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萍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因子与惊厥发生机制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梁英武刘利萍张玉萍李朝辉孙辉
- 主要以癫痫病人和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P77PMC)为对象,利用免疫、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动物整体行为到细胞分子水平探讨IL-2与惊厥发生的关系,明确其在惊厥发作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惊厥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性质,从而为阐明惊厥发...
- 关键词:
- 关键词:细胞因子惊厥分子生物学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63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均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同步进行周剂量奈达铂化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6%和68.6%;1 a生存率分别为77.4%和68.8%。2组主要毒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肺炎、支气管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 刘利萍汤良
- 关键词:奈达铂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
- 赛肤润预防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赛肤润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放疗开始后即使用赛肤润涂抹放射野内皮肤,对照组按传统处理方法,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使用皮肤防护剂,对比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及放疗完成情况。结果试验组Ⅰ、Ⅱ、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80%、15%、5%,对照组Ⅰ、Ⅱ、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7.5%、6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放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早期干预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 苗亚丽李晓勇刘利萍
- 关键词:放射性皮炎赛肤润
- 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①目的观察多西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方法选择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方可评价疗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③结果全组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1例(3.3%),部分缓解率(PR)5例(16.7%),稳定(SD)18例(60%),病情进展(PD)6例(20%)。有效率(RR)为20%,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较轻。④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汤良刘利萍赵聪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奈达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同步放化疗60 Gy对比50 Gy剂量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比较60 Gy的放疗剂量是否优于国际标准的50 Gy。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将来自22家医院的33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法手术的ⅡA~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 Gy和50 Gy两组接受放疗。最后纳入可分析病例305例,其中60 Gy组152例,50 Gy组153例。中位年龄63岁,男242例(79.3%),女63例(20.7%)。原发灶中位长度5.6 cm。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放疗2 Gy/次,每周5次。同步化疗5周,每周1次:多西紫杉醇(25 mg/m2)+顺铂(25 mg/m2);巩固化疗2周期,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70 mg/m2),d1+顺铂(25 mg/m2),d1~3。首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27.3个月,60 Gy组疾病进展率为37.5%(57/152),50 Gy组为43.8%(67/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P=0.263)。60 Gy组和50 Gy组1、2、3年LRPFS分别为75.4%、56.8%、52.1%和74.2%、58.4%、50.1%(HR:0.95,95%CI:0.69~1.31,P=0.761)。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1%、64.8%、54.1%和85.4%、62.9%、54.0%(HR:0.98,95%CI:0.71~1.38,P=0.927)。两组1、2、3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0.8%、54.2%、48.5%和65.5%、51.9%、45.1%(HR:0.93,95%CI:0.68~1.26,P=0.621)。60 Gy组3级以上肺炎发生率为7.2%,50 Gy组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0.021),其他毒副作用两组相似。结论同步放化疗模式治疗食管癌,50 Gy与60 Gy的疗效无差异,推荐50 Gy为常用放疗剂量。
- 徐裕金朱卫国Liao Zhongxing孔月王万伟李建成黄荣何瀚杨新妹刘利萍孙宗文何慧娟包勇曾铭濮娟胡望远胡望远马军江浩刘志刚谭榜宪庄婷婷谭榜宪周霞季永领胡晓王谨胡晓王谨黄瑾郑晓黄瑾刘安文周菊英陶华周菊英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 成人髓母细胞瘤的预后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
- 2017年
- 成人髓母细胞瘤发病率低,手术、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及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技术进步使其疗效改善,疾病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其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尚无一致意见,本文就上述两方面做一综述。
- 孙宗文刘利萍胡巧英陈明陈媛媛
- 关键词:成人髓母细胞瘤预后因素
- 双肺电子密度值和放化疗模式与NSCLC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性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而化疗是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T)或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T)联合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therapy,CCRT)治疗后肺部平均电子密度值变化的规律,确定ICT或ACT对R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01-2016-12-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61例)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65例)行放射治疗的126例Ⅲ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山东省肿瘤医院61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32例)、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T+CCRT组,30例)、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ACT+CCRT组,30例)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ICT+ACT+CCRT组,34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放疗剂量和计划靶区体积对4组病例进行配对分析,通过随访确定RP的分级。分析肺部平均电子密度变化与RP的相关性。研究4组之间治疗前后肺部平均电子密度值的变化及RP发生概率的差异。结果放疗后1~3和4~6个月双肺CT电子密度值与RP的分级正相关,均P值<0.05。与CCRT组比较,ICT+CCRT组及ACT+CCRT组增加了治疗后1~3个月RP发生率(P=0.047,P=0.008),但未增加治疗后4~6个月RP发生率(P=0.736,P=0.886)。ICT+ACT+CCRT组增加了治疗后1~3和4~6个月RP发生率,P值分别为0.001和0.027。治疗前和治疗中CT电子密度值的变化与RP的发生正相关,均P值<0.05。结论双肺部平均电子密度值与RP相关。通过治疗前和治疗中CT电子密度值的变化可以预测RP的发生。ICT或ACT增加了CCRT在治疗后1~3个月患者RP发生率。ICT+ACT组增加了CCRT在治疗后1~3和4~6个月RP的发生率。
- 赵聪赵聪汤良汤良孙宗文吴培培刘利萍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诱导化疗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