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强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2篇曲张
  • 2篇下肢
  • 2篇下肢静脉
  • 2篇下肢静脉曲张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 1篇点式抽剥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术
  • 1篇医用生物胶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良恶性肿...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机构

  • 5篇九江学院

作者

  • 5篇张国强
  • 3篇曹传培
  • 1篇郑芳
  • 1篇韩浔生
  • 1篇方宏才
  • 1篇孙胜
  • 1篇汪峰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为(8.51±2.20)×109/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86±3.31)×109/L(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1.40±3.24)×109/L(P<0.05);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为(635.5±52.5)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77.8±101.9)ng/L(P<0.05),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97.1±66.1)ng/L(P<0.05);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式对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张国强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高位结扎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0例(242条肢体),随机均分为2组(n=100)。对照组实施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观察组实施高位结扎与电凝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位结扎加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情况好,经济效益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国强
关键词:电凝术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0例临床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孙胜韩浔生张国强曹传培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应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医用生物胶康派特黏合,对照组患者给予丝线缝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皮肤关闭时间、术后第1d切口疼痛程度及术后3个月后切口疤痕明显程度。结果实验组切口疼痛评分平均评分为(2.322±1.57)分,对照组平均评分为(4.543±1.38)分,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平均瘢痕指数为3.4%,对照组为5.9%,两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式抽剥联合医用生物胶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安全有效,同时效果明确,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张国强曹传培汪峰
关键词:点式抽剥下肢静脉曲张医用生物胶丝线缝合
BRCA1和IGF1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BRCA1和IGF1R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2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IGF-I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F-IR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4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8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2.4%,乳腺癌中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P<0.05),并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Ⅱ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P>0.05);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2=1.620,P>0.05)。结论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诊断、靶基因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另外IGF1R和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是两个独立事件。
方宏才张国强曹传培郑芳
关键词:乳腺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