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艳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胶质
  • 7篇胶质瘤
  • 6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胶质瘤细胞
  • 3篇替莫唑胺
  • 3篇脑胶质瘤
  • 2篇人脑
  • 2篇人脑胶质瘤
  • 2篇体外
  • 2篇基因治疗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抑制胶质瘤
  • 1篇预后
  • 1篇照射
  • 1篇人胶质瘤
  • 1篇人胶质瘤细胞
  • 1篇人脑胶质瘤细...
  • 1篇杀伤
  • 1篇杀伤作用

机构

  • 7篇徐州医学院附...
  • 5篇徐州医学院
  • 2篇连云港市第四...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章龙珍
  • 7篇刘美艳
  • 6篇刘桂红
  • 3篇赵丽
  • 2篇辛勇
  • 2篇唐天友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d-Egr-hTrail联合放射线对脑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联合X射线对U251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A组),Ad-Egr-hTrail组(B组),Ad-CMV-hTrail组(C组),单独照射组(D组),Ad-Egr-hTrail+照射组(E组),Ad-CMV-hTrail+照射组(F组)。取对数生长期的U251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48h后重组腺病毒感染U25细胞,感染2d后分别给予D、E、F组12GyX射线一次性照射,照射后3d,MTS法测定细胞抑制率。结果①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种腺病毒重组载体单独使用时,C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两者联合放疗时,抑制率均明显提高(P<0.01),E组是B组的7.43倍,F组是C组的1.84倍。③与D组相比,E组、F组的抑制率明显提高(P<0.01),E组的放疗增敏比为1.38倍,F组的放疗增敏比为1.53倍。结论①Ad-Egr-hTrail具有很强的辐射诱导特性。②TRAIL基因具有辐射增敏作用。③两种腺病毒重组载体与放射治疗有正协同增敏作用.
刘桂红章龙珍唐天友刘美艳赵丽
关键词:基因-放射治疗胶质瘤
替莫唑胺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TMZ组和常用化疗药物组,TMZ组下设10、25、50、100、200、400μmol/L组,常用化疗药物组(ADM、MTX、VCR、DDP)各药物浓度均为其IC50值。各组分别于作用后24、48、72 h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①TMZ组各浓度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23%、7.43%、31.63%、64.53%、82.18%、86.15%,呈良好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IC50为81μmol,初始抑制浓度为50μmol;②ADM、MTX、VCR、DDP对U25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9.27%、44.59%、54.56%、55.28%,VCR、DDP两药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ADM、MTX(P均<0.01),与TMZ的杀伤作用相当(P>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U251细胞经TMZ作用后出现G2/M期阻滞,但促凋亡作用不强。结论TMZ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MZ可使胶质瘤细胞阻滞于G2/M期,但其促凋亡作用不强;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杀伤作用优于其他4种常用化疗药物。
章龙珍赵丽刘美艳刘桂红唐天友
关键词:替莫唑胺抗肿瘤药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
人脑胶质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2007年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其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了许多与胶质瘤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异常基因。
刘美艳章龙珍
关键词:基因预后耐药基因治疗
辐射诱导Egr-1调控腺病毒介导Trail基因体外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辐射剂量X射线照射对转染重组腺病毒(Ad-Egr-hTrail)的胶质瘤U251细胞hTrai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Ad-Egr-hTrail。将扩增鉴定成功的Ad-Egr-hTrail感染U251细胞,感染48 h后分别予0、2、5、8、10、12、15、18 Gy X射线照射,real-time quanitative-PCR法测定不同剂量照射后肿瘤细胞中Trail mRNA表达。结果 U251细胞TrailmRNA表达水平照射后1 h开始升高,4~8 h维持在较高表达水平,照射后4 h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开始下降;随照射剂量增加,Trai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12 Gy时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随照射剂量增加,表达水平开始下降。结论重组腺病毒经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能够调控Trail基因体外表达,Trail基因表达量与放射剂量及放射后间隔时间有关。
刘桂红章龙珍刘美艳赵丽
关键词:胶质瘤U251细胞
地塞米松拮抗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体外试验
2009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联合地塞米松(DXM)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U251细胞分为TMZ组(分别加入10、25、50、100、200、400μmol·L^(-1)浓度的TMZ)、TMZ+DXM组(在各浓度TMZ的基础上加入40μmol·L^(-1)的DXM)和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MZ浓度大于100μmol·L^(-1)时,TMZ组抑制率大于TMZ+DXM组(P<0.01)。与TMZ组比较, TMZ+DXM组细胞G_(0-1)期比例增加、G_2~M期比例减少,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结论:DX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而减弱TMZ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作用,2药联用具有负协调作用。
赵丽章龙珍刘美艳刘桂红
关键词:替莫唑胺地塞米松胶质瘤细胞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联合不同分割剂量照射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0年
脑胶质瘤对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较差,促使人们探索非常规分割放疗的价值.自杀基因治疗被认为是肿瘤基因治疗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而肿瘤基因-放疗是近年提出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HSV-TK)/鸟嘌呤(ganciclovir,GCV)(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脑胶质瘤已进入临床Ⅲ期实验,但仍存在不足之处[1].Rogulski等[2]实验证明HSV-TK/GCV系统均能提高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笔者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HSV-TK转入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U251/TK细胞)后联合不同分割方式照射,观察其杀伤效应,为临床改进胶质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章龙珍刘美艳赵丽刘桂红辛勇
关键词: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人胶质瘤细胞HSV-TK/GCV系统照射非常规分割放疗自杀基因治疗
替莫唑胺联合HSV1-tk/GCV系统治疗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实验
2010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并筛选、鉴定。转染与未转染tk基因的U251细胞按1∶9混合。实验分3组:对照组、GCV组、GCV+TMZ组。GCV组以5种不同浓度(2、5、10、20、40μM)作用于混合细胞;GCV+TMZ组在上述基础上各加入TMZ50μM;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各组细胞培养72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 (1)U251/tk细胞的活力随GCV组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2)GCV组、TMZ+GCV组的IC50分别为17.3μM、8.1μM(两组相差2.14倍);(3)GCV+TMZ组的总体抑制率显著高于GCV组(P<0.01)。GCV+TMZ组生存曲线明显左移;(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组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细胞多被阻滞于G2~M期。结论 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一定的肿瘤杀伤效应及旁观者效应;替莫唑胺与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及促凋亡增加GCV的旁观效应。
章龙珍赵丽刘美艳刘桂红辛勇
关键词:替莫唑胺HSV1-TK/GCV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