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仙 作品数:14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21-羟化酶缺陷伴睾丸肾上腺残余瘤超声表现1例 2021年 男,32岁,主诉:双侧睾丸增大,8岁时第二性征发育,10岁起发育迟滞。1年前因右侧肾上腺区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超声检查:①双侧睾丸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沿睾丸隔及睾丸门分布,部分呈融合状,未见明显推挤、压迫征象(图1A、B);②腹部超声示左侧肾上腺区多发弱回声结节,较大者约3.4 cm×2.7 cm×3.0 cm. 杜兰鑫 阎锋 刘菊仙 严华林 陈涛关键词:睾丸 超声检查 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与特点 刘菊仙 罗燕 向波小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与超声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刘菊仙 罗燕 谢华玉 杨裕佳难治性肠套叠水灌肠复位失败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9年 患儿,男,4岁。因反复阵发性腹部隐痛3周,加重24 h伴呕吐4次就诊。就诊时查体:患儿精神可,腹软,上腹部扪及肿块。超声检查(图1A)发现中上腹、右上腹、右侧腹腹腔内典型肠套叠声像图,左右径约4.0 cm,前后径约3.8 cm,长度约12 cm;内血流信号Adler 3级。肠套叠团块内及肠系膜多个长大淋巴结,较大者2.1 cm ×1.7 cm。未见肠坏死、肠穿孔征像及其它肠套叠继发因素。 刘菊仙 邹黎 苟泽辉 袁淼 吴玉婷 向波关键词:超声 肠套叠 易于误诊的腹部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与超声表现 被引量:5 2018年 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ectopic bronchial cyst,EB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前肠囊性发育畸形,可发生于肺内、纵隔及其他部位,发生于肺、纵隔以外者为异位型[1-2]。异位于腹部的支气管源性囊肿非常罕见,偶有个案报道。腹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检查及术前诊断困难,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3-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1月-2017年1月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于腹部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总结其临床及超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黎力 刘菊仙 罗燕 刘强 田梅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 腹腔 误诊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伴多发转移的超声表现1例报告 2020年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 DSRC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罕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本文报道的1例DSRCT患者腹部包块超声表现为腹内病灶巨大,呈实性,边界欠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无明显液化及钙化,血供不丰富。其包绕血管生长,但未见确切侵犯血管征象;肿瘤发生肝内及腹内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灶可见周边低回声晕;肿瘤包块压迫推挤邻近组织器官,引起双肾积水,对骨有破坏浸蚀征象。分析总结DSRCT的超声表现可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为诊断提供超声影像依据。 徐金顺 罗燕 刘菊仙 李大艳关键词: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超声 腹部 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伴肾积水1例报告 2019年 患儿,女,6岁,因发现进行性右肾积水、加重6年入院。患儿出生时超声检查提示右肾肾盂积水约0.8 cm,其余未见明显异常。此后患儿不定期院外行超声随访,结果提示右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且出现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表现。入我院超声检查发现:右肾肾盂积水1.5 cm,盏区积水0.5 cm;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最大管径0.8 cm,输尿管向下走向脊柱右侧,扩张至距肾门3.2 cm处的下腔静脉旁管腔突然消失,扩张输尿管管腔内及其周围未见其它异常回声(图1)。 敖雪莲 刘菊仙 黄鲁刚关键词:输尿管 下腔静脉 肾积水 超声 超声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1例 被引量:4 2015年 患者女,16岁,因"腹痛3h"急诊入院。入院4h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继之出现腹胀、便秘,呕吐5次,解少量果酱样大便而就诊。入院时查体:患者精神状态差,痛苦貌。右上腹压痛,并可扪及一大小约10.0cm×5.0cm×3.0cm的质中肿块,肠鸣音亢进。上下唇黏膜见数个褐色斑。二维超声示右上腹异常肠道团块回声,大小约13.0cm×3.6cm×4.8cm,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该处肠壁呈较均匀的低回声(图1A)。 陈杨 罗燕 刘菊仙关键词:超声检查 肠套叠 PEUTZ-JEGHERS综合征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4 2019年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肺胚芽逐级分叶。若气管、支气管树异常发芽、离断、膨胀,则形成支气管源性囊肿[1-4]。支气管源性囊肿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和异位型,其中分布于非肺内、纵隔部位的异位型者较少见,常被误诊[5-7]。 刘强 刘菊仙 彭玉兰 黎力 田梅 徐畅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损病灶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骨损病灶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病理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LCH的13个骨损病灶术前或活检前的高频超声检查、X片及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 13个LCH骨损病灶中77%病灶(10/13)有疼痛感;92%(12/13)病灶处体表能扪及质中的肿块,77%(10/13)受累骨为扁骨。13个病灶(13/13,100%)高频超声皆能清晰显示溶骨性改变,与X片及MRI检查一致。超声对显示骨损病灶形态、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及病灶内的血流信息与增强MRI结果较一致,而X线检查不能满意提示病灶上述信息。超声对显示病灶内骨质碎片情况与X片结果较符合。13个LCH骨损病灶超声表现:所有骨损病灶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质呈溶骨性破坏,代之以弱回声或低回声肿块;92%肿块(12/13)明显累及周围软组织;77%肿块(10/13)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77%肿块(10/13)内伴有少许骨质碎片强回声;所有肿块内部弱回声区域相对回声较均匀,无明显液化,后方无增强及衰减现象,病灶周边无骨化强回声表现;69%(9/13)肿块内见血流信号显示,38%(5/13)肿块血流信号较丰富,能测及血流频谱的5例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皆小于0.7。结论超声能较清晰显示浅表部位的LCH骨损病灶,并有一定的超声显像特点,对诊断、治疗、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菊仙 罗燕 刘利君 向波关键词: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