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乐哲

作品数:62 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哲学宗教
  • 15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儒家
  • 16篇哲学
  • 15篇伦理
  • 11篇主义
  • 10篇儒学
  • 10篇文化
  • 9篇伦理学
  • 7篇角色
  • 6篇宇宙
  • 6篇宇宙论
  • 6篇中国哲学
  • 6篇角色伦理
  • 6篇个人主义
  • 5篇实用主义
  • 4篇儒家思想
  • 4篇世界文化
  • 4篇宗教
  • 4篇宗教性
  • 4篇访谈
  • 3篇易经

机构

  • 25篇美国夏威夷大...
  • 21篇北京大学
  • 19篇夏威夷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德克萨斯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9篇安乐哲
  • 3篇田辰山
  • 2篇彭国翔
  • 2篇梁涛
  • 2篇温海明
  • 2篇刘荣
  • 2篇郝大维
  • 1篇蒋丽梅
  • 1篇陈霞
  • 1篇明晓旭
  • 1篇常青
  • 1篇罗传芳
  • 1篇黄田园
  • 1篇张锦
  • 1篇李慧子
  • 1篇黄亮
  • 1篇王海英
  • 1篇韩星
  • 1篇周炽成
  • 1篇华军

传媒

  • 4篇求是学刊
  • 3篇中国文化研究
  • 3篇孔学堂
  • 2篇哲学动态
  • 2篇江汉论坛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东方论坛(青...
  • 2篇中国学术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齐鲁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携重而行:儒家文化的代际传承被引量:2
2019年
作为拙著《儒家角色伦理学之二:21世纪视角》的总结部分,本文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对儒家文化的代际传承问题予以概述。儒家文化本身就是"道"的一种体现方式。我们把中文的"道"诠释和翻译为"travelling together through a shared cultural landscape(穿过共通的文化景观之旅)",这个术语有两个地方需要强调,一是"共通的文化景观",即文化是在人与人之间共享的,这种共享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完成;而这种大规模的共享一旦跨越了时间长河,就形成了时间之旅,所以就有了第二个派生的含义:"旅程",这与"道"通常被翻译为"路the way"是相符合的。在儒家传统上,"孝"和"家庭"作为一组概念,为"共享"提供了空间上的场所和时间上的纽带,这是我要着重分析的内容。而作为"儒"的文人群体则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庄严与重量。"人能弘道",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儒学不仅长了"腿",而且是真实的、强有力的谱系,它是具象的、不死的,在每一代人中不断传承下去。
安乐哲吕徫明晓旭明晓旭
关键词:文化传承
中国宇宙论及“其自身的因果与逻辑”被引量:2
2022年
西方很多研究中国哲学的专家倾向于认为中国哲学思维是“关联思维”,有讲究秩序、富有有机性等特点。本文继承相关前辈对中国哲学的解释,提出焦点-场域式解读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说明关系具有富有活力的、内在的、构成性特质。我认为,关系并非指涉某种外在于、且时间上先于发生着的事物可被感知的组合结构的主体,而是指诸关系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富有创造性的、相互依赖的因果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宇宙论有其自身的因果与逻辑。本文提出中国哲学中的“势”概念作为对“物”之逻辑及“外在因果”的审美化替代方案,并希望借助《易经》来开发一份宇宙论词汇表。基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自然观,我们可以将“自然”宇宙中的因果理解成具体焦点及其无垠场域的背景或前景,其中任何事物都可能是其他事物的原因,而所有事物又是任何事物的原因。可见,“自然”因果意味着“自己”“自”在,“自然而然”,独一无二,如其所是。与此同时,这种因果和逻辑也囊括了任何特定事物或事件的所有延伸关系,因为此关系总和共同作用,赋予那种令该事物持之以恒如此独特的自然倾向以生命。总之,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宇宙观当中,一切事物可以产生任何事物,故而任何特定事物既是其他一切事物的原因,也是其他一切事物的后果。这种因果论及其逻辑,与西方哲学的因果论和逻辑存在明显区别。
安乐哲欧阳霄(翻译)
关键词:宇宙论因果逻辑
以人为中心:论儒学的宗教感(英文)被引量:3
2018年
著名汉学家葛兰言曾断言"中国智慧勿须上帝的观念"。尽管表述各异,但可知许多著名汉学家对此颇为赞同。以之来衡断中国的宇宙论,一个重要的后果便是,它会消除古典中国哲学核心词汇本来具有的某些模糊性蕴含,而使之变得齐整划一。中国勿须超越性上帝的观念,此说虽流传深远,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所赖以成立的坚实基础是"实在/表象"之类的二元对立思维,因此不能适用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儒家的宗教性不把独立、自省、实体性的"神圣作用者"作为表象之后的真实存在,也不把它视为宇宙意义的根源。儒家把世界视为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自身便具有自我转型的能量。人类的宗教情感就是宗教意义的发动者,它广泛地、内在地展现于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出富有生机的精神力量。人类既是鼓舞人生世界之神圣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是神圣价值的奉献者本身。
安乐哲
关键词:宇宙论本体论
超越世界汉学的哲学黯淡——对莫卡德的一个回应被引量:3
2006年
莫卡德是他所谓的“阅读”行为的倡导者,追求一种对特定文本中特定段落的直接、可持续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哲学文本”和几种“哲学翻译”实践中,为了证明这种实践的正当性,我们不但不会排除对这些经典复杂的从文学、历史、语文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考古学角度进行的阐释,我们甚至还要充分利用以上的诸种方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领会这些文本最为广博的涵义,以此消弭因我们自身学科或哲学观点带来的限制性的影响。我们借此希望能够推翻哲学界中未予宣布的一种假说———一种危险的倾向于种族主义的假说———这种假说将地理学中的规则,而非哲学规则当作它排斥他者的标准,以此来“忽略”非盎格鲁-欧洲的哲学叙事。与莫卡德不同,我们将永远也不会默许将中国的哲学归结为“思想”而非真正哲学的论断。我们认为最优秀的哲学阅读方式———分析性的、美国式的以及欧洲大陆式的———不但不会使我们贬低这些文本,反而只会丰富我们对它们的阐释。
