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病理学
  • 2篇咽部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颈部
  • 2篇鼻咽
  • 2篇鼻咽部
  • 1篇咽部肿瘤
  • 1篇咽肿瘤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腺癌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状瘤
  • 1篇人乳头状瘤病...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红刚
  • 4篇吴若晨
  • 2篇何春燕
  • 2篇毛美玲
  • 2篇崔素萍
  • 2篇李雪
  • 2篇白玉萍
  • 2篇董格红
  • 2篇徐仟
  • 2篇胡晔华
  • 2篇魏丽
  • 2篇武迎
  • 2篇王志强
  • 2篇张旭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国际病理学会第29届病理学大会头颈部病理专题研讨会介绍(一)被引量:3
2013年
国际病理学会(IAP)第29届病理学大会于2012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在南非开普敦市举行。会议对头颈部病理安排了专题研讨会,交流和讨论了该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内容,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癌、
白玉萍王志强毛美玲张旭吴若晨何春燕李雪武迎胡晔华徐仟崔素萍董格红魏丽刘红刚
关键词:病理学头颈部人乳头状瘤病毒
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 LGNP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检查标本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 Vision法)染色对5例行CKpan、波形蛋白、CK7、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甲状腺球蛋白( TG)等多种标志物染色,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Epstein-Barr 病毒小mRNA1/2(EBER),以导流杂交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果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5.3岁。男8例,女1例。镜下肿瘤组织结构可见分叶状、乳头状、腺管状和成片的梭形细胞区,乳头间质可伴有水肿、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4例可见肿瘤细胞与鼻咽部黏膜被覆柱状上皮有移行,1例肿瘤间质内可见沙砾体结构。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波形蛋白、CK7、CK19、TTF-1弥漫强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 EMA)局灶阳性,CD117部分区域呈阳性,TG、CK5/6、CK20、S-100蛋白、p63、Calponin及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均阴性。 EBER原位杂交及HPV导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随访结果均无复发。结论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明显形态学特征的低级别上皮性恶性肿瘤,以发生部位、组织学特点为主要诊断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可能起源于鼻咽部被覆上皮,完全切除预后良好。
吴若晨刘红刚
关键词:鼻咽肿瘤免疫表型
国际病理学会第29届病理学大会头颈部病理专题研讨会内容介绍(二)
2013年
6鼻腔鼻窦腺癌的遗传学分析(Alessandro Franchi)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改变的不同,鼻腔鼻窦腺癌包括两种主要的类型(肠型腺癌和非肠型腺癌),且每种主要类型都包含几种变型。6.1基因组分析到目前为止,针对鼻腔鼻窦腺癌的研究很少。利用针对整个肿瘤基因组进行筛选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得出,筛窦腺癌的染色体失衡与职业暴露因素木粉有关。在某些基因位点,基因获得比基因缺失更容易发生,如71%的病例在7q11-21发生基因扩增,
白玉萍王志强毛美玲张旭吴若晨何春燕李雪武迎胡晔华徐仟崔素萍董格红魏丽刘红刚
关键词:病理学改变比较基因组杂交头颈部鼻腔鼻窦
鼻咽部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原发性鼻咽部腺癌(nasopharyngeal adenocarcinoma,NAC)发病率低,约占鼻咽部肿瘤0.48%。该文对原发性NA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分型和细胞起源、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相关资料以及与EBV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原发性NAC,提高诊治水平。
吴若晨刘红刚
关键词:鼻咽部肿瘤鼻咽癌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