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锦

作品数:64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儿童
  • 7篇胰腺
  • 7篇综合征
  • 7篇基因
  • 7篇病例
  • 6篇随访
  • 6篇细胞
  • 6篇慢性
  • 6篇溃疡
  • 6篇肠炎
  • 5篇胰腺炎
  • 5篇疑难病例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食管
  • 5篇螺杆菌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性
  • 5篇肠病

机构

  • 61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4篇周锦
  • 48篇于飞鸿
  • 44篇王国丽
  • 42篇徐樨巍
  • 38篇张晶
  • 20篇郭姝
  • 17篇官德秀
  • 13篇沈惠青
  • 12篇丁召路
  • 10篇秦秀敏
  • 8篇赵春娜
  • 7篇李东丹
  • 5篇郭景
  • 4篇赵顺英
  • 4篇王大勇
  • 4篇聂晓璐
  • 3篇伏利兵
  • 3篇张建中
  • 3篇周丽雅
  • 3篇王天有

传媒

  • 11篇中华实用儿科...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中国小儿急救...
  • 6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北京医学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十届全国儿...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肠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99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EIM分为伴EIM组与不伴EIM组,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UC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药物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患者EIM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9例UC患者,男57例,女42例,发病年龄10.3(6.4,12.6)岁,病程4.2(1.6,10.1)个月。该研究患者以广泛结肠(E3)和全结肠(E4)型(69/99,69.7%)、中重度活动(63/99,63.6%)、结肠黏膜中重度炎症(89/99,89.9%)为主。不伴EIM组77例(77.8%),伴EIM组22例(22.2%),其中5例患者出现2种EIM,EIM以口腔溃疡(9例)、关节病变(7例)、皮肤病变(6例)为主。与不伴EIM组比较,伴EIM组UC患者病变部位E4型(77.3%比44.2%,χ2=7.513,P=0.006)、疾病活动程度中重度活动(81.8%比58.4%,χ2=4.041,P=0.044)、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7.5(35.0,57.5)分比35.0(25.0,50.0)分,Z=-2.260,P=0.024]、诊断时C反应蛋白≥8 mg/L的比例(54.5%比19.5%,χ2=10.607,P=0.001)、红细胞沉降率[30.0(13.8,47.8)mm/h比10.0(4.0,19.5)mm/h,Z=-3.918,P<0.001]、诊断后一年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77.3%比49.4%,χ2=5.403,P=0.020)、生物制剂治疗比例(45.5%比23.4%,χ2=4.112,P=0.043)均明显升高;E3型明显低于不伴EIM组(0比23.4%,χ2=4.81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时红细胞沉降率是EIM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1.025~1.103,P=0.001)。结论伴EIM的UC患者病变范围更广泛,疾病活动程度更重,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激素和生物制剂治疗更常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是UC患者出现EIM的危险因素。
官德秀郭姝梅天璐于飞鸿周锦王国丽吴捷
关键词:儿童肠外表现
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儿童HE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镜和影像、病理、治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对儿童HESI临床特点以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13例HES中男7例(54%),女6例(46%);年龄3—14岁;病程1—72个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5~29.2)×10^9/L。受累器官:胃肠12例(92%),肾脏膀胱11例(84%),肺部7例(53%),可疑心脏受累3例(23%),皮肤1例(8%),肝脏1例(8%);2个部位受累共6例,3个部位受累5例,4个部位受累2例。治疗上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随访10例均无临床不适症状(2例已停激素),但嗜酸性粒细胞仍有不同程度升高,3例失访。结论儿童HES多见于学龄以及青春期儿童,以胃肠道、泌尿系统、肺部受累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需要小剂量长期维持。
周锦王国丽伏利兵姜锦徐樨巍
关键词: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儿童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随访研究
张田徐樨巍丁召路张晶周锦于飞鸿王国丽
11例儿童胰腺囊性纤维化临床分析
赵春娜王国丽张晶苏颖沈慧青周锦于飞鸿徐樨巍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筛查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并非罕见,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病情可获有效控制,避免肝移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综述了肝豆状核变性的筛查研究进展,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足够重视。
熊复周锦徐樨巍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儿童
疑难病例
