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闻
- 作品数:2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说说印章创作
- 2012年
-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是出自《石涛画语录》中的一句名言。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在他的作品中将个性化的东西明确而自觉地显现出来,唯有如此,他的作品才会被赋之独特的生命形象。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思维,艺术家独立的创作个性必然要给艺术思维活动以内在的影响,并通过艺术思维活动而得到鲜明的展现。卡西尔在《人论》中曾引用过这样一个创作实例:"画家路德维奇·李希特在他的自传中谈到他年轻时在蒂沃利和三个朋友打算画一幅相同的风景的情形。他们都坚持不背离自然,尽可能精确地复写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然而结果是画出了四幅完全不同的画,彼此之间的差别正像这些艺术家的个性一样。从这个经验中他得出结论说,没有客观眼光这样的东西,而且形式和色彩总是根据个人的气质来领悟。"这也就是说艺术感知的不同。
- 刘一闻
- 关键词:《石涛画语录》印章思维活动艺术思维《人论》
- 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传统书法经典
- 2012年
- 早在二十年前,记得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的评审工作在锦州刚落下帷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当时书坛创作状况,我曾阐述过自己的如下感想。我说,整个中国书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历代名家名作互为连缀互为贯穿的历史,它的表现方式,虽说面貌纷呈风格各异,然其继承形态和审美标准,自古以来,几乎都是一层不变地建立在借鉴前人的创作基础之上的。这一方式,无疑也是当今书艺传承和不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有效之法。
- 刘一闻
- 关键词:传统书法中国书法审美标准篆刻展
-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被引量:1
- 2006年
- 杨中良:篆刻艺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较之其他艺术品市场有其特殊性。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请各位谈谈篆刻艺术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均可,长短不拘。同时,我们已经在中国篆刻网发帖,也想倾听广大网友的意见。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韩天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2001年的APEC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韩天衡石开李刚田刘一闻朱培尔曾翔蔡树农张树王镛黄惇崔志强徐正濂刘彦湖许雄志张公者杨中良
- 关键词:篆刻艺术书画家艺术产品篆刻篆刻家
- 弘一书法
- 2007年
-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名字,听来可谓如雷贯耳。他的非凡才华不仅反映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教育和编辑各个领域,同时表现在其造诣高深的书法篆刻创作上。弘一法师的书法,是他所有艺术活动当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和成就最高的。对于弘一本人来说,也是用功最勤和用心最久的一项。越到后期,越是完美,已臻化境。弘一法师独特书法艺术风貌的最后形成。
- 刘一闻
- 关键词:李叔同弘一法师
- 从历史文脉中走来——刘一闻新著出版发布仪式暨作品讨论会纪要
- 2009年
- 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刘一闻书画》、《得涧楼印选》、《一闻艺论》出版发布仪式暨作品讨论会于2008年11月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文博、艺术、新闻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参加了发布仪式和讨论会。与会者对刘一闻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和学术研究做出了积极的整体性评价。
- 陈燮君单国霖周慧珺迟志刚祝君波张止静陈克伦陈鹏举曹可凡刘小晴王锡荣李维琨刘一闻
- 关键词:新闻出版界仪式历史文脉艺术道路知名人士
- 气骨真当勉 规格不必同——关于王献唐的书画篆刻艺术被引量:1
- 2009年
- 刘一闻
- 关键词:王献唐篆刻艺术书画书法艺术识见
- 一代印人方去疾
- 2022年
- 方去疾(1922-2001),谱名文俊,改名策,字正孚,更名超,字超北,又改名,字去疾,以此行;又名之木,号阿方、四郎、心斋等。祖籍浙江泰顺,出生于温州。我国当代著名篆刻家、印学理论家和书法家。自幼性喜刻印,十四岁赴沪协同胞兄方节庵在上海汉口路开设“宣和印社”,自此开始了与印章密不可分的漫长生涯。(图1)早在弱冠之年,方去疾就已经结识了一大批书画篆刻名家。彼时,如寓居海上的马公愚、易大庵、来楚生、潘伯鹰、谢稚柳、唐云和白蕉等业界闻人,皆因印章艺术而先后结缘。毫无疑问,这些前辈人物对于年少方去疾的关怀和日后成长,自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刘一闻
- 关键词:书画篆刻谢稚柳印章艺术
- 苏白朱迹
- 2013年
- 当代印坛,苏白老师别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是时所公认的。尤其是他后期创作雄健浑穆的铁笔意蕴,足可称得亦写亦刻以刀当笔。为了更加完整地认识老师各个时期的创作特征,以及他的这一独特风格的最终形成过程,在此,我觉得有必要让人们再来熟悉和回顾一下老师所经历的艺术之径。苏白老师学习篆刻,最早是受张叔愚先生影响,当初他才十三岁,还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少年人。张氏创作大体归属工稳整饬、娟雅秀丽一路,在技法上堪称熟稔精湛。
- 刘一闻
- 关键词:篆法邓散木
- 从碑帖之学看海派书法被引量:2
- 2005年
- 19世纪中叶,沪渎地区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随后,外国金融源源而入。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上海从一个偏僻乡镇,迅速地发展成为空前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晚清学者张鸣珂曾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说:"白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于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另据杨逸《海上墨林》记载,自嘉、道至民国年间,上海本籍及侨居沪上的书画家就多达七百之数。这样,上海在身为经济大都市的同时,自然也成了东南文化艺术的中心。
- 刘一闻
- 关键词:帖学百年沧桑碑学民国年间
- 刘一闻书法作品润格
- 1999年
- 刘一闻
-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家中国书法篆刻艺术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