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鹤鹦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 吸氧排氮对家兔低气压暴露时气泡产生的影响(英文)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吸氧排氮方案对高空减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吸氧排氮 30、60和 1 2 0min组 4组。麻醉后行机械通气 ,分别吸氧排氮 0、30、60和 1 2 0min后上升至 1 10 0 0m停留 30min ,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气泡产生情况。结果高空减压时气泡首次检出时间随着吸氧排氮时间的增加而延长 ,吸氧排氮 60min和 1 2 0min组家兔气泡首次检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P<0 .0 1 ) ,气泡首次检出时间与吸氧排氮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 ) ;累积气泡数随着吸氧排氮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吸氧排氮 60min和 1 2 0min组家兔累积气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 ) ,累积气泡数与吸氧排氮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1 )。结论吸氧排氮 60min和 1 2 0min两种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兔由地面上升到 1 1 0 0 0m高空减压时气泡的产生。
- 王永春孙喜庆张舒吴燕红倪鹤鹦全海曦
- 关键词:气泡减压病预吸氧
- 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被引量:1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方法 8 名受试者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每名受试者重复5 次实验。每次实验时在从6:00 至次日9:00 的27 h 的睡眠剥夺过程中于凌晨1:00 分别服用安慰剂(食用淀粉)或咖啡因( 200 m g 和300 m g)或苯丙胺(5 m g 和 10m g),采用随机双盲给药。并在服药前1 h 及服药后1 h、3 h、5 h、7 h 各完成一组认知任务工作绩效的测试。 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咖啡因可以显著降低单、双任务反应时、双任务跟踪误差(P<0.05);服用咖啡因后主观任务难度降低(P< 0.05) 。咖啡因 200 m g、300 m g 的作用效果与苯丙胺5 m g、10 m g 作用基本相当。咖啡因的这些作用在服药后1 h 即可出现,持续至服药后7 h。200 m g 与300 m g 咖啡因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咖啡因200 m g 和咖啡因300 m g
- 付兆君马瑞山程宏伟董明清倪鹤鹦詹皓
- 关键词:睡眠剥夺咖啡因工作绩效夜航
- 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条件下服用咖啡因对情绪情感状态的影响。 方法 8 名受试者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每名受试者重复5 次间隔至少1 周的实验,每次实验中在从6:00 至次日9:00 的27 h 的睡眠剥夺过程中于凌晨1:00 分别服用安慰剂(食用淀粉10 m g)或咖啡因( 200 m g 或 300m g)或苯丙胺(5 m g 或10 m g),采用随机双盲给药。并在服药前1 h 及服药后1 h、3 h、5 h、7 h 各完成一组情绪情感状态的测试。 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咖啡因能有效地克服睡眠剥夺后情绪情感状态量表(POMS)中的“有力-好动”(V)得分的降低(P< 0.05),克服“疲惫-惰性”(F)和“困惑-迷茫”(C)得分的升高(P< 0.05);服用咖啡因后主观困倦程度降低(P< 0.05) 。200 m g 与300 m g 咖啡因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 结论 咖啡因200 m g 和咖啡因300 m g
- 付兆君马瑞山程宏伟董明清倪鹤鹦詹皓
- 关键词:睡眠剥夺咖啡因
- 微型医用化学产氧器的研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介绍的微型医用化学产氧器是便携式氧源,重约2kg,氧浓度为99.51~99.98%,每次产氧量60L,氧流量定为1、2、4L/min(±50%)三种,工作压力5~10mmHg(0.66~1.33kpa).实验数据表明,它的理化性能指标已达到医用氧的国家标准。
- 李兵林张世军肖赞英刘小平倪鹤鹦
- 外源性的表面活性剂在咽鼓管开放功能中的作用
- 张平郑国玺张正民冯立宁李黎倪鹤鹦杨妙丽魏小红汪立
- 该成果从预防和治疗航空性中耳炎的角度出发,选用健康豚鼠利用低压舱气压变化,建立航空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再在鼓室内注入外源性表面活性剂,分别测试左、右耳不同状态和不同条件下的咽鼓管被动开放压。研究证明了外源性表面活性剂在咽鼓...
- 关键词:
- 关键词:航空性中耳炎咽鼓管
- 逐次呼吸第四军医大学o_2及co_2自动测算方法
- 1992年
- 作者介绍用系统传递函数方法,校正呼吸测量系统对呼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信号的延迟和响应时间的影响,并对信号基线漂移和干扰采取了相应措施,用微机测算逐次呼吸O_2耗量(Vo_2)和CO_2生成量(Vco_2).该方法测算结果与化学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Vo_2为2.33%~3.82%;Vco_2为0.66%~1.82%,且简单而快速.
