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希
- 作品数:3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资助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高等学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原则——基于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认识及判断
- 2013年
- 研究高等学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问题,要在考虑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兼顾高等学校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状况,特别是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语言是一门工具,它需要为内容服务,需要与专业相关联。大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权。语言学习重在能力训练,语言能力比语言知识更为重要。公共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但也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要有听说读写译的要求。语言学习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 唐希
-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教改思路
- 幽默中的谎言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Grice的合作原则、传统幽默分析理论、谎言的定义及分类、幽默中的谎言、谎言的可接受度等几方面分析幽默和谎言的异同,幽默语言通过语言表层结构上的不确定性,如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内部层面上的歧义、概括及含糊,造成了与交际对方的心理预期不一致的表达与理解,在智力推理上形成了从不关联到关联的转折乐趣,是一种语言游戏,并为双方所赏识。谎言的形成也和交际者的认知与心理预期不一致有关,但造成的后果涉及到了社会责任的规避和经济利益的损失,属于双方价值观趋同或排斥的问题,并为大众所反感。幽默和谎言互相渗透甚至转化。
- 张冬梅唐希
- 关键词:幽默谎言预设
- 罗伯-格里耶的后现代之思——《关于几个过时的概念》的真实观阐释
- 2014年
- 研究阿兰·罗伯-格里耶(1)的"写物主义"真实观,把握作家在真实性相标榜的前提下,坚持后现代写作不确定性创作原则的立场与态度,必须从作家的小说文本和文论入手,分析其在人物、故事、介入、形式和内容等关键词上的理论表述,并对应到小说形式上的探索与革新。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作家在文本实验的过程中所开创的写物主义的创作模式,特别是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将全能的人向暂定角色转变,形成人物的模糊性;人物描写向事物描写转变,造成事物的浅表性;单一意义向多重意义转变,导致解读的歧义性;单线叙述向多头叙述转变,构成情节的复杂性等后现代特性。从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上厘清作家与传统现实主义精神在思想认识上的界限与鸿沟,把握作者后现代写物主义真实观的准确内涵。
- 唐希
- 关键词:不确定性
- 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舆论监督的衍生传播及其特点被引量:5
- 2011年
- 近年来,基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蓬勃发展,衍生出种种新的传播现象。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探讨了这些衍生传播现象。如传播中网民的参与从网络评议到人肉搜索:从网络舆论到行为舆论: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凸显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共振与网民与决策层双向传播等传播现象。这些传播现象具备交互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与制度化的缺失等特点。
- 伍盈唐希苏畅
- 关键词:传播学网络舆论监督
- 浅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创新思路——基于论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在探究根源的基础上,就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需要突破的几个方面的重点,特别是对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的创新思路。
- 唐希
- 关键词:英语专业论文写作
- 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课题研究探析——从美国高校课题研究看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结合美国高等教育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探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本科生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教育教学模式,提出在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阶段加大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教学改革的理论主张。同时结合美国高校的课题研究案例,强调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课题研究改革的教育教学重点。
- 唐希
- 现代性与现实主义的巧妙融合——马尔克斯文学观对中国后现代创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马尔克斯强调具有"现代"色彩的《百年孤独》是一部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揣度,它以生活中的现实为依据,就跟梦境一样,从而奠定了作家本人文学认知的主基调:从生活中的现实出发进入到想象的奇异现实。马尔克斯的文学观和创作思想,其中对涉及到中国作家对人的观念的调整,思维中心的转移和艺术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等方面,其产生的影响力表现为激活或唤醒。分析这种影响力对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异质化作用,在于弄清它是怎样激发出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写实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重视作家个人独有的精神文化品质和对中国文学地域性血缘文化进行新的追寻的。检讨这种在马尔克斯创作思想的启迪和反思中的文学探索,是怎样在背负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历史重任的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中,将那种所谓的"思考后"写作与"思考前"写作融合在一起的。
- 唐希
- 关键词:马尔克斯文学观后现代小说
- “魔幻”背后的文化向度——马尔克斯文学观述评
- 2014年
- 研究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审美趋向,首先应当了解作者在其代表性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与西方批评家截然不同的审美观点以及这些文学观点是如何影响作者的创作实践的。把握和梳理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表象背后的审美角度和认识趋向,有助于了解马尔克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种种思考,特别是理解其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被西方批评家视为"魔幻"的小说要素,认识马尔克斯的创作是如何源于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即拉美批评家所认为的是生活的反映,而绝非现实的翻版,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小说中神奇的故事情节并非"幻想"出来的东西,它来自拉美奇妙的神话故事传统和自然景观。看似离奇的鬼神故事,并不影响其作品当中的传统叙事。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是西方文化视野下的误解所造成的。
- 唐希
-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化向度文学观
- 疑难棋局形成的文化陷阱——从《微暗的火》看后现代小说的开放性
- 2014年
-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 唐希
- 关键词:《微暗的火》后现代文本
- “人肉搜索”内部动力机制探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本文在传播学语境中,对人肉搜索及其引发的信息涌动现象进行探析,试图从传播学、社会学乃至心理学等多角度去审视其特质及规律,进而研究其内部动力机制,从而藉此加深对人肉搜索影响力的认识。文章分析了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内部动力机制,即网民基于道德认知的群体归属感诉求、公共服务与自我实现诉求、情绪宣泄诉求和求知诉求,并从正负方面总结了人肉搜索的传播效果。
- 唐希
- 关键词:人肉搜索内部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