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恩山

作品数:8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断裂带
  • 2篇雪峰
  • 2篇裂带
  • 2篇陆内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动力学演化
  • 1篇扬子北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影像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应力场
  • 1篇油藏
  • 1篇造山带
  • 1篇折返
  • 1篇山带
  • 1篇深部结构
  • 1篇生物学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国土资...

作者

  • 7篇刘恩山
  • 5篇李三忠
  • 4篇戴黎明
  • 4篇刘博
  • 3篇金宠
  • 2篇王建
  • 2篇张国伟
  • 2篇刘晓春
  • 2篇索艳慧
  • 2篇周永刚
  • 2篇刘鑫
  • 2篇郝义
  • 2篇刘丽萍
  • 2篇王涛
  • 1篇焦倩
  • 1篇董树文
  • 1篇王岳军
  • 1篇钱存超
  • 1篇刘恩山
  • 1篇周均太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基础教育课程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心素养为准绳 主动学习少而精——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被引量:35
2022年
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从体系、架构、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了研制和修订,提炼出包括四个方面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水平,吸纳生物学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是我国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指向标。教师需要重新理解生物学教学的价值、任务和目的,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做出必要调整和改进,并实现相应的专业发展。
刘恩山
关键词:生物学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被引量:36
2010年
通过分析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褶皱-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时空演化,得出研究区雪峰山西侧构造样式具有明显的块断效应,各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对构造样式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时序上,燕山期有两期褶皱变形,早期褶皱轴向总体为NE向,晚期褶皱轴向为S—N向或NNE向;动力学上,雪峰陆内构造系统在NW—SE向的缩短作用下,其中的雪峰山隆升带的前寒武纪基底垂向推挤隆升,且不同块体平面上表现为复杂的走滑逃逸:以怀化-新晃断裂为界,以南的块体向SW向挤出。结合古太平洋板块在燕山期的俯冲规律,古太平洋板块NW向和W向的两次俯冲可能控制了燕山期两幕褶皱和逆冲作用。
刘恩山李三忠金宠戴黎明刘博张国伟
关键词:褶皱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在燕山期经历了强烈的改造,基本奠定了现今的构造格架。但我们对燕山期陆内构造变形的特征,古油藏的破坏和保存规律,以及陆内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的认识还尚未透彻。本文通过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以及整...
刘恩山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格局被引量:16
2010年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可以划分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构造单元——宽坪岩群、具弧后盆地性质的二郎坪岩石构造单元、具岛弧性质的秦岭杂岩单元、龟山岩组和南湾岩组构成的俯冲前缘楔构造带、构造混杂岩带、桐柏北部高压岩片单元、桐柏核部杂岩单元、桐柏南部高压岩片单元以及随州构造变形带。根据详细的构造解析以及新的地质年代学资料,本文将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幕,前两幕变形主要发育在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各个岩石构造单元中,之后的三幕变形则波及整个研究区。第一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55~238Ma,以发育区域上透入性的片理及北西西向的拉伸线理为主,并导致了高压岩片早期自西向东的挤出。第二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30~215Ma,以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使得高压岩片进一步垂向抬升。第三幕变形应早于下侏罗统,以近北西西向的宽缓褶皱为主要特征,该幕变形期间桐柏核部杂岩及其两侧高压岩片单元发生同步的抬升。第四幕变形大致发生在140~130Ma之间,主要表现为桐柏核部杂岩两侧走滑型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桐柏核部杂岩表现出向东的挤出。第五幕变形发生在120~80Ma,表现为北西向及北东向的脆性断裂活动,并切割以上所有构造形迹。桐柏高压岩片的抬升剥露受多幕变形控制,呈阶段性的抬升。
刘鑫李三忠索艳慧刘晓春刘恩山戴黎明
关键词:中生代变形样式
桂北河池-宜州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柳城段浅部到深部结构的启示被引量:22
2009年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雪峰山构造带南部,与扬子地块主体NE向的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其成因始终不明确。本文通过遥感构造解译、野外地质观察、构造剖面绘制、地震和MT剖面解释等手段,对河池-宜州断裂带东段进行了空间上由浅入深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断裂带总体表现为向北逆冲的叠瓦构造分割了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河池-宜州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历史,其中现今构造格局主体由印支期和燕山期复合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西段主要由印支期向南的弧形逆冲推覆阶段形成,东段主要由燕山期向西的弧形叠瓦式逆冲推覆奠定,它们的弧顶正好在宜州附近交接。
刘博李三忠周永刚金宠戴黎明刘丽萍王涛王建郝义刘恩山
关键词:动力学演化
遥感技术在南丹-都安断裂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以GIS为平台,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构造地貌学研究方法,以构造地质学为基础,对南丹-都安断裂带及其周边的伴生构造进行了研究。基于遥感影像部分地质异常(线性异常和含水量异常)的自动提取技术,反演、分析了研究区的应力场,发现反演结果与统计的野外资料有很好的对应性,结果表明该区受到NE和近EW向两幕应力场的挤压作用。结合野外调查研究,揭示南丹-都安断裂在印支期表现为右行走滑和南西方向的逆冲,在晚燕山-喜山阶段表现为左行走滑和西向的逆冲作用。南丹-都安断裂带的现今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北段以右行走滑和逆冲作用为主;中段以逆冲作用为主;南段以左行走滑和逆冲作用为主。
周永刚李三忠戴黎明金宠刘博刘丽萍刘鑫王建郝义王涛刘恩山索艳慧周均太焦倩
关键词:遥感影像应力场节理
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与扬子北缘构造变形的关系被引量:19
2010年
大别山造山带及其"前陆"形成于三叠纪,是华北陆块与扬子地块经长期构造演化、最终碰撞的产物。研究表明,该"前陆"实际是扬子地块中部的九岭基底隆升带演化相关的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带。综合横贯大别山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探测、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探测、天然地震波(P波)层析成像研究、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示大别山造山带及扬子地块北缘的地壳物性、速度结构、莫霍面错断、变形特征等,发现该区上、下地壳结构具有不一致性,总体表现为鱼骨刺状;并结合地表地质调查,推断扬子地块北缘深层向南逆冲的构造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及折返过程密切相关,而浅部构造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与大别山造山带向南的逆冲推覆构成对冲构造样式。最后,本文讨论了该区大地构造演化和背景,分析了其动力学机制。
李三忠张国伟董树文刘晓春王岳军刘博钱存超刘恩山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岩滑脱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