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凤琴
- 作品数:57 被引量:4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洱海水质参数季节性变化
- 湖泊现代过程研究有助于了解湖泊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历程。高原湖泊水体物理参数季节性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不同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并探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长期连续的高原湖泊...
- 朱梦姝张虎才常凤琴段立曾李华勇毕荣鑫陆志明吴汉
-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被引量:16
- 2010年
-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组合,不仅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而且可以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显示研究区在13.6~9.7cal.kaB.P.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60~13.08cal.kaB.P.,12.75~12.20cal.kaB.P.和11.60~10.45cal.kaB.P.期间气候较温暖湿润;13.08~12.75cal.kaB.P.和10.45~9.70cal.kaB.P.期间气候相对冷干;而在12.2~11.6cal.kaB.P.期间,则表现相对冷湿。自11.6cal.kaB.P.之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暖期,元素Ca,Fe,Mg,K,Na及Mn的含量和孢粉A/C比值变化曲线均表明在全新世初期气候波动频繁,并在11.3cal.kaB.P.和10.5cal.kaB.P.左右出现较强的冷波动。通过与其他研究区地质记录对比,指出研究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但基本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 庞有智张虎才常凤琴雷国良李春海蒲阳
-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末次冰消期元素地球化学孢粉记录
-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被引量:8
- 2005年
-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682±70)a偏老2624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 杨明生张虎才丁虎雷国良樊红芳常凤琴李斌张文翔牛洁陈玥
- 关键词:生物化石有机质
- 近70年来云南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被引量:7
- 2016年
- 选择位于滇中地区的杞麓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湖泊沉积岩芯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合210Pb、137 Cs年代数据,并与气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探讨杞麓湖地区近七十年来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度的粗细以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指示了湖泊水位的高低;有机质含量指示了人类活动的强弱,高值指示人类活动加强.综合分析杞麓湖钻孔岩芯粒度指标,同时结合碳酸盐和有机质指标得出,近70年来杞麓湖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阶段I(53.5-29.5cm,约1945-1970A.D.)温度较低,降水量较高,气候较为冷湿,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较弱;阶段II(29.5-11cm,约1970-1986A.D.)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气候整体呈现出暖干特点,而此时人类活动逐渐增强;阶段III(11-0cm,约1986-2013A.D.)为高温多雨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
- 李楠常凤琴张虎才刘亚生吴汉段立曾刘培路志明毕荣鑫
- 关键词:粒度碳酸盐气候变化
- 异龙湖流域近几十来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
- 异龙湖地处低玮高原,属北亚热带干燥季风与中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生态脆弱性以及对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性.本文选取异龙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粒度、碳酸盐和有机质含量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
- 陈思思张虎才常凤琴吴汉王熊飞
- 关键词:湖泊沉积粒度碳酸盐有机质
-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5
- 2007年
-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和230Th等测年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化石贝壳、湖泊沉积(包括现代沉积)样品有机质(包括碱性残留和胡敏酸组分)、碳酸盐(CaCO3)和剖面顶部石盐(NaCl)晶体在不同实验室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样品测年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对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记录的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得出察尔汗古湖高湖面形成于约39·7~17·514CkaB·P.;研究证明柴达木盆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很低,且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等低等藻类和微生物,受老碳和溶解物质影响强烈,因此必须经过多种方法综合测年才能比较可靠地确定所测样品的形成年代;测年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仅来源于样品自身元素(同位素)的特性和沉积过程中再沉积作用的影响,也可能源自于放射性14C产生过程的不稳定性;对比发现贝壳化石老于同层位有机质14C年龄15~18ka,这可能与柴达木盆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古湖泊面积及水体有关;同时,不平衡铀系测年在确定开放体系矿物晶体年代应用中的可靠性尚须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机理也还需要探讨和实验研究。
- 张虎才雷国良常凤琴樊红芳杨明生张文翔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贝壳堤
