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帆
-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极锁定装置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应用电极锁定装置(stimlo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组2008年至2010行双侧DBS手术的帕金森患者18例进行随访,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帕金森病进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的过程中,使用Stimloc可以降低电极移位的风险,并未增加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Stimloc在DBS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电极移位的发生,避免调整电极产生创伤,是DBS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杨超刘金龙陈玲叶小帆冼文彪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
- 中微电极记录对DBS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 刘金龙陈玲叶小帆
- 根治性切除和视神经管减压对鞍区脑膜源性肿瘤切除术后视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源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和视神经管减压对于鞍区脑膜源性肿瘤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的鞍区脑膜源性肿瘤中的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切除术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肿瘤切除程度的Simpson分级、肿瘤粘连程度、视神经管减压和患者临床预后及视力转归的关系,并结合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患者中SimpsonI级切除31例,术中显示有明显肿瘤和重要结构粘连者9例,磨开视神经管17例,术后追踪视力好转者17例,视力维持不变者11例,视力恶化者3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和SimpsonⅢ级切除5例,共13例中,术中显示存在明显瘤体粘连者10例,磨开视神经管3例,术后追踪视力好转8例,视力维持不变4例,视力恶化1例。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与Ⅱ级和Ⅲ级之间的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粘连降低肿瘤全切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开视神经管患者的术后视力优于未磨开者(P〈0.05)。结论鞍区脑膜源性肿瘤与重要结构的粘连影响肿瘤的切除程度,有条件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没有影响术后视力,磨开视神经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术后的视力。
- 刘党奇黄权叶小帆石忠松王海军
- 关键词:鞍区视力视神经管减压显微神经外科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同一个术者用MVD连续治疗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找到责任血管并成功实施MVD,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属支21例,打开气房6例,骨瓣复位26例。术后发热5例,伤口疼痛7例。术后三叉神经痛立即消失33例,显著减轻3例,1周内明显减轻1例。随访无需用药35例(95%),用卡马西平控制满意2例,未见复发病例。结论:MVD是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超张恒柯春龙叶小帆刘金龙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
- 心源性恶液质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恶液质是慢性疾病的晚期表现,以消瘦为特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消耗.随着脂肪组织、瘦体质和骨组织减少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心源性恶液质(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SOCC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是独立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运动耐量之外的一项重要的预后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异常在SO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 叶小帆徐晨光
- 关键词:心源性恶液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异常左室射血分数脂肪组织预后不良
- 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活检)手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疑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行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行MRI扫描,计算靶点取标本,所取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经病理证实,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Burkitt淋巴瘤。术后复查CT有4例出现血肿,1例患者于术后第4日出现迟发性出血、脑疝,行开颅手术后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对于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杨超刘金龙柯春龙叶小帆王凌雁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立体定向手术活组织检查
- 单责任血管和多责任血管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数量对微血管减压术(MVD)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行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MVD按术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责任血管数目分为单责任血管组和多责任血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责任血管分布情况。手术后半年采用Brisman疗效判定标准比较2组患者不同预后。结果49例(57.0%)归入单责任血管组,37例(43.0%)归人多责任血管组。2组患者右侧疼痛比例均高于左侧。单责任血管组责任血管以小脑上动脉(SCA)(29例,59.2%)、小脑前下动脉(AICA)(19例,38.8%)为主,多责任血管组责任血管以SCA+AICA(21例,56.8%1、SCA+岩静脉(PV)(8例,21.6%)为主。术后半年单责任血管组治疗有效率为98.0%.多责任血管组有效率为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8)。患者无一例发生听力丧失、小脑出血或小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高效,该术式对多责任血管病例与单责任血管病例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 杨超冯慧宇刘金龙叶小帆黄正松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术后2年随访)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等评价其临床情况;术后半年、1年及2年定期随访,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的刺激参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满2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期时间由术前(6.3±0.8)h/d缩短至(2.8±0.6)h/d(P=0.008),术后2年H&Y及PDQ-3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抗PD药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减少了44.4%。刺激参数:电压由开机时的(1.6±0.2)V增加至(2.3±0.3)V(P=0.001);脉宽由开机时的(61.9±5.1)μs增加至(71.3±14.0)μs(P=0.007);频率由(131.7±5.6)Hz增加至(146.0±18.5)Hz(P=0.006)。结论 双侧STN-DBS术后2年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PD药物用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可调控。
- 钱浩刘金龙符小丽冼文彪柯春龙刘妍梅陈杰郑一帆叶小帆陈曦陈玲裴中黎锦如刘焯霖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运动症状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三叉神经痛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5例,43例用小磨头沿着骨窗轮廓磨至硬脑膜,撬起小骨瓣,于关颅时复位固定,12例磨除颅骨。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5例中有50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4例疼痛显著减轻,1例1周内疼痛明显减轻。在保留骨瓣的43例中,术后有4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9.1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在去骨瓣的12例中,2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10.8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结论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保留骨瓣的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效果较好。
- 杨超刘金龙张弩柯春龙叶小帆
- 关键词:颅骨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显微外科手术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双侧STN 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其临床情况 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PD药物的剂量及DBS相关参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开机未服药及开机服药状态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运动评分、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中以震颤改善率最高(52.1%与77.7%),与术前服药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觉醒状态"关"期时间由术前6.3 h/d缩短至1.8 h/d(P=0.008),术后H&Y分级及PDQ-39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运动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抗PD药物较术前显著减少49.2%.结论 双侧STN DBS术对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疗效肯定,能有效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且可调控的优点.
- 陈杰刘金龙陈曦钱浩冼文彪周鸿雁刘妍梅叶小帆郑一帆张思乐陈玲黎锦如刘焯霖裴中
-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