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燕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英语
  • 4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翻译
  • 2篇译者
  • 2篇英国文学
  • 2篇欲望
  • 2篇神话
  • 2篇外国语
  • 2篇文化
  • 2篇鲁滨逊
  • 2篇疾病
  • 2篇教学
  • 2篇国语
  • 2篇翻译者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寓意
  • 1篇行文
  • 1篇性感
  • 1篇叙事

机构

  • 18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波恩大学

作者

  • 18篇任海燕
  • 3篇曹波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外国语言与文...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国外文学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4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高等教育中的文学回归
2014年
研读文学作品能深入探讨人性,并透过对于人性的认知获得关于世界复杂性的认知,丰富观照人和世界的角度,实现关于审美能力、思辨能力乃至健全人格的教育。此研究尝试以在高等教育体系里处于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英语教育为例,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探讨文学回归对于实现大学教育育人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意义。
任海燕
关键词:文学高等教育英语教育
洪堡、奴隶制与革命——全球性反殖民主义、废奴主义和反种族主义视角
2021年
本文以洪堡日记中有关委内瑞拉和古巴的奴隶主和奴隶贩子的记录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群体同殖民地官员和科学家们一道,均是在洪堡美洲之行(1799—1804)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联络人,有的还是重要的东道主。在1810—1830年殖民地反对西班牙的伟大独立革命之前10年左右,洪堡就已经游历了西属美洲。与当地人的来往,使洪堡获得了关于奴隶贸易和奴隶种植园的经验性知识,由此形成了对玻利瓦尔领导下的军事革命思想及其开端的判断,同时也促使他成为一位废奴主义者、反殖民主义者和非种族主义者。
米夏埃尔·措伊斯克任海燕
关键词:奴隶贸易
分阶段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耗时多收效差的特点,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难辞其咎。实践证明,分阶段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分阶段既指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能力不同的状况区分写作目标,低年级训练篇章写作标,高年级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同时,篇章写作的教学也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学习把握细节为特征的复述训练、强化主题句意识的立论训练以及命题作文写作。
任海燕
关键词:英语写作分阶段教学学术论文写作
警惕启蒙的讹诈:也论现代神话鲁滨逊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在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中观照《鲁滨逊漂流记》,认为鲁滨逊是代表着启蒙意识形态的神话,其背后的真理是为启蒙意识形态服务的隐喻,而鲁滨逊则集中体现了现代思想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理性至上原则以及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在肯定启蒙的成就的前提下,本文旨在从批判的角度观照这两个核心价值,以反思启蒙,提出理性至上原则有可能造成人的异化,同时它还为鲁滨逊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及殖民行为提供理据,而对自给自足主体性的崇拜则成为现代人傲慢的根源。
任海燕
关键词:鲁滨逊神话启蒙主体性
小说英译中的转换与妙合——以《一车十八人》英译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与非文学翻译相比,小说的译者首先是文本的诠释者,然后才是译者。本文以木心小说《一车十八人》的英译本中的篇章转换和隐喻转换为例,探讨译者童明提出的以差异和旅行为前提的转换理论如何用于小说翻译。作为诠释者的译者除了需要根据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灵活转换、反复旅行之外,还需要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仔细揣摩作者意图,选择贴切再现作品文学性的译法,在文学效果间旅行转换,才能实现译文与原作的妙合。
任海燕
关键词:旅行文学翻译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 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年
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英国文学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6至18日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盛会,其中有张中载、郭继德、常耀信、欧鉷、杨仁敬等老一辈学者,也有何宁、金雯、欧荣、李成坚等新锐,他们围绕当下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任海燕曹波
关键词:文化批评感伤小说
《礼拜五》的游戏——图尼埃的主体批判被引量:1
2019年
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青睐鲁滨逊这个现代神话,在小说处女作《礼拜五》中,他戏仿神话中的理性复制,将荒岛变成他的游戏场,向启蒙的现代主体发问。图尼埃的主体"实验"以一场爆炸为分水岭,分为复制时期和游戏时期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从理性复制到礼拜五和鲁滨孙的游戏,图尼埃直入启蒙现代性体系的主体观的中心,围绕这个封闭的逻各斯中心的压迫性结构展开解构的自由游戏,引发了对于"什么是理想的主体"和"如何建构理想的主体"等一众问题的思考。
任海燕
关键词:游戏解构
主体和他者的变奏——论图尼埃对鲁滨逊神话的重写
2015年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催生了一个启蒙的现代神话,而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在小说《星期五》中,通过重构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情境,质疑启蒙理性主体。在图尼埃看来,没有他者的世界违背人类心理常规,必然导致主体的失常。图尼埃的这一认知是对笛福创造的所谓理性主体神话的颠覆。在颠覆原有神话的同时,图尼埃希望借助"太阳之城"这一概念,创作具有其个人风格的新的主体神话。不过,他的这一尝试给小说带来不少不和谐音。尽管如此,鉴于其哲学高度,《星期五》仍不失为针对鲁滨逊神话的重写范例之一。
任海燕
关键词:鲁滨逊他者神话
殖民历史叙事中的欲望和权力——再论《福》
2017年
在小说《福》中,库切往笛福的鲁滨逊故事中添入苏珊·巴顿和福,让二人围绕如何再现荒岛故事尤其是星期五的故事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苏珊一开始尝试替处于弱势地位的自己和星期五争取发声的权利,但最终却选择加入福所代表的白人殖民者阵营。苏珊放弃探究星期五的欲望,是库切对笛福故事的一个重要改写。此外,库切还试图通过在小说结尾处引入一个神秘的叙述者"我"来探解星期五之谜。这些元小说式的增改,令库切的小说得以深入探索殖民权力结构中的叙事和欲望,也为从广义上研究叙述中欲望和权力的关系提供了参照。
任海燕
关键词:殖民叙事权力欲望《福》
《疾病翻译者》:文化边界上的异化和失常欲望被引量:2
2019年
印度裔美国作家裘帕·拉希里的多数故事具有跨界这一后现代文化和文学的新特征,其短篇小说《疾病翻译者》通过讲述发生在文化交界处的假性浪漫故事,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中异化呈现出来的新形式。生长于美国的印度裔游客达斯夫人和印度当地导游卡帕西先生均是经历了重重异化的主体,二人在"压抑的复现"以及"受媒介操控的欲望"这两种欲望模式的作用下误解了对方意图,进而产生了短暂的相互吸引。通过讽刺这种假性浪漫,拉希里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异化这种疾病。
任海燕
关键词:异化欲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