- 1973-201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冰川变化与湖泊响应被引量:29
- 2012年
- 采用距离昂拉仁错最近的狮泉河、改则和普兰地区1973-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覆盖昂拉仁错流域1973、1976、1990、2000、2001、2002和2009年共7a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变化信息,并选取1976、1990/1992、2001和2009年覆盖全流域的遥感影像分析流域内的冰川变化过程.分析过去近40a内昂拉仁错流域内气候、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时期引起昂拉仁错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a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2000年为转折年,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湖泊面积萎缩;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 张淑萍张虎才陈光杰常凤琴蔡艳凤郑茜
-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部湖泊变化冰川气候变化
- 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古湖岸钙华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湖古湖岸阶地钙华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探讨了钙华沉积的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钙华中CaO含量达34.75%~58.48%,是其主要组分;此外还含有少量的MgO,K_2O和Na_2O等,其含量低于3%,是湖泊自生作用形成的矿物。与湖泊古水位对比显示,元素Mg的含量及Mg/Ca比值等对湖泊水位的响应没有明显规律性;在古湖面高度约4777±5m之上,K_2O和Na_2O的含量低并且稳定,在古湖面4777±5m之下,K_2O和Na_2O的含量随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增加。结合现代湖泊钙华的沉积特征,结果显示K_2O和Na_2O的含量随湖泊盐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与湖泊水位可能呈反相关关系,是潜在的重建湖泊水位或盐度的代用指标。同时发现,在湖泊相对淡化阶段,湖水中的元素K和Na处于富集阶段,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低且稳定;而当湖泊进入咸水阶段,湖水中的K^+和Na^+离子接近饱和,钙华中的元素K和Na逐渐富集,因此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增加是湖泊进入咸水阶段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些事实,推断当该湖泊水位降至4777±5m左右时,湖水的性质开始向钠-氯型转化,是昂拉仁错湖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雷国良张虎才李志忠Adam M.Hudson朱芸姜修洋陈秀玲常凤琴李华勇
- 关键词:钙华
- 柴达木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被引量:21
- 2008年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可以作为湖泊和古气候演化良好的代用指标;残留组分中的元素及元素对与原岩及其风化程度紧密相关,因此,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对于环境响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将二者分开研究以避免对元素所携带环境信号解译的偏差。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43.5~22.4cal.kaB.P.(39.7~17.5kaB.P.14C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期间古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43.5~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总体较低,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湿润度值((Fe2O3+Al2O3)/(MgO+CaO),或H)处于高值段,而Ca/Mg,Fe/Mn和Rb/Sr则处于低值段,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古湖泊水体增加;其中37.8~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多出现最低值,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富集,H值较高,而Ca/Mg,Fe/Mn和Rb/Sr此段均值最小,表明此时为环境的最适宜期,此期间降雨充沛,湖泊处于高湖面;在31.7~22.4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富集,且Ca/Mg,Fe/Mn和Rb/Sr处于高值段波动,H值处在低值段,指示气候环境恶化,降水逐渐减少,古湖泊水体萎缩;在约22.4kaB.P.气候快速恶化,形成石盐结晶,高湖面历史结束。柴达木盆地该期高湖面及其演化过程可与腾格里沙漠和额济纳盆地-巴丹吉林沙漠高湖面记录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历史。
- 张文翔张虎才雷国良杨伦庆牛洁常凤琴杨明生樊红芳
- 关键词: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环境演变
- 青海湖2015年水质参数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4
- 2018年
- 通过对2015年9月22~24日在青海湖进行水温、溶解氧、pH、叶绿素a浓度、浊度垂直剖面监测,同时采集湖水样通过实验测定湖水总磷、总氮含量,采集各入湖河流进行营养盐测定,结合青海湖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青海湖水体理化状况及湖水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各监测区域水体理化参数、营养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受风力及湖流扰动影响,湖心处存在较弱的分层现象;湖心处溶解氧浓度较低,受温度分层影响出现溶解氧分层现象;青海湖高盐度、高离子浓度是控制其pH并对溶解氧浓度及浊度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温度及湖泊水循环引起的底泥释放使得浮游植物多集中在中下层水体,沉水植物具有较好的生长条件。青海湖水体营养水平不高,但总磷浓度在局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外源输入是影响湖泊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加剧,使青海湖水质存在恶化的风险。
- 毕荣鑫张虎才李华勇常凤琴段立曾何玉邦张虎文新宇周瑜
- 关键词:水温溶解氧PH叶绿素A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