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棉褐带卷叶蛾性外激素的合成被引量:1
- 1979年
- 棉褐带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sterstamm)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卷蛾亚科。又名东北苹果小卷叶虫。俗名卷叶虫、舔皮虫。我国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安徽、江苏等省都有这种害虫,其中以山东。
- 严梅和陈子康俞凌翀云自厚于振华李佩文
- 关键词:性外激素卷叶蛾科FISCHER石油醚梨小食心虫
- 棉褐带卷叶蛾性外激素的田间试验
- 1979年
- 棉褐带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sterstamm),亦称棉卷蛾或苹果小卷叶蛾,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在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亦探索用昆虫性外激素进行综合防治的方法。
- 陈子康于振华严梅和
- 关键词:性外激素田间试验苹果产区FISCHER雄蛾越冬代
- 一种病毒抑制物质NS-83的研制及其对番茄预防TMV初侵染的研究被引量:30
- 1984年
- 本文论述了几种长链醇和长链酸,在番茄上对TMV初侵染的抑制作用。测试了壬醇、癸醇、十一(烷)醇、十二(烷)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等长链醇。试验的脂肪酸有二十二酸、二十二酸钠、混合脂肪酸和NS-83制剂。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有1.1%二十二酸、35~36%顺—二十二烯—13酸(芥酸)、11~12%花生酸、12.4~12.7%亚麻酸、12.7~12.9%亚油酸、11~11.3%油酸、2.5%二十四烯酸、2%花生烯酸、4%木焦油酸、1.8~2%硬脂酸和3.1%软脂酸。这些脂肪酸的混合剂对侵染番茄的TMV的抑制作用与纯二十二酸单独的抑制作用相接近。NS-83制剂是由混合脂肪酸制备,防病效果更好,与目前其他一些抑制物质相比较,成本低廉,可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此外,这种抑制物质似具有诱导番茄对TMV的初侵染以及对TMV和CMV产生耐病性的能力。其实际效果的机理,有待进一步试验,加以证明。
- 雷新云裘维蕃于振华严梅和
- 关键词:TMV初侵染番茄番柿茄果类病毒抑制
- 4-亞苄基-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的若干反应
- 1965年
- 1) 4-苯甲酰基-2,2,5,5-四甲基氢化呋喃酮-3(Ⅲ)不能由相应的氢化呋喃酮与苯甲酸酯缩合而得,但可通过呋喃酮与苯甲醛缩合产物与溴加成,然后再经醇钠作用而得。 2) 二溴化物(Ⅱ)对热不稳定,与环己胺或吡啶作用时能脱去一分子溴而生成α,β-不饱和酮(Ⅰ),与氢化吡啶作用时除(Ⅰ)外还生成产物(Ⅳ)。 3) α,β-不饱和酮(Ⅰ)与氢化吡啶或吗福林进行加成,得到相应的产物(V_a)与(V_b)。
- 尹承烈柴瑞祥于振华
- 关键词:呋喃酮四甲基Α,Β-不饱和酮环己胺苯甲酸酯醇钠
- 苍耳子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鉴定、含量测定和分离被引量:2
- 1983年
- 本文对苍耳子(Xanthium Sibiricum)仁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进行过鉴定、含量测定和分离。苍耳子仁的含油量是41.81%(乙醚抽提)。仁油中非皂化物的含量是0.77%,不溶于水的混合脂肪酸的含量是93.48%。 由羟值和双烯值测定,得知混合脂肪酸中不含有羟酸和共轭双烯酸。通过溴化法是高锰酸钾稀水溶液的非裂解氧化法的鉴定,表明苍耳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的组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并以亚油酸为主,而不含有三烯酸。通过纸层析法的验证,确知混合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的成分是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芋酸和二十四酸,以软脂酸和硬脂酸为主要成分,花生酸只含痕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并以亚油酸居多。 利用碘值——硫氰值计算法,紫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仁油混合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为61.8%(62.22%,68.45%),油酸含量为27.5%(26.8%,18.05%),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0.7%(10.98%,12.31%),(括号内的数据,前者为紫外光谱法所测之值,后者为气相色谱法所测之值。)从三法测得的数据基本接近。 混合脂肪酸通过低温结晶,可获得相当于原来含量70—80%之亚油酸浓缩液,亚油酸纯度达85%。油酸纯度可达88%。分别配合脲包合物法和锂盐法进一步纯化,获得纯度为95.7%的亚油酸和纯度为98.7%的油酸。收率可达70?
- 严梅和杜上鉴于振华
- 关键词:混合脂肪酸苍耳子紫外光谱法花生酸
- 4-甲酰基-2,2,5,5-四甲基四氢呋喃-3-酮与胺的缩合产物及其性质被引量:1
- 1982年
- 全取代的呋喃酮[Ⅰ]易与胺类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插烯式酰胺,与甲胺在不同溶剂中可得单分子或双分子缩合产物。 这类缩合产物不能用碘甲烷,重氮甲烷甲基化;用过氧化氢氧化得到少一碳原子的二元酸;与乙酰乙酸乙酯作用生成吡啶衍生物;与格氏试剂作用,发生类似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反应,生成产物业经合成方法证明。
- 于振华尹承烈
- 关键词:吡啶衍生物格氏试剂碘甲烷乙酰乙酸乙酯重氮甲烷