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云鹏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单胞菌
  • 2篇药性分析
  • 2篇知晓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热射病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假单胞菌
  • 2篇ICU
  • 1篇心肌
  • 1篇心肌功能
  • 1篇心肌功能障碍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末端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院感染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40...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娄云鹏
  • 7篇李海玲
  • 3篇林慧艳
  • 3篇王洪萍
  • 3篇任红贤
  • 2篇秦秀菊
  • 1篇林兆奋
  • 1篇缪文丽
  • 1篇梁冰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2012军队...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科术前麻醉中肺栓塞的诊断与预防
目的 探讨骨科术前麻醉患者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2例术前麻醉中肺栓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发生时间、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致死性肺栓塞早期...
林慧艳娄云鹏李海玲
某区驻军医务人员热射病知识的认知调查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调查青岛驻军医务人员对热射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针对性开展热射病的防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月对200名某区驻军医务人员进行热射病知识问卷调查,收回合格问卷190份。结果 1热射病核心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热射病分型40%、预后35.3%、救治要点29.5%、好发气候23.2%、好发人群13.2%、诊断要点5.62%。热射病知识知晓率在高、中、初级职称人群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职称越高、知晓率越高。2"非常了解"的被调查者主要是通过参与救治,而"不太了解"多源于公众媒体和学习班。3热射病知晓情况:非常了解14.7%,部分了解65.3%,不太了解20%。结论该区驻军医务人员热射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通过会议、学习班、宣传手册及利用公众媒体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认识。
李海玲王洪萍林慧艳娄云鹏陈玮秦秀菊
关键词:医务人员热射病知晓
黄海地区官兵中暑及热射病知识认知与应急处置调查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调查黄海地区官兵中暑/热射病知识及现场处置方法知晓情况,为开展针对性普及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7月对黄海地区官兵1 600人进行中暑/热射病知识问卷调查,收回合格问卷1 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8.4%。结果 1"中暑"及"热射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4.5%、30%,"热射病"的知晓率明显低于"中暑"(P=0.000);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眼花、恶心知晓率最高为85.1%,其次是面色苍白、晕厥及口渴、乏力、多汗,分别为62.7%、54.6%,肌肉抽搐伴疼痛仅占16.5%;预防措施中口服淡盐水补液、热习服的知晓率分别为79.1%、30.7%;发病风险中太阳直射下活动、高气温的知晓率分别是84.7%、81.8%,而高湿度的知晓率仅为26%。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以日常学习占第一位67.3%。2不同军种对"中暑"、"热射病"的知晓率比较,陆军均明显高于海军(P<0.05)。3知道与不知道"中暑"两组现场处置方式认知的组间比较发现,正确认知如将患者转移至阴凉环境、口服淡盐水补液、降温过程中不使用隔热材料、野外环境下进行溪水内降温,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后两项认知知晓率较低;增加体表散热面积(松解装备及过紧的衣物)不知道组明显低于知道组(P=0.000)。错误认知:无需监测体温变化、口服糖水补液知道组明显低于不知道组(P<0.01)。结论黄海地区官兵中暑/热射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有待提高,需建立基层定期培训及热射病病例汇总管理机制,真正降低劳力性热射病发病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李海玲王洪萍林慧艳娄云鹏陈玮秦秀菊
关键词:基层官兵知晓
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临界值预测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年龄分层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顺序收入解放军第四○一医院ICU 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5岁组(105例)和≥65岁组(190例).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的血清NT-proBNP、红细胞比容(HC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存活概率(PS).以ICU病死率为预测终点.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对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 ①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及术后患者比例,HCT、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5岁组男性比例、APACHEⅡ评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NT-proBNP明显高于<65岁组[男性比例:51.6%比33.0%,x2=9.093,P=0.003; APACHEⅡ评分(分):22.94±8.10比19.44±8.51,Z=-3.259,P=0.00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29.47%比17.14%,x2=5.472,P=0.024;NT-proBNP(ng/L):5 859.00(2 050.75,23 802.75)比2 882.00(275.15,6 236.00),Z=-5.514,P=0.000];而PS、多发伤和其他疾病患者比例及eGFR明显低于<65岁组[PS:59.0(31.5,79.0)%比70.0(40.0,84.0)%,Z=-3.431,P=0.001;多发伤患者比例:0.53%比17.14%,x2=30.987,P=0.000;其他疾病比例:5.79%比13.33%,x2=4.962,P=0.030;eGFR(mL·min-1·1.73 m-2):81.07(45.77,131.80)比95.54(33.64,165.55),Z=-2.214,P=0.027].②<65岁组NT-proBNP预测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95%CI)]明显大于≥65岁组及全体患者[0.825(0.738~0.892)比0.664(0.592~0.731)、0.725(0.670~0.775),Z1=-2.835,P1=0.005; Z2=-1.995,P2=0.046].③<65岁组NT-proBNP临界值(2 882 ng/L)的敏感度(76.10%比64.10%)、特异度(82.35%比67
李海玲王洪萍娄云鹏缪文丽莎宁
关键词:危重症
2003-2009年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ICU分离的170株ABA,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哌拉西林等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共检出ABA 170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总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E;耐药率持续<50.0%的抗菌药有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3年的0、6.7%上升至2009年的75.0%、73.7%。结论 ABA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动态监测ICU中ABA的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策略性应用抗菌药物,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应对措施。
李海玲任红贤梁冰娄云鹏
关键词: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ICU分离的24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监测,并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临床分离的24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8.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8.0%,其次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7.6%、22.9%、24.5%、32.5%、36.4%、36.7%;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4.0%和41.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应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任红贤李海玲娄云鹏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被引量:22
2018年
脓毒症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常见疾病,由此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度脓毒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心血管系统是脓毒症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脓毒症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会对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线粒体功能以及自律性调节产生影响,同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本文通过对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障碍(SIMD)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SIMD的发病过程,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娄云鹏娄云鹏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发病机制
ICU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ICU分离的243株PAE,用纸片扩散法监测哌拉西林等14...
任红贤李海玲娄云鹏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