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清安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缺血
  • 7篇脑缺血
  • 5篇老龄
  • 5篇老龄大鼠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活血
  • 4篇梗死
  • 3篇益元活血丹
  • 3篇太极
  • 3篇太极拳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营养支持
  • 2篇营养支持治疗
  • 2篇自由基
  • 2篇卒中

机构

  • 9篇河南中医药大...
  • 9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17篇周清安
  • 9篇王至婉
  • 8篇李小黎
  • 8篇侯秀娟
  • 7篇李建生
  • 5篇徐建银
  • 5篇王林
  • 4篇杨利杰
  • 3篇郭胜典
  • 3篇杜红霞
  • 3篇赵晓瑞
  • 2篇姜稳妮
  • 2篇杨波
  • 2篇胡爱平
  • 2篇郑晓可
  • 2篇李同静
  • 1篇崔海霞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龄大鼠脑缺血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从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青年和老龄大鼠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 ,观察脑缺血模型IL 1、IL 8、TNF、TGFα和IGF 2含量的变化。结果 青年和老龄模型组血清IL 1、IL 8及血清与脑组织TNF含量分别较青年和老龄对照组增高 ,而TGFα和IGF 2降低 (P <0 0 5 ,P <0 0 1 ) ;老龄对照组血清TGFα和IGF 2含量低于青年对照组 (P <0 0 1 ,P <0 0 5) ;老龄模型组血清IL 8、TNF、TGFα和IGF 2含量较青年模型组差别显著 (P <0 0 5 ,P <0 0 1 )。结论 脑缺血损伤与IL 1、IL 8、TNF水平的增高及TGFα、IGF 2的降低有关 。
李建生王至婉李小黎周清安侯秀娟
关键词:脑缺血老龄细胞因子
大黄及其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从一氧化氮 (NO)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探讨大黄及其提取物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模型 ,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 1组、大黄部位 2组、大黄部位 3组、大黄部位 4组。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 ,测定脑电图、脑组织和血清 NO和 TNF- α。结果 模型组脑电图幅值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 ,血清和脑组织中 NO、TNF- α水平增高。与模型组比较 ,尼莫地平组和其他用药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除了大黄部位 2组外 ,其他用药各组脑电幅值增高 ;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 3组、大黄部位 4组血清和脑组织 NO、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大黄部位 1组脑组织 TNF- α水平和血清 NO、TNF- α水平降低显著 ,大黄部位 2组脑组织 NO含量和血清、脑组织TNF-α水平皆降低明显。结论 大黄及 4个不同部位可改善缺血后脑组织损伤 ,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 NO、TNF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李建生侯秀娟郑晓可李小黎王至婉周清安
关键词:脑缺血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病理损伤神经毒性
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肠内营养组)40例和对照组(匀浆膳组)40例。比较入院时及3周后各项营养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赵晓瑞周清安李同静
关键词:脑卒中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个体化
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卒中单元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单元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治疗组30例,给予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应用家庭自制匀浆。比较入院时及3周后各项营养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赵晓瑞周清安李同静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序贯疗法肠内营养
营养干预在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在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中青年脑梗死高危因素患者60例,按照自愿原则,经患者知情同意,对其开展三阶段的营养宣教,干预前后复查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观察6周,并进行比较。结果营养干预前后对比,6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异常人数及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危险因素降低。结论对中青年脑梗死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干预,是降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赵晓瑞周清安崔海霞
关键词:营养干预脑梗死中青年
太极拳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康复作用的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索太极拳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收治脑梗死患者69例,对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太极拳运动疗法及对照组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患者神经心理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抑郁评分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疗法。
王林周清安徐建银杨利杰杨波杜红霞
关键词:脑梗死太极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大黄及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从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方面探讨大黄及其提取物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48h,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脑含水量、Ca^(2+)含量、Ca^(2+)-ATP-ase活性,测定脑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增加,病理损伤严重,脑组织中Ca^(2+)含量增高、Ca^(2+)-ATP-ase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MDA含量的增高和SOD活性的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其它用药组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含水量降低;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4组脑组织Ca^(2+)、MDA降低和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大黄部位1组Ca^(2+)-ATP-ase、SOD活性增高和Ca^(2+)含量降低,大黄部位3组SOD活性增高和MDA、Ca^(2+)含量下降;尼莫地平组、大黄组、大黄部位3组、大黄部位4组血清SOD活性的增高和MDA含量降低显著,大黄部位1组MDA降低显著。结论:大黄及四个不同部位可改善脑缺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钙超载有关。
李建生侯秀娟郑晓可李小黎王至婉周清安
关键词:脑缺血自由基钙超载
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比较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27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70%)的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52例和药物治疗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再发后循环缺血事件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8.3±10.9)个月。结果支架置入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例(1.9%),药物治疗组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14例(18.6%)。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王林周清安徐建银
关键词:单纯药物治疗支架置入重度狭窄起始部椎动脉缺血事件
气虚血瘀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地位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从理论渊源考、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对气虚血瘀型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论证、研究 ,认为气虚血瘀型是中风的主要病机 ,老年人肾中精气不足、元气虚损为病理之本 ,而血瘀为其病理之标 。
陆孝成周清安王至婉李小黎侯秀娟
关键词:气虚血瘀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
太极拳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观察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焦作某医院神经内科63名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观察比较太极拳和常规神经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神经心理康复的影响。结果太极拳组经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两组的P300潜伏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太极拳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太极拳对促进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恢复有积极作用,太极拳康复训练行之有效。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用于评价太极拳对脑梗死康复期认知障碍改善的疗效。
杨利杰周清安王林徐建银胡爱平姜稳妮杜红霞
关键词:脑梗死太极拳事件相关电位P30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