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丽
- 作品数:66 被引量:3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脑扁桃体下疝与脊髓空洞症并存的MR表现与治疗
-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与脊髓空洞症的MR影像特征和评估手术疗效。方法回顾18例经MRI确诊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表现与后颅窝硬膜成型术手术疗效观察。结果 1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减压成型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
- 刘梅丽韩彤刘力刘卉郭军郭迎韩璞
-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MRI
- 文献传递
- 颅内非典型性畸胎样-肌样瘤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10d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间断性发作.伴烦躁不安。无抽搐、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MRI表现:平扫见额部囊实性不规则形肿块,与脑实质界线清楚,病灶巨大,约占大脑半球的1/3。T1WI、T2WI呈混杂信号,囊性部分偏前显示液-液平(图1,2).为亚急性期出血表现。实性部分偏后信号于梯度回波为团状低信号表现(图3),考虑钙化。病灶压迫双侧脑室前角使之闭塞.占位征象明显。病灶周围水肿轻。,脂肪抑制序列未见脂肪成分(图4)。侧脑室显示扩大。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显示病灶偏实性部分轻中度不规则强化(图5),
- 刘梅丽崔世民韩彤刘力
- 关键词:脂肪抑制序列钆喷替酸葡甲胺侧脑室前角颅内肢体活动障碍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指导外科修补手术。方法:选择32例颅底骨折病人,采用螺旋CT的SSD和MPR重建方法,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颅底骨折,并且选择外科手术修补治疗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SSD和MPR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颅底骨折修补手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靳松崔世民张蕾莉刘梅丽阎世鑫戴伟英高满刘力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颅底骨折
- 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MRI表现1例
- 2008年
- 刘梅丽崔世民韩彤刘力雷静郭军
-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MELASMRI
- 100例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 2007年
- 目的本文对100例髓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病理以及MRI检查,探讨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特点。方法全部病人行常规CT扫描,发现病灶后行病灶局部层厚为2.0mm薄层及增强CT扫描。其中65例经MRI检查。100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髓母细胞瘤90%发生于小脑蚓部,该部分患者年龄<15岁。年长者与成人则常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8.0%)。肿瘤血运丰富,可囊变、坏死(25.0%),偶有钙化(7.0%)。肿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平均病程为10周。其手术治疗不易完全切除,复发率高,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39%、12%。CT表现为肿瘤呈高或略高密度的肿块影,呈均一明显增强(75.0%),但是发生于小脑半球的肿瘤增强不明显(8.0%)。结论髓母细胞瘤恶性度高、预后差,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诊断的正确率为98%。
- 王学仁刘梅丽王君贵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脑电图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克雅氏病(Jakob-Creutzfeld Disease,CJD)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广泛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常见的朊蛋白病,全世界范围年发病率大约1~1.5/100万,90%为散发病例。CJD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起病形式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进展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发病早期与其他痴呆综合征鉴别困难。
- 石志鸿刘梅丽岳伟王毅刘首峰张雪青纪勇
- 关键词:克雅氏病散发型脑电图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痴呆综合征朊蛋白病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分析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8例PNET分别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的额顶、额颞、枕叶、胼胝体区,病灶普遍较大,多为偏实性肿瘤,边界清晰,瘤周水肿较轻,其中病灶内囊变4例,合并出血3例,肿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3例,2例DWI显示呈高信号。增强检查肿瘤可表现为不均一强化、不规则“印戒”样强化,2例显示沿室管膜播散。结论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与其他肿瘤区分。
- 靳松崔世民刘梅丽戴伟英高满田超杨天昊
- 关键词:神经外胚层肿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诊断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 2006年
- 目的评价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对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预报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级别,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方法对25例不同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常规MRI及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根据肿瘤中心、周边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N鄄乙酰天冬氨酸(N鄄acetylaspar鄄tate熏NAA)和胆碱(choline熏Cho)代谢物峰下积分值,计算Cho/NAA比值,分别比较肿瘤中心及周边区域Cho/NAA比值与对侧正常区域的差异(配对秩和检验),以及不同级别肿瘤之间肿瘤中心及周边区域Cho/NAA比值的差异。结果与对侧正常区域Cho/NAA比值(0.68±0.19)相比,肿瘤中心(4.50±4.94)和周边区域(1.07±0.39)Cho/NAA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中心Cho/NAA比值,低级别肿瘤组为(2.17±0.88),高级别组(6.22±5.86);肿瘤周边区域Cho/NAA比值,低级别组为(0.84±0.22),高级别组(1.23±0.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直观的活体代谢检查技术,对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病理级别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随着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必将成为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 刘力崔世民刘梅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胆碱天冬氨酸
- 观察脑肿瘤致大脑运动功能重组患者运动神经网络变化的功能性连接MRI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应用功能性连接MR成像(fcMRI)技术,观察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所致功能重组患者运动神经网络的改变,为理解肿瘤所致运动功能重组的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1.5TMR成像系统,对6名正常志愿者及14例功能MRI(fMRI)显示运动功能重组的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行fcMRI。分别得到以正常受试者左和右主运动(M1)区、脑肿瘤患者肿瘤侧半球和非肿瘤侧半球M1区为种子体素(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图。对与以上种子体素呈明显相关的功能连接区的位置、范围、体积进行评估。将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fcMRI显示6名正常志愿者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遍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包括双侧M1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双侧运动前区(PMC区)等与运动相关的皮层,左右对称分布。左M1区的功能连接区[(9514.17±186.92)mm^3]与右M1区者[(9364.67±382.75)mm^3]范围基本一致,二者在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fcMRI显示:(1)与肿瘤侧M1区所连接脑区的体积[(11193.14±811.29)mm^3]明显大于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6549.86±400.94)mm^3](P〈0.01)。肿瘤组肿瘤侧M1区所连接的脑区与正常对照组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明显扩大(P〈0.01),提示肿瘤侧M1区与其他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其连接脑区的范围与受累手对指运动时同层面mRI显示的运动功能重组区范围基本一致。(2)肿瘤组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的体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有减少的趋势(P〈0.01),特别是肿瘤侧半球内,提示非肿瘤侧M1区与对侧半球的功能连接破坏。结论肿瘤组患者肿瘤侧M1区功能连接区的增多提示运动功能重组可能与运动功能传导路径重组或潜在
- 韩彤刘梅丽崔世民向华东刘力靳松雷静刘卉郭军郝妮娜郭迎翁旭初
- 关键词:运动皮层神经网脑肿瘤
- 颅内胶质肉瘤的CT与MRI表现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均位于幕上 ,其中颞顶区 13例 ,枕叶 1例 ,丘脑 1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为 3 0~ 9 0cm (平均 4 6cm)。CT扫描 7例为低等混杂密度 ,4例为低密度 ,CT值 18~ 2 2HU ,4例为略高密度 ,CT值 48~ 5 5HU。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边界清晰 ,周围有水肿。 6例行MRI检查 ,T1WI呈不规则长T1低信号 ,T2 WI呈稍高信号 ,强化后呈不均匀实质性增强。结论 颅内胶质肉瘤术前定性诊断困难。CT、MRI表现结合临床可做出倾向性诊断。增强检查有利于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
- 张蕾莉崔世民徐惠芳刘梅丽靳松闫世鑫戴伟英高满
- 关键词:颅内肿瘤CT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