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容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IGF-1、IGFBP-3及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CH患儿的临床资料为研究组;同期选取8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儿童身高、体重、智商等,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IGF-1、IGFBP-3及Hcy水平,分析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儿童年龄、出生体重、爬行月龄、独走月龄、萌牙月龄、身高、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顺背与倒背项目中,研究组儿童背出数字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IGFBP-3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IGFBP-3及Hcy水平与儿童智商、身高及体重具有一定相关性;CH患儿经早期诊治,其生长发育可恢复正常水平。
- 唐容华李琴陈晓蓉唐忠俊
-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非脊灰肠病毒瘫痪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 2006年
- 唐容华刘超秦明晖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研究肠病毒电生理改变神经传导功能
- 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相关因素探讨:附207例分析
- 目的:分析207例小儿惊厥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唐容华
- 关键词:小儿惊厥持续状态预后因素病因分布年龄相关性
- 文献传递
- 卡马西平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4例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在使用常规一线、二线止惊药物失败后,开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4例患儿中,6例患儿在给药24 h后惊厥次数明显减少,48 h惊厥控制;6例患儿在给药48 h后惊厥次数明显减少,72 h惊厥控制;另2例患儿在给药72 h后惊厥次数明显减少,其中1例灭鼠药中毒后终因病情太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无一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卡马西平对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有明显疗效,尤其对难治性部分性惊厥持续状态效果好,其使用疗程有待进一步探索。
- 唐容华周江堡
- 关键词:卡马西平临床疗效
- 儿童营养对行为的近期与远期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儿童营养对行为的近期与远期影响,探讨营养不良与行为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前瞻性观察。营养不良组168例、营养正常组152例。观察两组行为障碍发生及发展情况,每半年随访一次。全部病例均随访至8~10岁。结果:营养不良组近期出现行为障碍64例(38%),远期81例(48%)。对照组近期出现行为障碍22例(14%),远期25例(16%),两组差异显著。营养不良组随着营养改善、年龄增长,其行为障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结论:儿童营养不良与行为障碍关系密切,营养缺乏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避免营养缺乏尤其是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是减少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的关键。
- 唐容华周江堡
-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
- 脊髓灰质炎综合征32例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分析非脊灰病毒(Non—poliovirus,NPV)所致急弛缓性瘫痪(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即脊髓灰质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改变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脊髓灰质炎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血清肠道病毒抗体测定、血清肌酶测定、脑脊夜检查、神经电生理等检查并作前后对照。结果:(1)各年龄均可发病,以1-3岁最多;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居多;病前大都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史;以一侧下肢弛缓性瘫痪为主,肌力大都在3-4级,少数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2)32例病人中,10例血清柯萨奇病毒CBV—IgM阳性,12例ECHOV—IgM阳性,脑脊液检查除2例CBV—IgM阳性、蛋白轻度增高外,其余全部正常;肌酶检查32例中仅有2例病程极期CK轻度增高,恢复期降为正常。(3)神经电生理改变包括有:29例运动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降低、以远端波幅降低明显,或远端缺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正常;F波出现率降低;全部病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正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正常;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仅3例轻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大都在2周内恢复,预后好。结论:NPV感染引起小儿AFP可能系病毒感染后诱发人体免疫反应,导致运动神经尤其是远端轴索的轻度变性。
- 唐容华周江堡
- 关键词:临床与神经电生理
- 咪哒唑仑与地西泮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对照研究
- 目的比较咪哒唑仑(midazolam MDL)与地西泮(diazepam DZP)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探讨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MDL组(60例)和DZP组(60例),分...
- 唐容华周江堡
- 文献传递
- 咪哒唑仑与地西泮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比较咪哒唑仑(MDL)与地西泮(DZP)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探讨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MDL组(60例)和DZP组(60例),分别予MDL(0.3~0.5mg/kg)和DZP(0.5~1mg/kg)治疗,对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前组给予MDL维持(每小时1~8mg/kg),后组给予DZP维持(每小时0.5~1mg/kg)或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全部患儿于10min内惊厥得到基本控制,MDL组与DZP组平均控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L组与DZP组分别有5例及13例患儿10min后出现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维持治疗后平均控制时间分别为40±32min和69±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无一例出现与MDL及DZP相关的副反应。结论 MDL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对于惊厥反复或呈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疗效优于DZP。
- 唐容华周江堡
- 关键词:急性惊厥咪哒唑仑地西泮儿童
- 非脊灰肠病毒瘫痪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 目的:探讨非脊灰肠病毒瘫痪的临床特点、远期预后、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拟诊38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粪便肠道病毒培养,血清肠道病毒抗体测定,病程极期和恢复期血清肌酶测定、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电传导后反应测定及肌电图等检...
- 唐容华刘超秦明辉
- 文献传递
- 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感染性瘫痪28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感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远期预后、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确诊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感染性瘫痪患儿28例进行临床观察,行粪便肠道病毒培养、血清肠道病毒抗体测定,病程极期和恢复期血清肌酶测定、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电传导后反应测定及肌电图等检查,并作前后对照和随访。结果1.各年龄均可发病,以一侧下肢瘫痪为主。2.病毒分离均阴性。3.血清柯萨奇病毒IgM阳性28例。4.肌酶检查25例均正常(余3例未作检查)。5.神经电生理改变包括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失神经电位、F波出现率降低伴传导速度减慢、H-反射潜伏期延长等。结论非脊髓灰质炎肠病毒感染性瘫痪主要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损害和轴索变性。本病预后良好,但有少数复发。
- 唐容华刘超
- 关键词:肠道病毒神经电生理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