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辉萍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免疫
  • 4篇免疫功能
  • 4篇丙泊酚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纤维化
  • 2篇脂联素
  • 2篇肾缺血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肾纤维化
  • 2篇肾脏
  • 2篇手术
  • 2篇曲张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18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苏省麻醉学...

作者

  • 19篇伍辉萍
  • 14篇杨承祥
  • 9篇洪彬源
  • 7篇周俊
  • 6篇刘洪珍
  • 6篇蔡日生
  • 5篇周桥灵
  • 5篇欧伟明
  • 4篇黄腾
  • 4篇廖美娟
  • 3篇李云
  • 3篇梁桦
  • 3篇徐枫
  • 3篇赖晓红
  • 2篇仲吉英
  • 2篇林森
  • 2篇冯舒韵
  • 2篇何万友
  • 2篇王汉兵
  • 2篇刘梅芳

传媒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式的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Ⅰ组:空白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Ⅱ组:PCIA;Ⅲ组:PCEA;Ⅳ组: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IA;Ⅴ组: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EA。分别在麻醉前(T1)、术后1 h(T2)、24 h(T3)、48 h(T4)、72 h(T5)、120 h(T6)、168 h(T7)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各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CD8+)、NK、IL-2、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并作统计学差异比较和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与Ⅰ组相比,Ⅱ、Ⅲ、Ⅳ和Ⅴ组T2~T5疼痛明显减轻(P〈0.05),其中Ⅴ组的镇痛效果最佳;Ⅱ、Ⅲ、Ⅳ和Ⅴ组在T2~T5的CD3+、CD4+、NK和IL-2含量均明显升高,CD8+、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Ⅴ组的免疫参数在各时点更接近T1水平。结论术毕切口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PCEA方案是结肠癌根治术后最佳镇痛方法,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洪彬源刘洪珍潘晓梅蔡日生黄星球赖晓红周桥灵李云伍辉萍杨承祥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免疫功能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及术后临床指标: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全流质及住院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_1)、术毕即刻(T_2)、术后1(T_3)、3(T_4)、7 d(T_5)抽血检测:CD4^+,CD8^+,CD4^+/CD8^+,NK cell水平。结果与T0比较,E组T_(2-3)时点CD3^+、CD4^+及NK细胞指标下降,CD8上升。与E组比较,AE组无输异体血病例;术后临床指标时间均缩短;T_(2-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复合ERAS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输注异体血,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周桥灵刘洪珍赖晓红廖美娟梁桦欧伟明伍辉萍陈焕伟邓斐文
关键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快速康复外科肝叶切除术免疫功能
超声引导TAP阻滞、ESP阻滞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比较术前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或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5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年龄为18~64岁,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24 kg/m^(2),ASA分级为Ⅲ~Ⅴ级,分为3组(n=15):术前TAPB组、术前ESPB组和常规PCIA镇痛组(C组)。TAPB组在全麻诱导后经B超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两点腹横肌平面阻滞,每点注入混合药液(0.33%罗哌卡因30 ml+地塞米松5 mg)15 ml。ESPB组在全麻诱导后经B超引导下行双侧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入混合药液(0.33%罗哌卡因30 ml+地塞米松5 mg)30 ml。C组为常规PCIA镇痛组,术前不行神经阻滞。三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2μg/kg PCIA镇痛泵,若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VAS≤3分,予静脉单次追加舒芬太尼5μg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APB组和ESPB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补救镇痛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 <0.05)。ESPB组和TAPB组比较,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用量减少(P <0.05),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TAPB或ESPB联合PCIA静脉镇痛对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与TAPB相比,ESPB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少。
伍辉萍欧伟明梁桦周桥灵廖美娟徐枫冯舒韵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肝移植
多模式麻醉药物合用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多模式麻醉药物合用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择期结肠癌根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全凭静脉麻醉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静吸复合全麻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七氟醚吸入维持镇静、镇痛;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维持镇静、镇痛。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1 h(T3)、24 h(T4)、120 h(T5)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各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CD8+)、IL-2、TNF-α和CRP的含量并作统计学差异比较。结果 与T1相比,3组T2~T4的CD3+、CD4+和IL-2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TNF-α和CRP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吸复合全麻和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T2~T4的CD3+、CD4+和IL-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静吸复合全麻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T2和T3的CD3+、CD4+和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和CR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最小,最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洪彬源陈桂纯王云花戴鹏伍辉萍蔡日生刘洪珍杨承祥
关键词:七氟醚罗哌卡因结肠癌根治术免疫细胞
