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歌
- 作品数:112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工程菌及其在制备(R)-3-羟基-5-己烯酸酯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工程菌及其在制备(<I>R</I>)‑3‑羟基‑5‑己烯酸酯(I)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工程菌包括宿主细胞和共转入该宿主细胞的两个目的基因,分别为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
- 陈芬儿黄则度孟歌梁小明王建
- 文献传递
- 一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
- 本发明属于制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氯芬酸钠的合成方法。其包括:苯胺和氯乙酸经催化酰胺化制得2‑氯‑<I>N</I>‑苯基乙酰胺;产物与2,6‑二氯苯酚缩合反应制得2‑(2,6‑二氯苯氧基)‑<I>N</I>‑苯基乙...
- 陈芬儿王路路程荡孟歌宁樱唐黄则度
-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续)被引量:2
- 2010年
- 16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i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r—NH—Ph—Uf36I,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以32为基本结构,
- 孟歌
- 关键词: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类化合物量子计算三嗪类稳定性
- (1S,5R)-内酯的合成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1<I>S</I>,5<I>R</I>)‑内酯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将取代双环[3.2.0]‑庚‑2‑烯‑6‑酮(II)为底物,在手性膦酸的催化下与双氧水进行对映选择性Baeyer‑V...
- 陈芬儿彭海辉胡莎孟歌吴妍程荡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文献报道的一系列芳环取代噻唑类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方法应用Surflex-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合模式研究,并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结果对接结果表明,该类结构可以很好地占据PTP1B的3个关键结合位点,大大提高了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所建立的CoMF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644,CoMSIA模型交叉验证系数q^2为0.719。结论获得的CoMFA和CoMSIA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可应用于指导该类化合物的设计。
- 葛维娟孟歌许乐韩宁娟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分子对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 化合物丁烯二酸柠檬酸三丁酯双酯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塑料增塑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塑料增塑剂,其化学名称为丁烯二酸柠檬酸三丁酯双酯。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将柠檬酸三丁酯和反式丁烯二酰氯采用汇聚式的方法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制备终产物丁烯二酸柠檬酸...
- 孟歌杨涛师建华郑美林王梅赵桂兰
- (2S,3S)-2-氯-3-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2S,3S)‑2‑氯‑3‑羟基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来源于发酵乳酸杆菌的羰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2‑氯‑β‑酮酯类化合物生成化合物(2S,3S)‑2‑氯‑3‑羟基酯类化合物;包括...
- 陈芬儿黄则度岳晓平胡辰程荡孟歌
- 文献传递
-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2年
-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将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应用于药物化学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自主学习的技能的相关教学模式,创设了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环境,并对相应具体操作模式进行探讨。初步提出了一些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师生的教学兴趣,考察PBL教学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 孟歌傅强陈有亮郭增军王晓美潘青康军
-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Ⅱ6-(1-萘甲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NNBP)作用情况进行了对接(Dock)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用模型预测了2个6-(1-萘甲基)取代HEPT类化合物的-logEC50值,结果得以验证。空间立体效应占85.7%,静电立场效应占14.3%。结论对接结果显示:在NNBP中,化合物以蝴蝶双翅形的构象伸展开来,并以芳环与结合腔表面的芳香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疏水性相互作用。6-位引入(1-萘甲基)可显著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空间效应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此模型可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孟歌陈芬儿
- 关键词:构效关系比较分子力场分析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 一种3-(吗啉取代芳亚胺基)吲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吗啉取代芳亚胺基)吲哚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结构简单,合成方法简便,在活性测试中,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Kv1.5生物活性和选择性,其中化合物T16在100μM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抑制率(IR=70.8...
- 曹慧玲孟歌秦魏童静吴捷董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