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叶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3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精神性狼疮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按照有无性发作,分为性发作组(n=37)和无性发作组(n=4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点及各临床指征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免疫抑制剂应用史、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及抗心磷脂抗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和既往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1,P=0.047;OR=0.332,P=0.024)。结论未成年发病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使用氯喹或羟氯喹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赛芳芳 杜芸兰 宋叶平 苗玲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高峰期神经内科急诊患者的特征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高峰期神经内科急诊患者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2020年疫情高峰期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与2018年和2019年同一时间段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就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2020年患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评估。结果 2020年疫情高峰期女性患者构成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急性卒中和躯体化症状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性别、年龄及症状分类间PT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0.909、0.224)。结论疫情高峰期,女性、躯体化症状患者相对减少,故疫情后续流行期间,要求为重视本学科女性和躯体化症状患者的健康。 宋叶平 王丽玲 郭莎莎 董青 李焰生 糜建华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血管性因素对认知损害和痴呆的促成作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声明 被引量:22 2012年 背景与目的本科学声明提供了血管性因素对认知损害(co,airiveimpairment)和痴呆促成作用证据的纵览。血管性因素在老年认知损害和痴呆中的作用十分普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的定义、神经病理学、基础科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神经影像学的作用、血管性和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潜在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回顾,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总体指导,以进一步加深对VCI和痴呆及其防治的理解。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写作组联合主席基于先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流行病学和预防委员会以及文稿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主要涵盖1990年至2010年5月期间的文献)、以往公布的指南、个人资料以及专家观点总结现有证据,提出当前知识的不足,并对适当的问题根据AHA标准制定推荐意见。所有写作组成员均有机会对推荐意见进行评论并认可了最终版本。经AHA的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阶层、流行病学和预防委员会以及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审阅后,最终获得AHA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批准。结果VCI概念的提出涵盖了与所有类型脑血管性脑损害(而不仅仅是卒中)相关的整个认知障碍(cognitivedisorder)谱,其范围从轻度认知损害到完全痴呆。神经血管单元和脑血流调节机制障碍可能是VCI的潜在病理生理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淀粉样血管病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微梗死、微出血、脑出血以及VCI风险的一个重要标志。老年认知损害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常常是AD与微血管性脑损害的混合状态,二者可叠加和协同增高认知损害风险。就此而言,MRI和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在VCI的确定和识别中起着 无 曹雯炜 糜建华 宋叶平 余寿芬 王飞 李焰生 宋叶平(译)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数据,根据患者溶栓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减少是否〉3分,分为溶栓有效组和溶栓无效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比较两组各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后早期疗效与3个月预后相关(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溶栓前收缩压与溶栓后早期疗效显著相关(OR1.031,95%CI1.008—1.056.P=0.009)。结论溶栓后早期疗效好者3个月的预后好。溶栓前收缩压低者的溶栓后早期疗效好。 宋叶平 李焰生关键词: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行卒中指南的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远期预后,以期为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记录136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澈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本次卒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时,早期有效66例(48.5%);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64例(47.1%)达功能独立。静脉溶栓治疗后2 h、24 h和7 d的早期疗效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显著相关(P值均<0.05)。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是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可能改善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依据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可能判断溶栓治疗的远期预后。 耿介立 宋叶平 金海峰 陈莺 林岩 孙亚蒙 潘元美 俞羚 施国文 徐群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健康职业者指南 被引量:129 2013年 背景和目的作者对当前的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的证据和处理建议进行总结。目标读者是负责为起病48 h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各种专业人员,包括院前救护人员、内科医师、相关医疗保健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本指南将取代2007年的指南和2009年更新版。方法由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组选择工作小组成员,他们代表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结合各自专长选择相关主题内容,着重回顾上次指南发表后的文献,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标准来分类证据并予以推荐。结果本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相关的残疾和死亡率。指南支持卒中照料体系的全局概念以及卒中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识别到紧急医疗服务的激活、转运和分诊,从急诊的最初几个小时到卒中单元。指南讨论了早期卒中的评价和一般医疗护理,以及缺血性卒中特定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和脑复苏的生理性最优化。结论由于许多的推荐还是依据于有限的证据,故特别需要更多的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的研究。 耿介立 俞羚 孙亚蒙 宋叶平 曹雯炜 杨晓岚 杨立刚 林岩 潘元美 糜建华 苏爱萍 董荃 邹静 陈莺 高枚春 李焰生关键词:急诊医疗 卒中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面向21世纪的卒中新定义: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卒中学会声明 被引量:206 2013年 尽管脑血管病有着全球性影响且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很多进步,但是"卒中"这一术语在临床实践、临床研究或公共卫生评估中的定义却不一致。传统的定义依据于临床,却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卒中分会组织了写作小组,为21世纪卒中新定义撰写专家共识性声明。中枢神经系统(CNS)梗死,指由缺血所导致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的细胞死亡,是基于持续性损害的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和(或)临床证据。CNS梗死表现为一个临床谱:缺血性卒中特指伴有明显症状的CNS梗死,而静息性梗死根据定义指未引起已知的症状的梗死。卒中也还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新定义的卒中结合了临床和组织学标准,可被用于实践、研究和公共卫生评估。 俞羚 董荃 宋叶平 江静雯 李卉 刘亮贤 苏爱萍 李焰生 Sacco RL Kasner SE Broderick JP Caplan LR Connors JJ Culebras A Elkind MS George MG Hamdan AD Higashida RT Hoh BL Janis LS Kase CS Kleindorfer DO Lee JM Moseley ME Peterson ED Turan TN Valderrama AL Vinters HV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脑出血 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缺血发作 急性卒中影像学研究路图-2 2013年 卒中影像学研究(Stroke Imaging Research,STIR)组、美国神经放射学协会和美国神经放射学基金会在超过12个月的时间里发起了一系列的工作组会议,于2013年3月9至10日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Stroke Treatment Academy Industry Roundtable,STAIR)上举行了最终会议.这一过程汇集了血管神经病学家、神经放射学家、神经影像研究科学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卒中研究院成员、产业代表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员,讨论了卒中影像学研究的优先方向,尤其是在近期的一些有关验证半暗带选择患者的急性卒中临床研究结果为阴性的形势下.目的是为未来5年提出研究路线图. 林岩 糜建华 潘元美 宋叶平 俞羚 李焰生关键词:急性卒中 血管再通 缺血半暗带 血运重建 梗死体积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 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延长寿命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期望值相应增加.然而,与之相矛盾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新发脑血管病的87%[1].脑梗死的高致死率及致残率,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自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患与卒中研究院的首个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ninds试验[2]发表以来,溶栓治疗已被公认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3].影响溶栓疗效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起病至治疗的时间间隔(时间窗),但在我国,目前能在3h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比例仅为21.3%[4].溶栓治疗时间窗历来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扩大治疗时间窗是临床上迫切希望的.本文拟在三个方面对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时间窗研究予以综述. 宋叶平 李焰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早期溶栓 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 神经疾患 溶栓疗效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各国指南都确立了完善的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流程和禁忌症,旨在选择更合适的溶栓患者,增加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尽管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指南要求挑选合适的急性缺血性卒... 耿介立 宋叶平 徐群 施国文 孙亚蒙 陈莺 林岩 潘元美 俞羚 李焰生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