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及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20年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近年文献中出现渐多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设计效率高、花费少,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复杂干预的特点,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介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应用范畴,分析了现有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优点和局限,并总结了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旨在规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管慧 戴国华 高武霖 吴彬 宋超关键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中医临床 疗效评价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选择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0 2021年 针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应用现状,指出当前替代指标应用存在的问题,阐明替代指标的选择思路应该基于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的终点事件和疾病复杂的病理机制,结合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复杂干预"的特点,综合考虑替代指标的客观性、敏感性、经济性以及易获取性。采用文献调查法构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集;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与终点指标数据库;运用Cox、Logistic回归模型优选替代指标,相关性强的替代指标综合成为一个替代指标集,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选择提供方法学参考。 管慧 戴国华 宋超 高武霖关键词:中医临床 疗效评价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COX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阳郁寒痰型痤疮案 被引量:1 2018年 1病案报道患者,男,25岁,学生,2016年05月20日初诊。主诉:颜面部痤疮10余年,加重1年。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痤疮,最初颜面部可见小丘疹,脓疱,平素间断应用红霉素软膏,复方片仔癀软膏,针刺放血,拔罐,服用传统中医药药(金银花,紫贝天葵子等清热解毒药)等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易复发。 吴彬 管慧 宋超基于Cox和Logistic回归模型优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替代指标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基于Cox、Logistic回归模型优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替代指标(1个)和次要替代指标(2~3个)。方法前期通过文献调查法结合临床实际建立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集;收集6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药使用情况、替代指标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运用Cox回归模型计算替代指标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替代指标改善与中医药干预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强度优选替代指标。结果共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00例,其中院内死亡42例,完成随访2357例,失访301例,失访率11.32%。替代指标与终点指标的RR值大小依次是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E/A。替代指标改善与中医药干预的OR值大小依次是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SV。结论 NYHA心功能分级是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主要替代指标,NT-proBNP、LVEF是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次要替代指标。 管慧 戴国华 高武霖 宋超 赵雪 蔡贞浩 姚久秀 张嘉禛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 COX回归模型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基于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优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替代指标 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设计收集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替代指标与终点事件的原始数据,基于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优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替代指标。 方法 采用病案及随访调查。制... 宋超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评价 COX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文献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替代指标的文献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收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试验报告的替代指标,分析替代指标在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填写中、英文文献调查表,提取文献信息;借助频数分布等方法,分别从研究概况、研究年份、使用频率、组合规律等几个方面统计替代指标的选择和使用情况。结果:纳入文献127篇,收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替代指标42种;最常使用的替代指标依次为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出现频率最高的替代指标组合为“心功能分级+LVEF”。结论: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替代指标的选取不统一、不规范。 吴彬 戴国华 高武霖 管慧 宋超关键词:疗效评价 耳穴疗法治疗高血压病即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8 2014年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本病发病率较高,且有不断上升和日趋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采用耳穴贴压和耳尖放血两种疗法治疗高血压病,并对其即时降压效果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王黎明 褚洪斗 韩莉 王灿帅 郑毅 宋超 宋宝 杨佃会关键词:高血压病 耳穴贴压 耳尖放血 中医药干预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住院期间以应用中药注射剂≥7d为暴露组。随访期间以应用中成药和中药汤剂≥28d为暴露组。收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和合并症等)、中药使用情况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元L o g i s t i c回归探讨中医药干预与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0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完成随访538例。住院期间中医药干预(OR=2.641,95%CI=1.757-3.972)、年龄(OR=1.061,95%CI=1.027-1.097)、抗心肌缺血治疗(OR=2.928,95%CI=1.300-6.595)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中医药干预(OR=2.051,95%CI=1.323-3.180)、年龄(OR=1.052,95%CI=1.016-1.089)、抗心肌缺血治疗(OR=2.621,95%CI=1.102-6.235)是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因素,中医药干预(OR=1.732,95%CI=1.123-2.669)、血脂异常(OR=2.125,95%CI=1.115-4.049)是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随访期间中医药干预(OR=1.341,95%CI=1.074-1.675)、年龄(OR=1.051,95%CI=1.022-1.081)、糖尿病(OR=2.769,95%CI=1.618-4.738)、抗栓治疗(OR=0.256,95%CI=0.117-0.560)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中医药干预(OR=1.575,95%CI=1.224-2.027)、年龄(OR=1.037,95%CI=1.007-1.068)、性别(OR=0.373,95%CI=0.193-0.721)、抗栓治疗(OR=0.346,95%CI=0.136-0.882)是再梗死和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药干预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和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 高武霖 戴国华 吴彬 管慧 宋超 毕冬雪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高脂血症 队列研究 中医药干预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案。暴露定义为住院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7天,随访期间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28天。通过病案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住院号、年龄、合并症和并发症等)、中药使用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电话结合门诊随访出院后中药使用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96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完成随访752例。住院期间中医药治疗、年龄、抗栓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和ACEI/ARB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年龄、血脂异常和抗心肌缺血治疗是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因素。随访期间中医药治疗、年龄、糖尿病、抗栓治疗和降脂治疗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性别、糖尿病和抗栓治疗是再梗死和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年龄、性别、抗栓治疗和降脂治疗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是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抗栓治疗和降脂治疗是心血管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药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再梗死和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再入院的发生。 高武霖 戴国华 吴彬 管慧 宋超 孙聪关键词:心肌梗死 高血压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