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格
- 作品数:52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 2022年
- 丘墟,相较于废墟,在审美维度更契合于中国历史与文化本身。丘墟审美虽没有直接形成系统的理论建构,但通过梳理丘墟审美文学作品足以见出其生成、展开和书写的内在理路。作为美好事物被毁甚至消逝后的空间样态,丘墟因原生空间所承载的生存理想和多元价值的毁灭,得以激发富有“悲慨”特征的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环境审美,无论是亲历者之于现场丘墟还是后来者之于迹类丘墟,都是在以“悲”为主基调的丘墟气氛作用下,诉诸以流动性观赏为主的审美方式展开的。在丘墟审美过程中,审美者通过“身体”整体性感知丘墟空间,同时发挥审美想象建构丘墟原生空间,从而在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中融入复杂情感,展现出对人生、家国、历史乃至宇宙的感悟。丘墟审美所促发的文学书写,具有鲜明的叙事性特征,即基于丘墟审美物象营构出丘墟审美事象,进而创构出丘墟审美意象甚至丘墟原生空间意象。
- 席格
- 关键词:意象
- 传统诗教的现代美育转进——以蔡元培美育观为考察中心被引量:3
- 2021年
- 传统诗教,是以《诗经》为核心并不断向外拓展的教化形式,也是从美育出发并多元敞开的教化形式。它与现代美育因都以陶养情感为基础、以培养完善人格为宗旨和以审美功利为显著特征,从而具有了对接的可能与基础。但蔡元培在建构美育观汲取传统礼乐教化思想时,选择从"六艺"而非从"六经"出发,结果导致对传统诗教美育转化论述的内在化。他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重新认识《诗经》,认为《诗经》与现代新诗具有共通性,并将其纳入文学教育体系之中;同时,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隐含了美育对传统诗教的承续。由此,传统诗教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受到现代价值原则的洗礼,进而经过定位调整、内容选择和形式拓展,从而以文学美育的形式继续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 席格
- 关键词:诗教美育
- 艺术创造的转化与美学转向
- 2016年
- 当下,艺术创造作为概念,俨然已被文化创意所替代。其原因主要有三:现代技术的革新、审美经济的勃兴和艺术自身发展对"美的艺术"观念的打破。在艺术创造向文化创意转化的过程中,对艺术创造形成内在规定性的美的神圣性并未得到有效延续,从而使艺术审美中潜藏的审美悖论凸显出来:艺术是呈现真理、引导本真生存还是创造"美丽学"之"美";艺术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审美价值还是追逐经济价值;艺术审美活动对人的主体性是审美超越与还原,还是审美满足与强化。由此,艺术创造转化客观上带来了现实感性的充盈,同时也造成文化垃圾的充斥。这两者无论在审美实践层面,还是在美学理论层面,都引发了诸多问题。在20世纪早期,西方诸多理论家已对此关注并深入反思,尤以海德格尔、本雅明为代表。虽然两人理论的基础、进路等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却从不同维度对当下如何突破艺术创造转化所造成的理论困境提供了启示。这种启示在于,重树美的神圣性对艺术创造及文化创意的内在规约,实现美从认识性对象到生存方式的转换,促成美学学科由认识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的转向。
- 席格
- 关键词:艺术创造文化创意本雅明
- 狄德罗自然观的艺术映像与美学影响
- 2015年
- 狄德罗认为,自然处于"永恒流动"之中,宇宙万物具有连续性与相异性,只有作为整体才是真实个体。该自然观首先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狄德罗在小说《拉摩的侄儿》中,通过拉摩的哑剧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种流动本体论的观点。而《淑女伊芙》《疯狂的动物》等影片,则可视为狄德罗自然观的现代案例:"永恒流动"观念既为影片提供了哲学支撑,又提供了解读方式。其次影响了他的美学理论建构。由于万物处于永恒变化状态,诗歌、音乐、绘画等美的艺术,并不能真正实现对"美的自然"的模仿。美是动态的,且受到自然个体存在物组成部分或存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影响。基于此,狄德罗批评了梵洛为他画的肖像,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可以认为,表现变动不居的美的自然并不在画布上、石头中,而只能诉诸哑剧。
- 梅伦·博塞维奇席格
- 关键词:狄德罗哑剧美在关系
- 梦魇中的狂欢——论余华小说叙事中的暴力与死亡被引量:10
- 2003年
- 余华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以来,对暴力与死亡的叙述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而且在和读者阅读期待的冲突中体现出逐步向纵深处挺进的彻底性。这种倾向与余华的成长经历、从医生涯、阅读经验及80年代的社会环境有关。而暴力与死亡作为先锋作家借助文本寻找力量的隐喻,实是对新时期文学中人道主义精神过于泛滥和矫情的正本清源,也是对真正人文关怀的重新提倡。
- 席格
- 关键词:余华暴力人文关怀
-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 2008年
-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 卫绍生席格
- 关键词:南迁
- 艺术:死亡抑或终结?被引量:1
- 2009年
- 黑格尔关于艺术发展最终走向消亡的哲学预判,为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终结"论提供了理论资源。在后现代时期,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的影响,艺术正逐步失去批判的潜质和揭示真理的功能,走向所谓的"终结";另一方面,肇始于杜尚现成品艺术的概念主义,表面上以"概念"为支点与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论建立某种关联,但概念主义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却需要新的理论资源支撑。
- 阿列西.埃尔耶维奇席格
-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终结概念艺术
- 当代美学转型与美育的理论困境——兼论美学与美育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1年
- 美学主要从审美活动、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三个层面为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美育也由此从美学维度获得了学科的基本规定性。但美学向美育的理论转化,一直缺乏稳定有效的对接范式。加之美学研究转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者之间便产生了错位,从而致使美育因缺乏美学的有效支撑而陷入理论狭隘、僵化与匮乏的困境,最终暴露出美学与美育之间理论对接研究的缺失。而当代美学转型的新发展,在理论层面又为美育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
- 席格
- 关键词:美学美育美学转型
- 消费文化语境下小说的电影改编——以《盗官记》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消费文化语境中小说的电影改编,愈加重视利用各种元素以实现商业价值,而相对弱化了对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追求。从《盗官记》到《让子弹飞》的改编,通过创意的影像画面、戏谑调侃的对白、戏剧化的情节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化需求;重构的英雄观念、博弈的政治观念、费解的影像隐喻及对现实境遇的关怀,则是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呈现出鲜明的消费文化语境特征。影片精彩的故事重述、良好的市场效应以及争议的文化内涵等,从编剧体制、改编模式与评价准则、商业与艺术融合等多个层面,对当下提升小说电影改编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 席格
- 关键词:消费文化电影改编
- 论文化创意审美的三个维度被引量:5
- 2013年
- 文化创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其相关审美在现实展开中关乎三个维度:一是文化创意自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化创意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关系;三是文化创意审美与美学理论研究的关系。在当今大审美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它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强化,以至于在文化创意审美中造成经济价值至上而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不足;注重满足感性审美欲求而精神审美被弱化;审美想象力与原创力匮乏,而美学理论批判不到位等繁杂现象。这三个维度的深层研究,不仅可以推动美学理论对文化创意的有效介入,促使文化创意实现美学提升,以发挥其培育和提升大众审美素养的应有作用,而且有助于美学理论实现有效拓展。
- 席格
- 关键词:文化创意审美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