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坚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列线图
  • 2篇后并发症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肠癌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刘志坚
  • 2篇陶亮
  • 2篇宋鹏
  • 1篇朱斌
  • 1篇赵寅涛
  • 1篇王嵘
  • 1篇张冰
  • 1篇蒋健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指导切除脑功能区肿瘤(附6例报告)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指导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肿瘤。方法对6例右额顶叶区胶质瘤病人术前行复杂手指运动fMRI,激活脑皮质功能区,明确兴奋灶与肿瘤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手术方案。结果额叶切除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2例,右顶叶前半部分切除1例;仅后者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弱,且逐渐恢复。余无并发症。结论fMRI可以明确右额顶叶皮质功能区,提示功能区与胶质瘤的位置关系,指导肿瘤的切除范围和程度。
王嵘蒋健刘志坚赵寅涛张冰朱斌
关键词:脑图外科手术最小侵入性
miR--181a--5p调控MEG2在胃癌中的功能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胃癌导致的死亡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之一。近年来,研究对于胃癌靶向治疗进行了系统的尝试。但是目前只有少数获得了成功,胃癌总体的生存率仍然不理想。因此,临床上需要更多胃癌靶向治疗的候选靶点,对胃癌发生发展分子...
刘志坚
关键词:胃癌信号分子
预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保留左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的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接受保留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血管的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对≥Ⅱ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Ⅱ级术后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内部验证运用Bootstrap法评价模型的符合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DCA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获益度。结果共计37例(20.6%)患者发生≥Ⅱ级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 d CRP≥83.6 mg/L”(OR=3.036,P=0.007),“高龄”(OR=1.038,P=0.058)和“有糖尿病”(OR=2.337,P=0.052)是术后≥Ⅱ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基于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保留左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的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Ⅱ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参考价值。
陶亮邵丽华宋鹏刘志坚王萌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列线图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症状者17例,体检发现无症状者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5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3例,大脑中动脉8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和/或显微手术。结果依据GOS评分,评定预后好17例,预后差(包括死亡)3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需依据具体病变情况行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
毛剑男杨咏波那世杰刘涛刘志坚
关键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预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17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采用SPSS(版本20.0)软件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对≥Ⅱ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Ⅱ级术后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版本4.0.2)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内部验证运用Bootstrap法评价模型的符合度,并绘制校准曲线。采用DCA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获益度。结果共计54例(31.4%)患者发生≥Ⅱ级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3 d CRP≥88.6 mg/L”(OR=3.371,P=0.001),“高龄”(OR=1.070,P=0.000)和“有造口”(OR=3.192,P=0.006)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基于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参考价值。
陶亮邵丽华宋鹏刘志坚王萌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手术后并发症列线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