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朋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具有价格便宜、性能优良和无毒等特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的重要发展对象,近年来已获得了较广泛的重视,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重点介绍了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如固相反应法、软化学法等,并对它们的原理、优势和缺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讨论,对锰酸锂合成工艺的未来发展和走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 刘立朋李亚东
- 关键词:锰酸锂固相反应法软化学法合成工艺
- 优化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几种途径
- 2006年
- 从工艺、结构和表面改性以及形貌颗粒度等方面介绍了优化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性能的途径。认为掺杂和包覆了的纳米级尖晶石LiMn2O4应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综合利用和发展现有各种工艺和方法,是制备高性能产物包括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的有效途径。
- 刘立朋李亚东
- 关键词:尖晶石相锂锰氧化物形貌
- 尖晶石相LiMn/_2O/_4的低温固相制备、表征及改性研究
- 以C/_6H/_8O/_7·H/_2O/(A.R./)、Mn/(CH/_3COO/)/_2·4H/_2O/(A.R./)以及LiOH·H/_2O/(A.R./)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相LiMn/_2O/_4的前...
- 刘立朋
- 关键词:固相反应纳米晶格畸变
- 文献传递
- 室温固相制备尖晶石相LiMn_2O_4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以柠檬酸、氢氧化锂和醋酸锰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法,先制备前驱体,然后再煅烧的方式得到了尖晶石相LiMn2O4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尖晶石相LiMn2O4产物进行了分析,并对煅烧时间、分段煅烧等因素对室温固相工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通过延长高温的煅烧时间时,产物相对比较纯净,产物结构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先低温保温然后高温煅烧的方式,能够得到颗粒度尺寸均匀,更加纯净,结构也更好的LiMn2O4产物。
- 刘立朋李亚东
- 关键词:室温固相法煅烧时间
- 锂元素掺杂对尖晶石相LiMn_2O_4的结构影响
- 2007年
- 以氢氧化锂、柠檬酸以及醋酸锰为原料,利用低温固相法制备了LiMn2O4及其Li元素掺杂产物,采用XRD和FTIR研究了合成产物的性能。XRD测试表明,所有产物均为尖晶石相结构,Li+溶入了尖晶石相产物的晶格之中,当Li∶Mn比为1.05∶2时,掺杂的Li+主要位于尖晶石相晶格的四面体位置,而当Li∶Mn比为1.2∶2时,掺杂的Li+主要位于尖晶石相晶格的八面体位置;FTIR结果显示,经过Li元素掺杂后,尖晶石产物中的Mn(Ⅳ)-O和Mn(Ⅲ)-O键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蓝移和红移现象。
- 刘立朋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尖晶石LIMN2O4掺杂改性
- 尖晶石相型LiM0.2Mn1.8O4(M=Mg、Cd)相的晶格畸变与红外吸收峰频移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室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元素掺杂的前驱体,并采用分步煅烧法获得了尖晶石型LiMn204和LiM0.2Mn1.8O4(M=Mg、Cd)相。采用XRD和F11R技术就元素掺杂对产物晶格畸变、Mn-0键长和键能强度等微观结构参数和光谱频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元素掺杂导致产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Mg元素掺杂使晶格收缩,Mn(Ⅳ)-0和Mn(Ⅲ)-O键收缩和键能强度增加,对应吸收峰发生蓝移;Cd元素掺杂使晶格膨胀,Mn(IV)-O和Mn(Ⅲ)-O键增长和键能强度降低,对应吸收峰发生红移。
- 李亚东刘立朋王锡刚
- 关键词:尖晶石型LIMN2O4固相合成法晶格畸变
- Mg或Cd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晶格畸变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室温固相法,用Mg或Cd掺杂制备了LiMn2O4前驱体,经分步煅烧获得晶型良好的尖晶石型LiM0.2Mn1.8O4(M=Mg,Cd)。结果表明,不同元素掺杂会导致LiMn2O4产生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Mg掺杂引起晶格收缩,并导致Mn(Ⅳ)—O和Mn(Ⅲ)—O键能强度增加,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增加17.59和2.16cm–1而发生蓝移;Cd掺杂引起晶格膨胀及Mn(Ⅳ)—O和Mn(Ⅲ)—O键能强度降低,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均减少2.13cm–1而发生红移。
- 李亚东刘立朋王锡刚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LIMN2O4晶格畸变红移蓝移尖晶石
- 尖晶石相LiMg_(0.2)Mn_(1.8)O_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以氢氧化锂、柠檬酸以及醋酸锰、醋酸镁为原料,利用低温固相法制备了LiMn2O4及其Mg元素的掺杂产物,采用XRD、FTIR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合成产物的性能。XRD测试表明,所有产物均为尖晶石相结构,Mg离子能很好地溶入尖晶石相产物的晶格之中;FTIR结果显示,经过Mg元素掺杂改性后,产物中的Mn(Ⅳ)-O和Mn(Ⅲ)-O键分别存在着蓝移和红移现象;电化学测试则表明,LiMg0.2Mn1.8O4的初始电化学容量较LiMn2O4低,但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电化学容量超过了LiMn2O4,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LiMg0.2Mn1.8O4的容量衰减率较小,循环性能相对于未掺杂前的产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 刘立朋
- 关键词:尖晶石LIMN2O4掺杂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