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胜男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小麦
  • 3篇次生根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变异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含量
  • 2篇千粒重
  • 2篇粒重
  • 2篇分蘖
  • 2篇分蘖数
  • 2篇QTL定位
  • 2篇TRITIC...
  • 2篇AESTIV...
  • 1篇低聚糖
  • 1篇冬甘蓝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性状

机构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刘胜男
  • 3篇张海萍
  • 3篇司红起
  • 3篇马传喜
  • 3篇常成
  • 2篇王玉叶
  • 2篇甘剑峰
  • 2篇卢杰
  • 1篇甘剑锋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TaCRE1变异对小麦次生根及分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小麦TaCRE1基因与次生根、分蘖的关系,本研究选用40份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检测和鉴定该基因等位变异,并分析其对不同时期的小麦次生根、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及拔节期次生根数和分蘖数与最终有效分蘖相关性较好。TaCRE1基因等位变异对冬前及拔节期次生根和分蘖数影响显著,具有B型等位基因的品种的次生根、分蘖数的均值显著高于具有A型等位基因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aCRE1等位基因变异与冬前、拔节期次生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分蘖数均值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证实TaCRE1基因等位变异对上述生长阶段次生根、分蘖发育及有效分蘖作用较大。
甘剑峰刘胜男王玉叶常成张海萍司红起卢杰马传喜
关键词:AESTIVUM次生根分蘖数等位变异
富含纤维低聚糖葛根全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葛根为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兼用”植物之一,对人体既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又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葛根全粉是新鲜葛根的脱水制品,是包含除葛根表皮外的全部干物质的粉末状产品,具有营养完整性和良好的速溶复水性,对葛根的利用率达到80%9...
刘胜男
关键词:纤维低聚糖多酚氧化酶保健功能
文献传递
越冬甘蓝品种比较试验及其耐寒性研究
结球甘蓝喜温和气候,结球期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由于冬季田间温度较低甚至达零度以下,低温成了甘蓝露地越冬栽培的主要制约因素,揭示其寒害机理并对其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对筛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甘蓝品种及抗寒选育等方面的研...
刘胜男
关键词:越冬甘蓝植物学性状耐寒性
小麦RILs群体叶绿素含量和千粒重相关分析及QTL定位被引量:12
2013年
以京411/红芒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包括177个家系),研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花后7 d(Ⅰ期)、14 d(Ⅱ期)、19 d(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连锁分析及QTL定位结果表明,2AS2存在一新的QTL位点(Barc5~Gwm448),控制I期和II期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于2011年和2012年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I、II时期叶绿素含量表型变异的16.38%~20.12%和17.27%~19.35%。而另一位点2AS1(Barc1138~Barc212)只在2011年检测到,可分别解释Ⅰ、Ⅱ期叶绿素含量变异的11.43%和9.67%。同时,该新位点(Barc5~Gwm448)也与千粒重变异有关,可分别解释其表型变异的13.35%(2011年)和10.14%(2012年)。未检测到花后其他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位点。
刘胜男甘剑锋张海萍常成卢杰司红起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千粒重QTL分析
小麦叶绿素含量、粒重、籽粒密度QTL定位及TaCRE1变异对次生根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决定小麦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叶绿素是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影响着小麦籽粒灌浆和粒重的形成,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小麦的叶绿素动态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京411和红芒春21构...
刘胜男
关键词:叶绿素含量千粒重QTL定位次生根
文献传递
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TaCRE1变异对小麦次生根及分蘖影响的初步研究
小麦分蘖发生及成穗是获得稳定群体的重要保证,而小麦分蘖与次生根具有较好的同伸关系,在两极分化时期,较多的次生根有利于分蘖成穗、提高有效分蘖数.细胞分裂素(CTK)是参与小麦次生根发育的主要激素之一,其受体蛋白基因TaCR...
甘剑峰刘胜男王玉叶常成张海萍司红起占木马传喜
关键词:AESTIVUM次生根分蘖数等位变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