患儿男,10岁,共住院3次。第1次住院:2011-2-12至3-14,住院天数30天患儿主因"腹泻8天,皮疹7天,便血2天"收入我院PICU。现病史:入院前8天,患儿无诱因发热,体温38.5℃左右,无咳嗽、皮疹、无腹泻及...
郭姝于飞鸿王国丽周锦张晶丁召路徐樨巍
关键词:白蛋白部分静脉营养疑难病例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IL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断为IL的4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镜、组织病理学、淋巴核素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出院后诊疗情况进行随访。按病因分为原发组和继发组,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结果在47例IL中,〈3岁的患儿38例,占81%;原发IL43例(91%),继发IL4例(9%)。原发IL与继发IL相比,血清白蛋白(t=-3.950, P〈0.005),球蛋白(t=-2.850, P=0.007),发病年龄(U=27.000, P=0.024),诊断时年龄(U=29.000, P=0.030),病程(U=26.500, 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IgG、淋巴核素显像阳性比例、病理组织学阳性比例及男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IL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水肿44例(94%)、腹泻42例(89%)、合并感染35例(74%)及腹腔积液30例(64%)。47例IL中45例行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其中31例(69%)组织病理学阳性;40例行淋巴核素显像检查,39例(98%)有阳性表现。47例患儿随访到35例(74%),其中32例患儿预后良好,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至随访结束无复发病例。28例患儿出院后继续予高中链脂肪酸(MCT)饮食治疗,26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无明显好转。35例中有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儿童IL以〈3岁原发患儿为主。以腹泻、水肿、合并感染及腹腔积液多见。对于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未发现有淋巴管扩张的患儿,需结合核素显像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做出综合判断。IL多以长期高MCT饮食保守治疗为主。
郭姝宋琳官德秀梅天璐周锦于飞鸿王国丽张晶沈惠青徐樨巍
关键词:淋巴管扩张儿童随访研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不清,与药物、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紊乱有关[1]。临床合并肝、肾损害较为常见,合并胰腺炎比较少见[2]。
沈惠青周锦高萍芝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胰腺炎反应综合征细胞免疫紊乱肾损害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38例应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U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分为激素难治组和激素有效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复发率,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激素难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8例中重度UC患儿,男22例,女16例;发病年龄10.7(8.5,12.7)岁,病程4.3(1.1,13.6)个月。38例UC患儿应用激素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3%、52.6%、63.7%和69.5%。激素有效组17例(44.7%),激素难治组21例(55.3%),其中激素依赖16例(42.1%)、激素抵抗5例(13.2%)。激素难治组患儿基线、激素治疗第3天和第5天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PUCAI)评分[65.0(50.0,70.0)分比50.0(37.5,60.0)分,25.0(10.0,37.5)分比10.0(10.0,20.0)分,25.0(10.0,37.5)分比10.0(5.0,12.5)分]、早期复发率(85.7%比35.3%)均高于激素有效组,复发时间[4.0(2.0,5.0)个月比19.0(7.5,46.5)个月]短于激素有效组,基线白蛋白水平[(33.3±5.5)g/L比(37.6±5.9)g/L]低于激素有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UCAI评分是激素难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0,95%CI:1.011~1.132,P=0.020)。结论中重度UC患儿激素依赖率和激素抵抗率较高,激素难治患儿疾病复发时间更早、早期复发率更高、基线白蛋白水平更低。基线PUCAI评分较高的中重度UC患儿更易发生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
官德秀吴捷张晶郭姝于飞鸿周锦王国丽徐樨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糖皮质激素激素依赖激素抵抗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指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和超重儿童中NAFLD患病率可高达50%~80%。随着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形式之一。NAFL虽为良性疾病,但NASH是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0%~25%NASH患者在8~14年内进展为肝硬化,0.16%的患者可直接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2]。因此对NAFL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目前NAFLD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但不能确诊和判断严重程度,肝活组织检查仍然是NAFLD诊断和分型的金标准。
赵春娜吴捷伏利兵梅天璐秦秀敏郭姝崔晓双房永利周锦张晶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性肝癌慢性肝脏疾病肝癌发生脂肪变性良性疾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