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航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局项目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收入的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有缺损侧 MCA 血流速度、缺损对侧 MCA 血流速度、NIHSS指标显著降低,KPS、GOS 、MMSE、QO-LI-74指标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接受手术治疗效果好,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都能够得到提升,可推广。
- 郁龚杰王健超周海航沈健王耿焕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颅脑创伤神经功能
- 3D-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早期筛查的意义被引量:11
- 2017年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SAH) 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其中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约占到50%~8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还包括烟雾病、血管炎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沈建国郁龚杰周海航张李涛褚正民
-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D-CTA早期筛查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破裂动静脉畸形
-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
- 目的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急性破裂出血的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22例急性颅内复杂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
- 褚闻来田和平张李涛王健超沈建国周海航
- 关键词: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文献传递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 田和平钟琦王耿焕周海航
- 关键词: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 成人幕上脑叶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4
- 2014年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病理分型中为Ⅰ级,是儿童常见的胶质瘤,发生于成人幕上脑叶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则十分罕见。现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成人幕上脑叶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例(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例,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例),占同期胶质瘤的0.54%,分析其临床特点。
- 王耿焕沈和平褚正民沈建国金成胜王翊飞褚闻来周海航陈鹏
-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脑叶成人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危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其病死率有所下降。现对本院近5年来发生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 周海航张建民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型颅脑损伤危重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机制
- 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例分析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索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例分析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学习的本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85班和186班共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将185班44名学生设为A组,前半部分课程采用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式,后半部分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将186班42名学生设为B组,前半部分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后半部分课程采用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学生不同教学安排的实施效果。结果 A组学生前半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2.5±12.7)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4.5±1.1)分;后半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5.8±10.6)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3.7±1.2)分。B组学生前半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6.5±11.4)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3.6±1.2)分;后半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1.8±12.8)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4.4±1.3)分。两组学生相同部分课程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多模态影像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王耿焕沈和平颜羽王翊飞周海航沈健
-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病例分析教学效果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IL-6与颅内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间点颅内压的变化及颅内血清中的S100B及IL-6的水平,分析研究血清S100B、IL-6水平与颅内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并于入院后的6、12、24、48和72 h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S100B蛋白及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清IL-6及S100B水平,并对IL-6及S100B水平变化与颅内压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S100B水平在受伤后逐渐升高,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便逐渐下降;而患者的IL-6和颅内压水平在受伤后逐渐升高,患者血清IL-6及S-100B水平与颅内压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1.933、r=4.859,P<0.05)。但是S100B的峰值出现的比颅内压早,而IL-6的变化趋势与颅内压的变化趋势相符。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力变化与血清中的S100B和IL-6水平呈正比,因此,S100B和IL-6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损伤程度,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 周海航张李涛沈建国褚正民褚闻来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力白细胞介素S100B蛋白
- 胆道镜辅助下血肿腔冲洗、灌注促凝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介绍一种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新方法。方法 血肿区常规直切口、钻骨孔、纤维胆道镜进入血肿腔反复冲洗 ,冲洗结束后腔内局部灌注混有凝血酶原复合物 2 0 0U的生理盐水 ,不置引流。结果 全部 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此方法均一次治愈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此方法对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 徐德明马吉泉周海航陆晔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纤维胆道镜凝血酶原复合物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对病情变化、预后评估等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ELISA法测定43例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100B蛋白水...
- 周海航
-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100B蛋白神经生化标志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