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TAK1在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ATP耗竭再恢复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HK-2细胞接种于9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ATP耗竭再恢复组(D/R组)、异丙酚(P组)和TAKI过表达组(T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尉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于ATP耗竭前1h,P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1h,T组用含异丙酚终浓度为20μmol/L、滴度为2×10^7TU/ml的TAK1慢病毒的DMEM培养基孵育1h,其余处理同D/R组。于ATP再恢复12h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凋亡评分;于ATP再恢复12、24和48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h时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R组、P组和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ATP再恢复后TAKI、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与D/R组比较,P组和T组细胞活力增强,凋亡评分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下调(P〈0.05);与P组比较,T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评分升高,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机制可能与下调TAK1表达有关。
伍辉萍杨承祥周俊洪彬源何万友熊清明
关键词:二异丙酚再灌注损伤纤维化
二次肝移植术中大出血救治成功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年龄30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5 kg,因"身目黄染3个月,加重伴右上腹疼痛3 d"入院。患者8年前因"肝豆状核变性"于外院行肝移植术,术后因腹腔出血,行腹腔探查术+止血术。4年前因"尿黄、身目黄染"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缺血性胆管炎,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囊扩张术,2个月后行引流管更换术,术后恢复可。3个月前因"身目黄染,双下肢水肿",于我院行引流管更换术。3 d前因"黄疸加重伴右上腹疼痛,持续性胀痛"入院。术前检查:血常规:Hb浓度71 g/L,PLT计数38×10^(9)/L。凝血功能:PT 20.6 s,APTT 50.5 s,Fib浓度1.34 g/L,INR 1.84。肝功能:AST活性72 IU/L,ALB浓度33.4 g/L,TBIL浓度304.0 mol/L,DBIL浓度233.4 mol/L,IBIL浓度70.6 mol/L。心脏B超:左房增大;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上腹部CTA+CTV:1.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实质密度稍减低,移植肝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或闭塞;门静脉系统、肝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血栓;肝内胆管稍扩张,肝门部胆管内见引流管留置;胆囊缺如。2.腹膜、系膜多发渗出,腹腔少量积液。3.脾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1.慢性肝功能衰竭,MELD评分30分;2.肝移植术后;3.梗阻性黄疸;4.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脾功能亢进。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伍辉萍欧伟明张创强冯舒韵廖美娟徐枫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肠系膜上动脉胃底静脉曲张脾大
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120min和术毕的鼻咽温度。麻醉前,术毕24、48、72、120、168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老年患者的IL-2、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结果:Ⅰ组麻醉后30、60、90、120min及术毕时体温明显低于麻醉前和Ⅱ组体温(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48、72h时IL-2含量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2水平明显高于Ⅰ组的(P<0.05)。两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明显低于Ⅰ组水平(P<0.01),在术后120h时,Ⅰ组的CRP的含量明显高于Ⅱ组和麻醉前水平(P<0.01)。结论:围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老年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洪彬源伍辉萍刘洪珍杨承祥李云
关键词:围术期保温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
丙泊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和TAK1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脂肪乳剂组(IRF组)、TAK1过表达组(IRPT组)、TAK1过表达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谢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模拟体内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C组正常培养,不作任何处理;IR组:正常培养的HK-2细胞更换为含10μmol/L抗霉素A及1μmol/L钙离子通道载体A23187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孵育1 h,PBS清洗之后再换成正常含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12、24、48 h;IRP组于ATP耗竭前1 h,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预孵育1 h;IRPT组于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慢病毒(滴度为2×107TU/mL)预孵育1 h;IRF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10%脂肪乳剂预孵育1 h;IRPTI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阴性慢病毒预孵育1 h,其余处理均同IR组。于ATP再恢复12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于ATP再恢复12、24和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活力增强,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表达,进而抑制了�
伍辉萍周俊欧伟明刘梅芳李云梁幸甜杨承祥
关键词:丙泊酚缺血再灌注损伤肾间质纤维化
右美托咪啶复合尼卡地平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及其应激反应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复合尼卡地平(Nic)用于耳科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其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尼卡地平组(N组),Dex+Nic组(DN组)。DN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1μg/kg,继之以0.5μg/(kg·h)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术中维持Bl S值40~49。N组手术开始时以2~3μg/(kg·min)的速率输注Nic,使MAP降至并维持在60~65 mm Hg,缝合伤口时停药。记录术中药物用量、出血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手术1 h(T2),术毕(T3)血浆皮质醇(Cor)及IL-6浓度。结果与N组比较,DN组术中麻醉药和Nic用量降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缩短(P〈0.05),与T0时比较,N组T2、T3时血浆Cor、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T2、T3时DN组血浆Cor、血清IL-6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尼卡地平用于耳科手术患者,不仅能优化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而且能有效的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应激反应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但术后不良反应多。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刘梅芳
关键词:鼓膜切开置管术小儿手术氯胺酮丙泊酚麻醉分泌性中耳炎术后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