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良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室
  • 2篇脑损伤
  • 2篇高血压
  • 2篇病理
  • 2篇侧脑室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东莞市长安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左良成
  • 7篇黄权
  • 7篇李小辉
  • 6篇石忠松
  • 5篇李智
  • 4篇黄鹏
  • 2篇罗安琪
  • 2篇王凌雁
  • 2篇名强
  • 1篇吴少雄
  • 1篇余振华
  • 1篇林艳
  • 1篇王金华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髓母细胞瘤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的恶性的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成人则较为少见。本文总结报道成人髓母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的11例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措施并进行随访。结果:11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功能受损症状。均行MR检查,位于小脑蚓部4例,小脑半球4例,小脑蚓部+小脑半球2例,桥小脑角1例。表现为T1低或稍低信号,T2和水抑制多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中度强化。行手术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灶局部加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化疗6例,行头颅病灶局部放射治疗1例。7例患者获术后定期MR检查、随访1~8年,3例失访,1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术后MR复查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原位复发并脊髓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50%。结论:成人髓母细胞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放射学特点与儿童髓母细胞瘤有许多不同点,诊断相对困难,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理想。
李小辉黄权李智石忠松左良成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
硬通道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硬通道微创穿刺碎吸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血肿清除彻底,且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陈苑新黄鹏左良成名强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
颅内脉络膜囊肿四例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 总结脉络膜囊肿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例颅内脉络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改变、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结果 4例均临床表现为颅内囊性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症状,MRI检查表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无包膜强化.病理检查见完整基底膜上被覆单层扁平或柱状上皮.开颅手术及脑室镜下囊肿大部分切除治疗各2例.术后随访0.5-5.0年,4例患者术前症状全部缓解,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脉络膜囊肿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侧脑室、小脑脑桥角区囊性病变应注意该病.开颅或脑室镜囊肿大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小辉黄权李智王凌雁左良成石忠松
关键词:脉络膜囊肿侧脑室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由枕下一乙状窦后入路施行显微手术切除的听神经瘤63例。采用先囊内后包膜的分块切除方法,磨开内耳道.切除内耳道内肿瘤。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定位面神经。结果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1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前庭蜗神经保留29例。63例中获得随访58例,平均随访7.2年,复发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远期面神经效果:I级23例,Ⅱ级29例,Ⅲ级5例,Ⅳ级1例。听力好转9例,同术前8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控制肿瘤和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左良成黄权李小辉石忠松余振华罗安琪
关键词:听神经瘤听神经面神经显微外科手术
中央回区复发性胶质瘤的治疗讨论
2009年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6年前因打球撞击头部进行CT检查发现左额占位病变,MRI检查示:左侧额顶部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强化,直径约4.5cm,类圆形脑内占位病变(图1),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在外院行胶质瘤切除术,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
黄权左良成李小辉王凌雁吴少雄
关键词:复发性胶质瘤中央回区低级别胶质瘤占位病变MRI检查T1WI
mTOR、VEGF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1月至2010年8月手术切除的脑膜瘤标本76例,其中Ⅰ级40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TOR、VEGF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TOR、VEGF阳性蛋白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为浅黄色至深黄色颗粒样物质。Ⅰ、Ⅱ、Ⅲ级脑膜瘤mTOR、VEGF的表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mTOR、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40,P=0.000)。结论mTOR、VEGF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
李小辉黄权李智石忠松左良成罗安琪
关键词:脑膜瘤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病理学
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6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62例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并联合颞肌切除术,对照组61例患者只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GCS评分分别为(8.66±0.48)分、(9.56±0.50)分及(5.95±0.22)分、(8.27±0.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疗效良好率分别为72.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实验组再出血发生率(8.1%)与对照组(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梗塞(6.5%,21.3%)及术后癫痫(8.1%,24.6%)实验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切除术后可发生咀嚼、张口功能受限及面容不对称等问题(6例,9.7%),但程度均较轻。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术临床疗效可靠,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手术并发症少。
黄鹏左良成名强林艳王金华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患者表现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症状。MR表现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强化。行肿瘤全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无序散在胶原胶质中,细胞密集区域和稀疏区域相间,血管丰富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CD34(+),Vim(+),EMA(-),S-100(-)。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MR检查T2像的"黑白相间征"及显著不均匀增强的特点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李小辉黄权李智左良成石忠松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重型颅脑损伤和D-二聚体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防治脑梗死和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D-二聚体含量的最高值在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测D-二聚体,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术后监测血液高凝状态、防治脑梗死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鹏左良成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D-二聚体脑梗死预后
椎管内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3
2010年
患儿:女,1岁11个月,因双下肢继发无力伴四肢反复抽搐8月余入院.患儿8个月前开始被发现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至不能行走,站立时身体前倾.伴有睡眠时四肢反复抽搐.
李小辉黄权石忠松李智左良成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椎管内下肢无力反复抽搐进行性加重双下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