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双
-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三维空间下非均匀泥沙絮团分形维数计算方法比较
- 2012年
-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在三维空间下,分别运用密度函数法、球体的回转半径法、沉降法推导了均匀沙、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建立模型计算并比较了各分形维数方法的计算值。结果表明:三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形维数均为1.75-2.19,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密度函数法和沉降法;均匀沙、非均匀沙维数均随颗粒数的增加而降低;非均匀沙絮团的分形维数略大于均匀沙絮团维数值。研究结果对黄河等高浊度细颗粒含沙水流的治理与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刘林双陈萌杨国录余明辉
- 关键词:非均匀沙絮凝体分形维数
- 一种灌排水氮磷营养盐监测系统
- 一种灌排水氮磷营养盐监测系统,包括进水泵、排水泵、进水管道、连接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第二排水管道,其中,所述进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道,所述通过设置的三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以及所述第一排水管道,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二...
- 骆文广范杨臻柴朝晖刘林双
- 文献传递
- 水沙分离方法及其对黄河小浪底下游减淤作用研究
- 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性河流,其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处理难度亦堪称世界之最,长期以来,下游河道淤积严重。传统黄河下游减淤模式主要为基于对沙源的控制提出的水土保持系列工程和基于水动力学条件的控制而提出的水沙调度工程。但由于自然...
- 刘林双
- 关键词:黄河下游水沙分离数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淤泥质陶粒的河湖生态产品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淤泥质陶粒的河湖生态产品及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组件和漂浮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组件,且分隔组件包括分隔板、牵引弹簧和滚动柱,所述分隔板的左右两侧连接有牵引弹簧,所述漂浮组件位于主体组件的上下两...
- 骆文广范杨臻柴朝晖刘林双
- 一种可诊断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风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诊断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风险的方法,具体涉及河湖底泥污染物检测技术领域,该诊断方法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诊断装置,利用容器采用亚克力材料制作成高1.0m的开口容器,开口容器形状为直筒状,容器内径...
- 骆文广刘林双柴朝晖范杨臻
- 一种田间土壤氮磷淋溶流失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一种田间土壤氮磷淋溶流失监测系统,包括镂空管、取样管、抽真空泵(、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镂空管侧面以及底面镂刻有贯穿的细孔,所述镂空管竖直安装在田间土壤内部;所述取样管竖直设置在镂空管内部,其下端套装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
- 骆文广范杨臻柴朝晖刘林双
- 文献传递
- 考虑电离作用的淤泥异向絮凝三维数值模拟
- 2012年
- 鉴于试验观察淤泥絮凝结构的技术难度,本文尝试以布朗动力学为基础,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动态模拟电离作用下颗粒成长为絮团的过程.为结合实际情况,泥沙颗粒初始位置由颗粒粒径和淤泥密度决定,颗粒初始速度按照相应条件下高斯随机分布给定.边界条件用和实际符合较好的循环边界.在模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并比较了颗粒粒径和淤泥密度对絮凝时间以及絮团开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讨论了电离作用后颗粒电荷量对絮团生长的影响.解释了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变化对絮凝过程和絮团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
- 刘林双杨国录余明辉
- 关键词:LANGEVIN方程高斯分布
- 粘性泥沙动水絮凝沉降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
- 2013年
- 基于扩散受限絮团聚集模型(DLCA模型),将絮凝沉降模型和水动力学结合,从三维的角度对动水中粘性细颗粒的絮凝沉降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有效碰撞系数、泥沙初始浓度和粒径对均匀沙和非均匀沙的落淤距离与分布的影响,初步研究了粘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分形生长过程,并对絮凝体进行了图像处理.研究成果对黄河等高浊度细颗粒含沙水流的治理与处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夏润亮杨国录刘林双
- 关键词:沉速
- 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0年
- 通过分析影响污泥机械脱水的因素,指出污泥机械脱水的难点是部分结合水的去除,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较好的方法为物理法和生物法,以期为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 柴朝晖杨国录刘林双陈萌朱森林
- 关键词:污泥机械脱水前处理方法
-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9年
-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况比较,研究絮凝淤泥体脱水速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淤泥浓度和FAS絮凝剂剂量对淤泥脱水速率的统计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比例在1.5~3.5、淤泥浓度约在18%~22%之间时,淤泥脱水效果和速率最佳。在最佳情况下,前48h内淤泥脱水速率较快,400h后淤泥脱水速率趋近于零。
- 刘林双杨国录王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