安乐哲蒋丽梅
关键词:中国哲学类推
对批评的回应被引量:3
2005年
在这篇短文中 ,作者试图回应倪培民和理查德·斯蒂克勒教授对安乐哲、郝大维新近的《中庸》译释所提出的建设性批评。作者感激倪培民和斯蒂克勒教授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仔细研读他们的著作。他们与倪教授的主要分歧在于如何运用恰当的英文术语译释中国过程性世界观。相形之下 ,安乐哲、郝大维与理查德·斯蒂克勒教授有着“实质性”的分歧。
安乐哲温海明
关键词:中庸
儒学与世界文化秩序变革
2018年
当今世界文化长期由西方强势的自由主义所主导。这种文化秩序如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一样,是否到了破旧立新的关键时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在新世界文化秩序的形成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10多年,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国学院竞相建立;在世界各大洲特别是一些全球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里,旨在从事汉语教育、推广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日益增多,已达400多所。显然,中国政府和学界正在国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安乐哲
关键词:世界文化文化秩序中国传统思想儒学高等教育机构中华文化
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关于“成人”的对话被引量:1
2020年
一、作为彻底经验主义的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自由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和亚洲城市精英群体中都占据上风。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个人主义认为“成为人就是成为自由的人”,这一假设已经盘据于人们全部的意识,以至不容有任何其他选项。目前,我们在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论述已经受制于关于人类的下述理解,即以作为基础的个人主义为出发点,诉诸一套人们所熟悉的,由诸如行动者、行为、普遍美德、人权、资格、性格特征、自主权、动机、理由、选择、自由、原则以及后果等诸如此类的语词所构成的语汇。
安乐哲
关键词:精英群体彻底经验主义杜威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行动者自主权
儒家的角色伦理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被引量:15
2013年
近几年来,在西方世界中处于优势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正在发生着结构重组,这对于受自由主义支配的现有的世界文化秩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出于对以自治的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反思,有异于西方主流思潮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及具有集体主义特征的儒家角色伦理学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杜威强调交往,否定人能够离开与他人的联系而获得完整性;而儒家的角色伦理学更是直接站在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面。以家庭为中心的儒家价值会否促成新的世界文化秩序?这值得我们思考。
安乐哲李慧子
关键词:个人主义交往实用主义儒家
儒者·儒行·儒学——安乐哲教授访谈
2016年
问(李文娟,以下省略):安先生,您好!在一篇题为《我的哲学之路》的文章中,您提到少年时期受到父兄的影响,从那时起就接触到中国哲学和文化,能谈谈年少时的经历吗?答(安乐哲教授,以下省略):我的父亲是一个写小说的作家,我的母亲是一个英国人,我的父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加拿大空军,当时在欧洲打仗,所以他娶了一个英国的夫人。我的哥哥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教授,刚刚退休了。他的名字很有意思,我是安乐哲,他的中文名字是安乐文,文学的“文”。所以,在我们的家里,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我很喜欢写诗。我们的家在加拿大温哥华,当时我得到了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可是我没有接受,我要到美国加州的Redlands(雷德兰斯大学)。因为Redlands会邀请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来学校举行workshop(研习会)。能够在那里学习我喜欢的专业,我感到非常愉快。问: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孤身一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去求学,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吧?答:当时我的家里比较贫穷。我的父亲有六个孩子,我们高中以后就必须要自力更生,他的钱还要养活其他的孩子。在西方就是这个样子,你们在中国体会不到。在中国,孩子上大学是家庭的事,而在西方就是个人的事。从一方面来讲,这样很好,因为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能干的年轻人;可是,在另一方面来讲,最大的遗憾是:你的成就不是他的成就。在中国家庭,如果一个孩子得奖或者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是一个家庭的荣誉,可是我的父亲他没有这个感觉。
安乐哲李文娟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庭儒学儒者中国哲学
比较文化阐释学方法论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从杜威关于直接经验的预设出发,阐述我的比较文化阐释学方法论。在比较文化阐释学领域,随着对一个尚未理解的传统中所包含的不同寻常的文化预设探究的深入,我们对自身哲学预设理解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这种通过其自身术语来理解某一传统之类比的方法,要求我们对于客观性必须抛弃自己所熟悉的实有论之理解,而以一种共同的阐释性目标代之。为了这个我们可以信任的共同目标,我们放弃了存在绝对真理的客观性预设。
安乐哲赵延风(译)温海明
关键词:阐释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