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旻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尿酸
  • 2篇血脂
  • 2篇脂蛋白(A)...
  • 2篇尿酸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清
  • 1篇早期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恶化
  • 1篇视觉模拟
  • 1篇头痛
  • 1篇偏头痛
  • 1篇评分
  • 1篇前庭
  • 1篇卒中

机构

  • 4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4篇何旻
  • 2篇谷德祥
  • 2篇李飞
  • 1篇陈德艳

传媒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梗死病人血尿酸、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血尿酸(UA)、血清脂蛋白 (a) [Lp(a) ]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85例脑梗死病人测定其血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脂蛋白 (a)及血尿酸水平。并与对照组 (4 0例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脑梗死病人TC、TG、HDL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UA、LDL -C、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a)亦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尿酸、Lp(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 ,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何旻谷德祥李飞
关键词:脑梗死血脂血尿酸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何旻谷德祥李飞
关键词:脑梗死血脂血尿酸
文拉法辛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头晕门诊就诊的11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减少,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每月平均发作次数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庭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方面,健康宣教、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有疗效,但加用文拉法辛更加显出了优势,并且是安全的。
戎天艺何旻
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间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legumain,LGMN)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34例急性LAA型卒中患者,检测其血清LGMN水平。END定义为入院3 d内任意时间点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将患者按照入院后有无发生END进行分组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GMN预测患者发生END的价值。结果:334例LAA型卒中患者中有78例(23.4%)发生END,作为END组,余256例为非END组。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END组的LGMN水平、年龄、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比例、存在易损斑块的比例、入院收缩压水平、入院NIHSS评分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E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ND患者中,中度狭窄组(7.05μg/L)及闭塞组(6.80μg/L)的血清LGMN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狭窄组(8.66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GMN水平升高是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1.30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88~1.441,P<0.001],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存在易损斑块、入院收缩压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以及入院NIHSS评分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GMN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为0.663~0.763,P<0.001),此时最佳临界值为6.73μg/L。结论:LGMN水平升高是急性LAA型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作为预测END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戎天艺花芸陈德艳何旻
关键词: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