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灵潝
-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X组30例和C组30例,C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脓毒症治疗,X组患者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滴,每12 h 1次。观察2组患者基础乳酸值(T0)以及6 h(T1)、12 h(T2)、24 h(T3)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 h、12 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T0、T1时点2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X组患者T2、T3时点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T1~T3各时点的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X组患者入院72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促进脓毒症患者的乳酸清除,间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吴灵潝邹捍东周青山夏文芳姚兰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脓毒症血乳酸APACHE
- 小儿日间静脉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小儿日间静脉麻醉方法。方法选择60例3~12岁ASAⅠ~Ⅱ级患儿,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3种方法实施麻醉。观察3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对小儿循环、呼吸的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氯胺酮麻醉患儿容易躁动,后2种麻醉方法的躁动发生率低,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患儿苏醒快。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用的麻醉方法。
- 吴灵潝邹捍东夏中元程邦昌
- 关键词:小儿门诊麻醉
- 阿魏酸对兔失血性休克腹腔脏器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中药阿魏酸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腹腔脏器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实验室和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完成。健康大耳白兔1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阿魏酸组,各6只。家兔禁食12h,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接动物呼吸机,使PETCO2维持在3.4~5.3kPa,经耳缘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8mL/(kg·h),肝素化(3mg/kg),右股动脉插管供测压及放血用,左股静脉置管供快速输血补液用。对照组、阿魏酸组动物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维持90min,然后回输自体血及2倍放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30min内输完,液体复苏后90min时处死动物取肝、小肠、胰腺组织标本。阿魏酸组液体复苏前即刻静脉注射阿魏酸(反式)50mg/kg;对照组液体复苏前即刻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动物行相同手术操作,不放血,于相应时点处死取组织标本。检测肝、小肠、胰腺组织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小肠末段组织作电镜切片。结果:18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液体复苏后90min时各指标检测结果:①对照组肝、肠、胰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阿魏酸组[对照组:(42.67±9.69),(62.67±11.78),(110.67±7.87)μmol/L;假手术组:(6.67±4.13),(32.00±7.16)(42.67±6.53)μmol/L;阿魏酸组:(31.80±5.06),(38.23±6.64),(42.00±6.01)μmol/L,P<0.01,P<0.05]。②对照组肝、肠、胰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高于阿魏酸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128.53±1.50),(129.70±2.67),(130.69±2.33)μkat/L;假手术组:(126.36±0.83),(126.03±1.17),(126.70±1.67)μkat/L;阿魏酸组:(126.36±0.83),(126.03±4.67),(128.69±1.17)μkat/L,P<0.05,P<0.01]。③阿魏酸组肝、肠、胰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阿魏酸组:(72.
- 邹捍东吴灵潝周青山黄海波侯炜
- 关键词:阿魏酸再灌注损伤腹腔
- 38例棘突疼痛过敏症的临床分析
- 2004年
- 邹捍东吴灵潝周青山易汉容黄海波
- 关键词:棘突脊髓节段
- 丙泊酚、七氟烷对重症心瓣膜病心内直视术的心肌效应研究
-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药内泊酚、七氟烷对重症心瓣膜病心内直视术中血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心肌血...
- 吴灵潝
-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心肺转流心肌保护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消化内镜术临床麻醉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消化内镜的麻醉属于门诊日间麻醉,其风险大,麻醉意外发生率等同于急诊麻醉。如何实施安全而有效的麻醉,减少麻醉惊险的发生率,呼吸和循环的管理至关重要。选取我院2009年1月~3月中旬无痛消化内镜处理的患者500人次,采用全凭丙泊酚静脉麻醉,谨慎评估、个体给药、全程监护是安全有效麻醉的保证。
- 吴灵潝邹捍东夏中元杨颖聪程邦昌
- 关键词:消化内镜麻醉丙泊酚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兔腹腔脏器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兔肝、小肠、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 Lamson 休克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40mmHg 90min,再灌注90min 后检测肝、小肠、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小肠末段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90min 后治疗组兔肝、小肠、胰腺 MDA、TNFα及 ICAM-I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OD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兔失血性休克后腹腔脏器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性反应。
- 吴灵潝邹捍东余金甫王龙熊桂先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参附注射液腹腔脏器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患者血浆心肌酶(CK-MB、MYO、ultra-TnI)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使用程序化镇静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分为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患者25例(D组,n=25),使用咪唑安定镇静患者25例(M组,n=25),比较2组患者镇静后24 h(t1)、48 h(t2)及72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K-MB、MYO、ultra-TnI、NT-proBNP水平,以及入住ICU时和72 h后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D组和M组患者t3时的HR明显降低,低于t0时点(P均<0.05);D组和M组患者t2、t3时的MAP明显升高,高于t0时点(P均<0.05);D组和M组患者t2、t3时的CK-MB、ultra-TnI水平低于t0时点(P均<0.05);D组和M组患者t1、t2、t3时的MYO、NT-proBNP水平低于t0时点(P均<0.05)。D组患者t1时点的ultra-TnI水平低于M组(P<0.05);D组患者t1、t2、t3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M组同时点水平(P均<0.05)。2组患者在t0和t3时点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和M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ultra-TnI和NT-proBNP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 吴灵潝邹捍东夏文芳姚兰
- 关键词:咪唑安定脓毒症心肌酶脑钠肽
- 布托啡诺预处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和肌痛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ME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在异丙酚配伍琥珀胆碱麻醉下行MECT,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和脑电发放情况,观察患者肌颤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睁眼后即时(T0)、30min(T1)、6h(T2)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SS)。干预组在麻醉前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余同对照组。结果2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T0时的VAS和T0、T1、T2时的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肌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度也明显减轻(P<0.05);T1、T2时的VA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有效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肌颤和肌痛。
- 吴灵潝邹捍东余奇劲刘忠纯程邦昌
- 关键词:预先给药布托啡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肌痛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大鼠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控制性降压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组)。腹腔麻醉后,C组大鼠经股静脉泵注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20min。S组大鼠只做手术操作,泵注生理盐水。I组大鼠降压前用动脉夹阻断左肾动脉3次,每次5min,间隔5min再灌注。分别于降压前、降压60min、降压后120min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C组大鼠经控制性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高于S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进一步升高,与S组同时点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大鼠降压60min后血BUN、Cr和尿NAG低于C组同时点值(P﹤0.05),降压120min后血BUN、Cr、β2-MG和尿NAG均低于C组同时点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控制性降压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 吴灵潝程邦昌邹捍东周晨亮杜大平
- 关键词:降压缺血预处理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