%、35.51%;喂养不耐受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11.17±3.87)d、(12.92±3.91)d,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分别为(9.05±3.26)d、(11.76±6.28)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沙必利及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张彦萍潘家华闵红
- 关键词:莫沙必利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头颅CT与神经行为测定一致性分析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疾病,病死率高,后遗症较多。因此,对其病情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现将本院2006年1月到2008年3月收治的1...
- 闵红张彦萍周晓丽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神经行为
- 文献传递
- 331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发生原因、并发症、死亡原因及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期间住院的33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多数有明确的原因,以多胎妊娠、妊娠并发症、羊膜早破为主要原因。255例早产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为低体温、低血糖、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血症、产伤、低钙血症和氮质血症等。体重愈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小,病死率愈高。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9%,主要为结膜炎、皮肤感染和鹅口疮。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临护,加强产儿科合作,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提高儿科对早产儿管理水平,防止院内感染,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 周晓丽张彦萍杨春芳闵红杨秀珍张琼枝
- 关键词:婴儿早产儿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