- 冯林华倪鹤鹦王兴邦张立藩马瑞山
- 关键词:氧消耗二氧化碳生成量
- 急性缺氧对经不同感觉通道引发的脑事件相关电位和反应时的影响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研究经不同感觉通道输入信息时脑认知能力的差异,观察急性缺氧时经不同感觉通道输入信息时脑认知能力的改变。方法10名受试者在地面和4300m模拟高度(吸入低氧混合气)分别进行视觉、听觉和视-听(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呈现)Oddbal任务测试,记录脑电图(EEG)和反应时(RT),EEG经叠加平均处理提取出脑事件相关电位(ERP),并测量其P3波的潜时和波幅。以P3潜时和RT为主要指标评定脑认知能力。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感觉通道间比较,视觉通道的P3潜时和RT均长于听觉和视-听通道,RT以视-听通道最快。急性缺氧对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均可明显减慢其P3潜时和RT。结论对听觉刺激的脑认知反应速度较视觉为快,而用视听联合刺激可加快反应速度。缺氧会减慢脑信息加工过程,听觉刺激的认知反应和视觉一样对缺氧敏感。
- 程宏伟马瑞山王兴邦倪鹤鹦
-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电描记术
- 轻、中度缺氧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及不同刺激模式的比较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观察轻、中度缺氧对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比较不同刺激模式诱发的ERP对缺氧的敏感性。方法12名受试者在地面、2500m和4300m模拟高度(吸入低氧混合气)分别进行视觉Oddbal、Sternberg记忆量(MSET)为1和MSET为3的任务测试,记录ERP的P3潜伏期、波幅和反应时(RT)及反应错误率(ER)。结果4300m高度缺氧时P3潜伏期显著延长,任务难度较大时(Sternberg模式MSET=3)ER增高;2500m高度缺氧时各指标无明显改变;以Sternberg模式MSET=1诱发的ERP波形清晰,缺氧时P3潜伏期延长显著。结论4300m高度缺氧对ERP有明显影响,P3潜伏期是评定缺氧时脑认知能力降低的敏感指标。Sternberg模式MSET=1诱发的ERP对缺氧敏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刺激模式。
- 程宏伟马瑞山倪鹤鹦王兴邦
- 关键词:缺氧血氧饱和度事件相关电位
- 坐位下体负压下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15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坐位下体负压 - 4.0 0kPa、 - 6.67kPa条件下 ,分别测试负压前、下体负压暴露 0 .5、1、2、3、4、5min和卸压后 1、3、5min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在 - 4.0kPa下体负压作用 4、5min时 ,脑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 ) ;负压作用 3、4、5min时心率增快 (P <0 .0 5 ) ;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在 - 6.67kPa下体负压作用 2、3min时 ,脑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 ) ,在 4min和 5min时显著减慢 (P <0 .0 1) ,卸压后 1min尚未恢复 (P <0 .0 5 ) ,随后恢复至对照水平 ;负压作用后各时间点心率均显著增快 (P <0 .0 1) ;血氧饱和度在负压暴露 5min时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坐位下体负压造成血液在下肢淤积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慢 ,引起大脑血供减少 。
- 韩文强刘惠芬赵芳婷马瑞山程宏伟倪鹤鹦
- 关键词:坐位下体负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血氧饱和度
- 轻、中度缺氧应激时声强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分析在 4种不同高度和 5种不同声强条件下 P30 0 的潜时及波幅 ,反应时 ,得出轻、中度缺氧条件下最佳声强值 .方法 14名受试者在地面及 15 0 0 m,30 0 0 m,45 0 0 m三个模拟高度 (吸低氧混合气体 )分别进行 5种不同声强值 (5 5 ,6 0 ,70 ,80 ,85 d B)的听觉 oddball测试 ,记录脑电图 (EEG)、反应时 (RT)及主观感觉 ,EEG经平均叠加处理提取出脑事件相关电位 (ERP)中的 P3波幅、潜时 .以 P3潜时和 RT为主要指标评定脑认知能力 ,结合主观评价确定最佳声强值 .结果 P30 0 潜时及 RT,在地面及 15 0 0 m ,5种听觉oddball任务声强为 5 5 d B时的 P30 0 潜时及 RT明显长于其它 4种声强 (P<0 .0 1) ,而其余 4种声强间则无明显差别 .在 30 0 0m,5 0 0 0 m,声强为 70 ,80 ,85 d B时 P30 0 潜时及 RT明显短于5 5 d B及 6 0 d B的 P30 0 潜时和 RT (P<0 .0 1) ,而主观评价反映 80 ,85 d B声强刺耳 ,难以忍受 .结论 在地面及 15 0 0 m轻度缺氧情况下最佳声强值为 6 0~ 70 d B;在 30 0 0 m及 5 0 0 0m中度缺氧条件下 ,最佳声强值为 70~ 80 d B,此时 P3潜时及RT最短 ;
- 秦云马瑞山倪鹤鹦付兆君程宏伟
- 关键词:低氧声强缺氧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