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栋 作品数:49 被引量:24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 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99年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则,采用在伏天取肺俞、肾俞、定端穴、足三里,穴位注射卡提素及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于金栋关键词:穴位注射 慢性 支气管炎 水针疗法 面瘫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017年 面瘫临床评价方法可分为功能评价量表、神经电生理检测及面瘫计算机评价系统三大类。常用功能评价量表包括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GS)、Burr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Nottingham系统、Sunnybrook面瘫分级系统(S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及临床面瘫评价(Fa CE)量表等。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面肌电图(EMG)、神经电图(ENo G)、瞬目反射(BR)、神经兴奋性试验(NET)等。计算机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根据传感器的不同,主要分为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计算机评价系统及基于生物医学图像识别技术的计算机评价系统。本文从评价的敏感性、稳定性、准确性、易操作性及经济学等角度对上述常用面瘫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邓永安 郭家奎 于金栋 王东平 孙熙罡 林翠茹关键词:面瘫 口服泼尼松致多尿 被引量:1 2016年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急性期,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l +0.9%氯化钠250 ml,1次/ d 静脉滴注;泼尼松15 mg、维生素 B110 mg 及甲钴胺0.5 mg,3次/ d 口服;中药汤剂,1剂/ d。服用上述药物后5 h 内患者排尿6次,每次尿量约500 ml。当日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维生素 B1及甲钴胺,中药继续服用,尿量减少。第2天早上只服泼尼松,多尿再次出现,停用泼尼松,其他治疗不变,未再出现多尿。 崔亚丽 于金栋关键词:泼尼松 多尿 口噼治验1例 2011年 患者女性,年逾六旬,平素体质尚健,近日因家务所累感受风邪,致左耳后疼痛,次日晨起发现“口噼”到吾院就诊。患者左侧口歪,身微热,心烦,左耳后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考虑为“口噼”病在气分,宜清宣气分兼通经活络。方用栀子鼓汤加僵蚕10g,全蝎10g,一剂。因患者惧针,未施针灸治疗。次日发现患者左耳廓及耳道可见疱疹,身热,伴耳后疼痛加剧,“口噼”较前加重,舌左前中部味觉减退。 于金栋 王蕊关键词:治验 左耳后 通经活络 针灸治疗 味觉减退 疼痛 贝尔面瘫临床治疗研究概述 被引量:16 2010年 于金栋 张静 曹世强 吕丽柯 刘飚关键词:贝尔面瘫 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特发性面瘫 贝尔氏麻痹 面神经炎 针刺天柱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 2023年 颈性眩晕是一种由颈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天柱Ⅱ穴是于金栋主任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选穴。该文简要说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主流观点、中医对眩晕的认识、颈性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分析天柱Ⅱ穴的解剖位置、作用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并附医案1则。 侯金雨 于金栋关键词:颈性眩晕 针灸 浅论针灸推拿治疗内科急症 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中医内科急症的诊断与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有效病种逐渐增加,重症患者的治疗日益改善,辨证与诊断处理也日益规范化,抢救手法与投药途径也有所改进与更新,中医内科急症有发作迅速,变化快,发病较重的临床特征,因此中医医生在诊断时,要及时,准确,果断,更要突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治,驱邪扶正等治疗法则。此文通过对中医常见内科急症的概述,病机病理及针灸推拿方法的分析研究以使常见内科急症治疗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王璐彤 于金栋关键词:内科急症 针灸疗法 推拿疗法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00年 于金栋关键词:穴位注射 顽固性呃逆 疗效 基于脑-肠轴理论刍议中风病“治痿独取阳明” 被引量:2 2023年 对“治痿独取阳明”进行探析,明确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中风病的作用。通过对脑-肠轴之肠道菌群、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炎性介质(免疫机制)的上行通路对脑功能影响进行梳理,及分析针刺影响脑-肠轴上行通路对脑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阳明经穴位可通过脑-肠轴上行通路对中风后脑功能的恢复产生治疗意义。进而分析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阳明经对中风致痿的影响,为针刺治疗中风病痿证提供理论支持。 王慷 于金栋关键词:卒中 痿证 脑-肠轴 针灸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且临床分期为一期(局部缺血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双侧足三里和承山,毫针刺加电针,治疗20次,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100mg Bid,餐后口服,连续4周。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57,P<0.05)。 于金栋 张静 曹世强 吕丽柯 张坤关键词:针灸 西洛他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