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伯年 作品数:10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核科学技术 理学 电气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利用RBS方法测定和校核离子注入剂量 在离子束注入技术中,通常采用束流积分仪测量和记录离子注入剂量。束流积分仪作为一种直接读取粒子束流大小的仪器,具有使用简单,反应灵敏,计数可累积的特点。但是,由于其测量端设计相对较简单,需要考虑二次电子,被测端导电性以及端... 邓琦 高杰 曹建清 雷前涛 王永其 叶伯年关键词:离子束注入 校准 用穆斯堡尔效应和EXAFS镶嵌纳米微晶早期晶化过程(中科院) 张桂林 李爱国 童永彭 叶伯年 黄建鸣 利用高灵敏穆斯堡尔光谱和EXAFS研究不固溶杂质(Fe 、Co)在Ag中成核前的Cluster的生长过程、成核的晶相、以及在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形成的晶相区别。通过研究了解镶嵌纳米晶从原子尺度到晶相的结构变化过程及界面信息;...关键词:关键词:穆斯堡尔效应 纳米晶体 基于TL494的灯丝电源调节电路 在当今工业辐照用电子加速器中,灯丝电源一直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快速、高效的灯丝电源已将成为衡量加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描述了如何利用TL494集成驱动芯片和IGBT器件实现调节灯丝电源的新方案. 郭洪雷 龚培荣 黄建明 叶伯年关键词:灯丝电源 电子加速器 文献传递 基于4MV静电加速器的高温辐照装置研制及离子辐照初步实验 为了模拟钍基熔盐堆(TMSR)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的4 MV静电加速器,研制了一台专用的离子束辐照装置.装置主要由束流传输线和高温、高真空靶室组成.束流传输线装有用于束流磁场... 雷前涛 叶伯年 朱德彰 毛羽 闫隆 周兴泰 包良满 李健健 刘哲 高杰 曹建清 邓琦 王永其 李晓林关键词:静电加速器 离子辐照 文献传递 强流电子枪阴极装置 一种强流电子枪阴极装置,其特点是该强流电子枪阴极装置包括:一枪体,该枪体包括一法兰和连接在该法兰上的引线接柱;与该引线接柱相连的夹棒组件;置于该夹棒组件中的阴极。该装置便于安装、拆卸,枪体可重复使用,热效率高,刚性好,其... 绉志宣 陈淼 黄建鸣 叶伯年 黄漫莉文献传递 用穆斯堡尔效应和EXAFS镶嵌纳米微晶早期晶化过程 张桂林 李爱国 童永彭 叶伯年 黄建鸣 利用高灵敏穆斯堡尔光谱和EXAFS研究不固溶杂质(Fe 、Co)在Ag中成核前的Cluster的生长过程、成核的晶相、以及在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形成的晶相区别。通过研究了解镶嵌纳米晶从原子尺度到晶相的结构变化过程及界面信息;...关键词:关键词:穆斯堡尔效应 纳米晶体 基于4MV静电加速器的高温辐照装置研制及离子辐照初步实验 2015年 为了模拟钍基熔盐堆(TMSR)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的4 MV静电加速器,研制了一台专用的离子束辐照装置。装置主要由束流传输线和高温、高真空靶室组成。束流传输线装有用于束流磁场扫描和束流监测的设备。装置可提供H^+,He^+,Ar^+等束流用于离子束辐照,束流最高能量4 Me V,最大流强2μA。辐照温度范围为液氮温度至950℃。辐照面积最大为30 mm×30mm。装在靶室的由旋转铝片构成的变能器对束流能量进行调制,可以在样品中得到均匀的辐照损伤。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装置适用于高温合金及其他熔盐堆材料的辐照损伤研究。 雷前涛 包良满 李健健 刘哲 刘哲 高杰 邓琦 王永其 曹建清 叶伯年 朱德彰 王永其 李晓林 叶伯年关键词:静电加速器 高温 氦离子辐照对镍基GH3535合金微观应变的影响及氦泡的演化 对国产镍基GH3535 合金进行了70keV 的氦离子室温辐照,利用X 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氦离子辐照使得合金微观应变增加。经较低温度的退火,微观应变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 刘哲 包良满 刘可 雷前涛 刘仁多 叶伯年 雷冠虹 李燕电子枪束流截面测量系统 被引量:1 2004年 电子枪束流截面测量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测试丝在束流下快速扫描,同时完成束流的数据采集,通过Matlab实现立体图的输出,从而判断电子枪的工作情况。用此系统在5mA束流下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束斑直径(13—14mm)和截面束流密度矩阵。 姜海峰 朱希恺 黄建鸣 叶伯年 黄漫莉关键词:单片机 步进电机 电子枪 MATLAB 氦离子辐照对镍基合金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在室温下对镍基合金进行了氦离子辐照,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微观硬度,利用慢正电子多普勒展宽谱(Doppler Broadening Spectrum,DB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析了微观缺陷,利用离子束分析弹性反冲探测(Elastic Recoil Detection,ERD)技术测量了氦的浓度深度分布。结果显示合金样品的硬度随剂量而增大,退火后合金样品硬度增量有所减小,并观测到氦泡生成。合金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氦离子辐照产生了1-7 nm的缺陷团簇,而退火后不稳定缺陷的回复及氦-空位复合体数量的减少造成了硬化强度减弱。 刘哲 包良满 刘可 刘仁多 叶伯年 雷前涛 李燕关键词:镍基合金 氦离子 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