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应党

作品数:74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昆虫
  • 11篇灰飞虱
  • 11篇飞虱
  • 9篇亚科
  • 9篇水稻
  • 9篇斑螟
  • 8篇地理区划
  • 8篇苹果
  • 8篇区系
  • 8篇鳞翅目
  • 8篇螟蛾
  • 8篇螟蛾科
  • 8篇斑螟亚科
  • 8篇病害
  • 6篇生物地理
  • 6篇枯病
  • 5篇银花
  • 5篇金银花
  • 5篇虫害
  • 4篇叶枯病

机构

  • 69篇河南省农业科...
  • 15篇郑州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南开大学
  • 5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凯里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黄河流域水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4篇任应党
  • 27篇刘玉霞
  • 24篇申效诚
  • 17篇刘红彦
  • 15篇杨琳琳
  • 14篇马晓静
  • 11篇刘新涛
  • 10篇张书杰
  • 7篇王飞
  • 7篇鲁传涛
  • 6篇倪云霞
  • 5篇王海燕
  • 5篇赵白鸽
  • 5篇孔建
  • 5篇王锡锋
  • 4篇李后魂
  • 3篇杨丽荣
  • 2篇薛保国
  • 2篇侯茂林
  • 2篇李莉

传媒

  • 17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现代农药
  • 2篇世界生态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农药
  • 1篇Entomo...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半世纪来发现昆虫新种简况
本文综合叙述了新中国50年来发表的昆虫新种的有关资料,对全国各地出产的新种数量作了分析对比。
申效诚刘玉霞任应党
文献传递
苹果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被引量:71
2001年
通过在果园地面种植牧草或花生、油菜等覆盖作物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天敌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和充足猎物 ,促进天敌群落的早期发展 ,在 4~ 6月份使树上天敌总量增加 60 % ,地面捕食性天敌增加 2 0倍以上 ,不仅使果树蚜、螨高蜂期推迟 ,并使高峰值分别降低 39%和 1倍以上 ,使前中期害虫得到很好控制。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也可促使周围农田生态系中的天敌因季节性变动向果园迁移 ,并通过不同生态系之间的运动 ,扩大天敌种群 ,达到控制中后期害虫的效果。对优势天敌在果园生态系中的作用亦做了研究和评价 ,认为在天敌 -害虫相互作用系统中 ,天敌群落的综合功能是最重要的 ,针对不同害虫 ,小花蝽、草蛉、六点蓟马、赤眼蜂等也具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通过天敌的人工操纵和补充释放技术以及选择性药剂的筛选运用 ,在地面覆草 ,增强天敌功能的基础上 ,建立起果园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体系 ,每年可使苹果园比通常减少用农药 4 0 %~ 50 % 。
孔建王海燕赵白鸽任应党刘玉霞陈汉杰单林娜王安超
关键词:天敌利用生态调控害虫治理
葫芦科植物LS杀虫成分的提取及杀虫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通过比较葫芦科植物LS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发现无水乙醇和丙酮的提取效果最好。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无水乙醇提取液对金银花蚜虫和小麦穗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5 0倍提取液田间喷雾 3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77.4%~ 89.4%,有望开发出一种新的植物源杀虫剂。
刘玉霞刘红彦任应党王飞倪云霞杨艳春
关键词:葫芦科植物杀虫活性
世界昆虫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及地理区划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制定世界昆虫地理区划方案,按地形、气候等生态条件将世界陆地划分为67个基础地理单元,汇总世界31目1208科104344属昆虫在各地理单元的分布,用新提出的相似性通用公式和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聚类实验:在相似性水平为0.300时,67个基础地理单元聚成20个小单元群;在0.200时,聚成7个大单元群。实验结果符合统计学、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的要求。依此结果制定了7界20亚界的世界首个昆虫的地理区划方案,并分析了各界、各亚界的昆虫区系特征,提出了昆虫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分布格局的同质性及建立世界生物地理区划方案的可能性。
申效诚路纪琪任应党任应党刘新涛刘新涛
关键词:聚类分析地理区划
中国拟峰斑螟属一新种及棕黄拟蜂斑螟变异讨论(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记述采自西藏拟峰斑螟属Anabasis Heinrich 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该文同时讨论了棕黄拟峰斑螟A.fusciflavida的变异,提供了该种在中国的分布图。
刘淑蓉任应党李后魂
关键词: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昆虫标本盒内隔层
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昆虫标本盒内隔层,依据现有昆虫标本盒的规格而设计,包含内隔层板、圆环、透气孔、内隔层檐四个部分。每面内隔层板上均分布有透气孔,两面短边内隔层板外侧靠近顶端均设有可放置0.5ml EP管的圆环,内隔层檐位于...
张书杰任应党杨琳琳马晓静南文浩
文献传递
