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隐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地理分布的调查被引量:84
- 1996年
- 应用核酸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对我国十四省市自治区的1455例来源宫颈癌、官颈不典型增生、宫颈湿疣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检测,并分析了其型别地理分布特点。结果发现,815例宫颈癌组织 HPV 总检出率53.5%,其中 HPV16和58型检出率最高,分别是31.9%和7.6%,HPV6/11和18型的检出率为2.3%和1.0%。而在19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中,HPV 总检出率为25.1%,16/58型和6/11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6%、15.9%。206例宫颈湿疣中,HPV 检出率40.8%,6/11型最高,达33.5%。23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仅检出1例 HPV16型,5例6/11型。提示:我国宫颈癌 HPV 感染以16、58型为主,18型少见。还发现,北方地区的宫颈癌组织中,HPV 感染以16型为主;南方省份长江中下游地区,HPV58 型检出率明显增高,几乎和 HPV16型持平;沿海地区不明的相关型呈上升趋势。提示我国宫颈癌 HPV 感染的型别,可能存在"移行"的地理分布特点。
- 李洁刘宝印zur Hausen H王宏杨学志李力刘文刘洪隐陆克昭刘旭牛春燕裴润芳苏钟浦王言贵董继华张桂宁刘春杰许吉林林毓纯
- 关键词: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印迹法
- 一株新的人结肠高分化粘液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本文报道从1例临床病理诊断为病理Ⅰ级结肠粘液腺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获可传代移植瘤株,再将移植瘤组织体外培养的方法,成功建立一株新的人结肠高
- 刘洪隐李川王立梅杨毅陈玲张天泽
- 文献传递
- 加温与α-干扰素、异搏定联合对乳腺癌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 本实验以具有MDR表型的人乳腺癌MCF-7/ADR耐药细胞系及MCF-7敏感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对MDR的逆转剂应用及筛选毒副作用较小而逆转效果比较高的逆转剂联合应用的方法,对加温联合IFN-α、异搏定逆转耐药作用及机...
- 牛瑞芳杨毅魏熙胤史玉荣刘洪隐郝希山
-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逆转作用Α-干扰素异搏定联合化疗
- 文献传递
- 耐药基因 MDR1、GST-π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7
- 2000年
- 王立梅毛慧生林晓萍冯玉梅陈高明杨毅刘洪隐李春海
- 关键词:乳腺癌GST-Π耐药性基因表达
- 应用C-myc反义RNA转录体对人结肠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研究
- 本室构建了 C-myc 反义 RNA 在真核细胞中可诱导表达的质粒 PM-myc。并与 PSV2neo 质粒共转染人结肠癌细胞系 THC8908细胞,经 G418抗性筛选,得到转染细胞 THC-8908-A。与亲本细胞相...
- 杨毅刘洪隐毛慧生王立梅
- 关键词:反义核酸人结肠癌C-MYC
- 文献传递
- 人乳头瘤病毒58型的发现及各型在中国宫颈疾患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为了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于1986年与21家单位进行科研协作,对HPV感染特别是HPV58型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 1.HPV58型的发现 1986年我们首次发现一个新的HPV基因组对其进行了克隆及部分鉴定,暂定名cHPVX1,并于1988年进行了报道。1994年于德国最终鉴定,确定为HPV58型。1986~1987年间。
- 林玉纯刘宝印李洁彭仁玲杨学志李力刘文王宏刘洪隐
-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感染率病理形态学宫颈组织
- 热疗逆转乳腺癌细胞系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热疗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给予42.5℃0.5h的加温处理。MTT法检测热疗前后细胞对阿霉素(ADM)、5-FU、环磷酰胺(CTX)的耐药性的变化,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定量PCR测定热疗前后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gp的表达。结果热疗后细胞的生长及细胞周期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热疗后MCF-7/ADR细胞对多种临床一线化疗药(ADM、5-FU及CTX)的耐药性均产生下调效应,IC50分别下降21.2%、14.9%、16.6%(P<0.01)。定量PCR未检测到mdr1表达的明显变化,但是流式细胞仪检测却显示P-gp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热疗能够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的耐药性产生逆转作用,增强化疗药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热疗在翻译水平下调P-gp的表达。热疗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为临床化疗开辟新的途径。
- 张霖杨毅魏熙胤史玉荣王瑞刘洪隐姚智牛瑞芳
- 关键词:乳腺癌热疗耐药逆转
- 恶性胸腹水和实体肿瘤患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对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效果监测的指导意义 ;了解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基因 1 (MDR1 )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π)mRNA共表达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 1 6例恶性胸腹水肿瘤细胞和 1 0 2例实体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mRNA的表达 ,以及其中 84例乳腺癌MDR1和GST π的mRNA共表达。结果 ( 1 )1 6例恶性胸腹水肿瘤细胞和 1 8例实体肿瘤组织MDR1的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化疗效果的平均符合率为 85 0 %。 ( 2 ) 84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MDR1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 79 8% ,且中、高表达为3 3 3 % ;GST π的阳性表达率 3 3 3 % ,而中、高表达仅为 4 8%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P <0 0 1 ) ;术前化疗组的MDR1mRNA阳性率 87 8% ,与术前未化疗组的 68 6%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MDR1mRNA表达阳性率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中为 89 1 % ,淋巴结无转移组中为 68 4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在术后有复发转移组中GST πmRNA阳性率为 71 4 % ,与无复发转移组的 2 0 6%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GST πmRNA表达阳性率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阳性组中 ,比ER、PR阴性组高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 冯玉梅郝希山毛慧生刘洪隐王立梅谢广茹王殿昌李春海
- 关键词:MDR基因表达肿瘤恶性胸腹水化学药物化学疗法
- 耐药逆转与干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应用基础研究
- 2003年
-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预测耐药基因存在情况并使之发生逆转,如何克服放化疗的骨髓造血毒性,提高放化疗剂量以及如何清除体内残存癌细胞,已成为提高肿瘤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 郝希山邵莹任秀宝刘洪隐冯玉梅佟仲生李慧刘虹崔秀珍任宝柱徐琪牛瑞芳
- 关键词:耐药逆转干细胞树突状细胞耐药基因
- 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胃癌BGC-823细胞系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1998年
- 胃泌素是胃肠道G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对胃肠道粘膜细胞及某些恶性肿瘤细胞有显著促生长作用,这种作用可被其受体拮抗剂L-365260所阻断。本实验用胃泌素-17及其受体拮抗剂L-365260分别或单独对BGC-823细胞系作用72h后,发现胃泌素对细胞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普遍有促进作用,而L-365260对p53的表达却表现为明显抑制。这一结果提示胃泌素和/或L-365260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增殖或转化过程。
- 王俊平高文和刘萍刘洪隐许德新
- 关键词:胃泌素基因蛋白BGC-823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