河南省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地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于2020—2021年,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河南新乡、濮阳、开封、驻马店及信阳等地区灰飞虱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河南省灰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RR)=14.9~91.1;对吡蚜酮(RR=6.91~16.7)和毒死蜱(RR=8.48~70.0)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三唑磷(RR=1.29~11.1)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噻虫嗪(RR=0.95~5.19)和高效氯氟氰菊酯(RR=3.31~7.24)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吡虫啉(RR=0.89~3.92)、啶虫脒(RR=1.11~2.33)、烯啶虫胺(RR=0.16~0.64)、呋虫胺(RR=1.87~3.86)、异丙威(RR=0.47~1.37)和氟啶虫酰胺(RR=1.63~4.33)均仍处于敏感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田间灰飞虱的可持续性防控以及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蔡玉彪窦涛高富涛尹新明刘向阳任应党
关键词:灰飞虱田间种群杀虫剂噻嗪酮抗药性抗性监测
温度变化对休耕期冬水田天敌捕食猎物的影响及天敌耐冷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评估冬水田休耕季节长达6—8个月温度变化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觅食策略维持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两种代表性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成虫、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成蛛、亚成蛛对天台刺齿虫兆Homidia tiantaiensis和白翅叶蝉Thaia rubiginosa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以及捕食偏好性;测定了这些捕食者在这两种温度诱导下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反应、对猎物的搜寻效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在22℃和12℃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和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模型。由捕食功能反应可知,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量均高于12℃下的捕食量,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的捕食量要显著高于对叶蝉的捕食量。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均相应地高于12℃下的值,而22℃下它们对两种猎物的处理时间则相应地小于12℃下的处理时间。在同一猎物相同温度下,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均相应地高于狼蛛和豹蛛成蛛的值,它们的处理时间则明显小于其成蛛的处理时间。隐翅甲的最大捕食量和a/T_(h)值在12℃叶蝉试验中均最大,而其处理时间则最小;其它条件下的隐翅甲参数值通常介于狼蛛和豹蛛成蛛、亚成蛛各参数值之间。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温度变化对捕食者搜寻效应的影响程度与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有关;22℃下的搜寻效应值均高于12℃下的搜寻效应值。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作用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22℃下对两种猎物和12℃下对刺齿虫兆的搜寻常数和干扰系数值均以狼蛛和
孙佳琦王光华任应党陈琴白耀宇
关键词:冬水田捕食性节肢动物捕食作用过冷却点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任应党鲁传涛王锡锋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灰飞虱
沿黄稻区介体灰飞虱有效接种虫量与水稻病毒病发生关系研究
2020年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RBSDD)和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RSD)是河南沿黄稻区重要的病毒病,均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传毒所致。为明确介体灰飞虱与不同水稻品种病毒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于2014—2018年连续5 a在开封市杜良镇调查灰飞虱高峰期虫量和带毒率,并对生产上常用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2016年灰飞虱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有效接种虫量最多(194.84万、171.11万头/hm^2),2017年和2015年次之,2018年最少。2014—2018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普遍,且2014年和2016年发生较严重,其中淮稻5号的发病率分别为50.6%和70.8%,均表现为高感;镇稻88发病率分别为30.6%和29.3%,表现为感病和中感。2015年、2017年RBSDD发病较轻,2018年发病最轻。而水稻条纹叶枯病则一直保持零星发生趋势。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除了在不同品种上表现出差异外,同一品种不同年份的发病率也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由介体灰飞虱高峰期虫量和带毒率决定的有效接种虫量是影响水稻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冯超红刘文文杨琳琳王光华任应党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病毒病灰飞虱带毒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